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促职业教育发展 让每个人都有“出彩”人生


发布时间:2014-06-25 浏览量: 信息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25日电(记者喻珮 廖君 袁汝婷 谢樱)身着学位服,挨个儿走上前台,依次从导师手里接过绿色封皮的学位证书……近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1103位优秀应届毕业生,领到自己的学位证书,成为中国首批“工士学位”获得者。

    这一纸“证书”在就业市场上甚至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裴周是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投资理财专业的学生。他告诉记者,他在深圳实习的一家证券公司得知他将被授予“工士学位”后,很快就向他提供了录用通知书。

    尽管教育部明确表示,这项试点是院校自己的行为,“工士”只是荣誉称号,而非学位。但是一些教育界人士表示,此举是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有益探索。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多元化成长的必要渠道之一。对于拥有大量就业人口的中国,更是不可忽视的教育领域,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也因此在中国受到了广泛关注。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近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据了解,中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正在努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14000多所职业院校招生1076万人,在校学生规模已超过3100万人。

    “中央很重视、行业离不开、社会看不起,是职业学校长期以来面临的窘境。”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熊仕涛告诉记者,近年来技术人才供不应求,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体系结构不全,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没有“研究生”等体系上的设置,“上升通道”狭窄。

    教育界有关人士表示,“工士学位”借鉴了国外学位制度中设立第四层次学位即副学士学位的做法,希望借此推进现代职教改革。

    李梦卿是设立“工士学位”的提出者、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他认为,尽管“工士学位”只相当于“副学士”级别,但其意义远远超过这张文凭本身,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营造全社会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同时,中国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业内人士认为,校企合作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够对接市场要求培养人才。

    无缝对接市场,一些地方已在尝试。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开设有“宝马班”“保时捷班”“通用班”,这种模式形象一点来说就是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企业下订单,学校按具体要求量身定做输送人才。

    教育界人士指出,让职业教育充分对接市场需求,利好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从而提高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另一方面,市场也能对职业教育院校提供指导作用,有利于学科发展和教学模式的完善。

    “学生需培养自豪感,社会更要建立认同感。”熊仕涛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宣传,用就业质量、学生发展、创业等实实在在的例子引导社会公众对职业和技术教育的看法;另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应消除职校毕业生在待遇、职称、职务等方面存在的政策性歧视,让职校生和本科生有同台竞争的机会。

    据了解,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