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协委员:要让职业教育的“鞋”更适合制造业的“脚”
发布时间:2018-01-30 信息来源: 新华网福州站
新华网福州1月29日电(肖和勇)政协第十二届福建省委员会委员、民进福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林全金做客新华网“2018福建两会访谈”时建言,职业教育改革应重点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上“补短板”,同时打通技能人才的“进阶”发展通道。
职业教育频频爆出招生难、就业难,制造业发展却面临招工难、留人难,这种供需两难的窘境,多年来困扰着职业教育改革,也制约了制造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
怎么让职业教育的“鞋”更适合制造业的“脚”?林全金说,福建省在“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增强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他建议,应在更大程度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行业组织、产业园区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对参与办学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力量,应在相关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倾斜加以激励。
林全金建议,职业学校办学应与企业需求深度融合,教师应深入企业实践、企业工程师也应走上教坛,校企应在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上协同发力,以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精准度,实现校企双赢。
“职业教育水平、成果的评估导向也应转变。”林全金建议,可试点探索让企业、行业及相关用人单位主导的评价体系,以此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深度改革。
社会上普遍认为,技能劳动者收入不高,工作难度较大,上升空间不大,种种因素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流动性很大。林全金说,政府和有关各方应想方设法营造有利于技能劳动者就业发展的条件。
林全金建议,应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职业教育体系。比如,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等学校之间的上升通道,让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有更好的成长阶梯。同时,应为技能劳动者建立“进阶”通道,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等值互认机制,让技能劳动者享受到更好的就业和薪资待遇。
“职业教育改革,应让技能劳动者过上更加体面的生活。”林全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