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高校整合资源助力大学生创业转型


发布时间:2019-10-22 浏览量: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各高校一项重要工作。我市不少高校正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源,助力大学生创业从校园中的“小打小闹”向社会化的产业转变。

                                             前辈帮忙开路 孵化创业梦想

加强校友与母校的联系是许多高校帮助学生整合人脉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校友的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可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传承、知识传承和实战经验传承。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陈光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去年,陈光储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校友分享会上被一位学长的创业经验与故事所吸引,主动加了学长的微信并保持联系。

“在一次聚餐中,我和几个好朋友聊起各自的学生生活,不知怎么就讲到了男生不爱洗衣与找人洗衣不方便的话题,就想着开展一条龙洗衣服务。”陈光储回忆,“当时学长也在场,我们初步的创业概念和运营模式得到了学长的认可。学长还愿意投入资金用于店面的出租和小程序的开发。”

就这样,去年9月,“一米洗衣”在金职院西门一小区内开了起来。当时他们仅靠朋友圈和初步开发的小程序开始了这项小事业。上门取件、专机专洗、送货上门,成衣洗护、家纺洗护、皮草箱包洗护等专业的服务,在短短几个月赢得不错的口碑。“我觉得这个很有市场前景,本想着一次性做大,但一口气吃不成胖子,就先在学校的创业园开启一片‘试验田’。”陈光储说。

今年3月,洗衣店正式在园区营业。如今,最高峰一天有200单。这给陈光储和团队带来了创业的自信。面对将要毕业的自己,陈光储物色了两个有创业创新精神的学弟,继续运营这家店面,他打算在浙师大开家分店,之后循序渐进,实现在金华市区覆盖。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生关钰堃常代表学校参与各种大大小小的音乐比赛。2017年,他与同窗好友创办“浅乐屿”工作室,许多音乐制作业务通过老师和同学或校友推荐,渐渐做大起来。如今,“浅乐屿”逐渐在金华音乐制作市场中占据竞争力,《织梦婺城》《蒋堂》等流传较广的本土歌曲成了关钰堃的“金名片”。

                                                 大学生创业 “练”字为先

对于缺乏社会经验和各种资源积累的大学生而言,依靠个人力量进行创业,难免会遇到问题。长期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的浙江师范大学老师陈乃启认为,大学生创业更注重的是“练”,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果有一个实战经验丰富、掌握一定业内资源的“领路人”,必然会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少走很多弯路。因此,校园资源在帮助大学生创业上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一方面,学校相关老师在校内为学生团队进行创业培育与指导,在校外提供平台进行落地实践;另一方面,借助前人经验,了解商业规律。创业过程中的商业经验可以为务实进取、具有创新潜能的青年创业者提供政策、运作方式、管理等方面的助力。

“大学生和其他创业群体不一样。他们虽然缺乏经验,但有自己的优势,创意新、热情高、学习能力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园负责老师杨燕君说,创业园内目前有20多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涉及传媒影视、设计服务、微商平台、现代园艺等10余个种类,学生各具特色。“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创业者进入一个误区,即认为创业最重要的是商业金点子和启动资金,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比如我们园区内经营石斛盆景和相关产品的章婷婷,可以为了寻找菖蒲、苔藓等植物装饰盆景,走十几公里的山路,这是许多人都难以做到的;从事球鞋订制的陶威,接手学长的生意后,就重新带团队摸索运营模式,业务不仅面向球鞋发烧友而且面向同行,每月营业额稳定在2万元左右。”她建议,大学生创业者,最重要的是要先做个有心人。

                                                       老师钻科研 学生做转化

近日,在浙江大学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瑞谱生物——血流感染诊断设备垄断破壁者”项目获高教主赛道金奖。该项目具有创新性,将指纹光谱技术应用于血流感染诊断,检测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革新了血流感染诊断中对二氧化碳的检测方式。

2018年3月,金华瑞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浙江师范大学网络经济创业园成立,致力于血液细菌培养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截至目前,已累计获得15项知识产权。“我们团队主要是由光学工程系博士邵杰作为主指导教师,拥有覆盖物理、光电、行政、财务管理、数媒等多个专业的11名学生成员。”该项目的核心成员丁奕妍介绍,最初想法源于邵老师与医生的一次交流。

“目前,血液细菌检测的价格非常昂贵,但许多病人都需要进行这项检测。当时,邵老师想到了普遍应用于环境监测的光谱技术。该技术既然能检测空气中的杂质,也许也可以被用来检测血液中有无细菌。后来我们去查找资料,发现没有相关文献,这意味着如果做了,我们可能就是全球首个。”丁奕妍说。

有了技术基础,将成果产品化和市场化成为关键。自2017年开始,在学校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丁奕妍与同学们开始组建团队、成立公司,努力将这个想法落地发芽。从产品设计到医院对比实验到医疗器械注册证办理,大家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一起学习努力。现在产品拥有1项增菌培养基技术机密、5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创新研究成果被MDLinx和EurekAlert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媒体报道和转载,并应用于省内二级医院市场,将逐步开拓三级医院市场。

“老师钻科研,学生做转化。”邵杰认为,创业成功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佳实践。学生用教师的科研成果创业,实现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教师将不必再为科研成果束之高阁而犯愁,也不必忙于成果转化而疏于开展后续研究。

丁奕妍坦言,老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资源,这些都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