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各类人才汇聚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
发布时间:2012-03-09 信息来源: 成都日报
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应该是充满创造力的城市。创造力来自于强劲的人才支撑。成都在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新征程中,如何有效利用丰富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变人才资源为人才资本?如何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吸引国内外各类人才汇聚成都?昨日,本报特派记者在京就此话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协副主席杨兴平。他认为,成都在实施“全域开放”战略中,要加大人才储备的力度,引进人才与本土培育并举,才能为融入全球生产流通体系夯实持续发展的基础。
“城市创造力的关键在人才、保障在制度。”杨兴平认为,成都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要继续保持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人才建设是关键。要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思维,为各类人才汇聚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成都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尤其需要加大科技人才建设。要跟踪国际国内前沿科技发展趋势,构建科技人才梯次培养体系,才能为即将到来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做好战略储备。”杨兴平认为,成都要实现从投资拉动到创新拉动的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加大自主创新步伐,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从而有效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提升成都发展质量。
杨兴平认为,经济要转型,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要全力改革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借鉴德国等国的“双元”模式,培养大量生产一线技术人才,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增强他们对企业的认同与归属感。本报特派记者 陈伟 王伶雅 发自北京
新闻链接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Berufsbildenden Schule 简称 BBS)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又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