未来五年,贵阳将全力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4-12-16 浏览量: 信息来源: 《贵阳日报》

    ——《贵阳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征求意见稿)》速读

  根据《贵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贵阳市技能人才到2016年要达到27.53万人,2020年要达到38.32万人。为构建贵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目前,我市正在积极制定《贵阳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2016年,初步搭建以“改善条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加快普及”为重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2020年,基本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科学合理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目前,我市职业教育仍然存在发展水平不够高、机制不活、办学模式单一、特色不突出、投入不足等问题,主要原因有职业教育的空间布局和专业设置的调整优化不够、缺乏支持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教师队伍建设在选人用人制度上还有障碍等。”市教育局局长赵福菓说。

  根据《贵阳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征求意见稿)》,我市将从以下几方面着力构建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调整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以高等职业院校为龙头、以清镇职教城为核心、以市属和区(县)职业学校为节点,布局我市职业教育。集中力量建设好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贵阳护理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按照“二产学校进园区、三产学校进城区”的原则,对现有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打造大数据产业、多彩贵州旅游等建设高质量、特色鲜明的职业学校;加快推进清镇职教城建设,到2016年,职教城基础设施和城市配套基本完备,入驻院校19所以上,在校生规模达到6万人以上。

  二是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实施“十校突破”计划,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使全市职业院校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等方面逐步达到标准要求,到2016年,中、高职学校的生均校舍面积分别达到15平方米和25平方米以上;依托园区、企业,加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在市属产业园区、企业中遴选并确立10个“贵阳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

  三是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重点围绕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依托大数据及呼叫中心产业、现代制造业等进行专业调整和优化,并根据市场需要动态调整我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城区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专业,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发展大数据及呼叫中心、装备制造等专业,三县一市重点发展电商物流、生态文化旅游等专业。

  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按生核编、经费包干、自主聘任、动态管理”的职业院校师资管理制度,通过实施职业院校特聘、特邀、特岗教师制度,使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转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60%以上;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中职推优、中职单报高职、中高职“3+2”课程衔接办学等方式,使中职学生升入高职比例到2016年达到30%以上,高职学生升入本科院校比例达15%以上。

  此外,我市还将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社区教育,引导和鼓励职业院校与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加强合作,开展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2015年—2016年,每年开展各类职业培训10万人次以上;同时,继续落实民办职业教育优惠政策,在中等教育免费、实训基地建设、职称评审、教师培训等方面实行同等待遇,重点支持建成1-2所规模大、条件好、特色鲜明的民办职业院校。

  本报记者 罗海兰

  背景链接: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教育规模、教育结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目前,全市有高职院校、中职学校、技工学校共47所,在校学生人数近10万人;全市共创建了示范院校3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4所,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6个,“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8.2%,办学条件显著改善;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与北京等地职业学校开展了联合办学,职教中心、职业学校加强与企业挂钩合作,建设了7个职业教育集团,外开放不断增强;全市各类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开设专业112个,为社会输送了10万余名中高级技能型实用人才;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宜的专业,如轨道交通、现代制造、旅游服务、生物制药等16个大类70个专业,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办学成效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