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规律,切实提高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

——贯彻落实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精神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之三


发布时间:2010-01-25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
  “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在决策、执行、监督各个环节上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努力提供优质公共教育服务、维护教育秩序和公平并创造教育良好发展环境”,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讲话中将提高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这一命题提到了今年整个教育战线的工作议程上。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改革攻坚、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和期望值空前提高,教育工作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任务繁重而艰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会上提出要求:“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对人民群众负责,接受人民监督,不断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加强调研,增强教育决策前瞻性

  近年来,教育工作面临的种种困难与挑战,一直萦绕在各地教育部门负责人的心头。在分组讨论中,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直言不讳:“教育发展目前面临两大压力,一是教育作为民生之本,在民生政治的背景下,面临着发展的压力;二是个别教育决策脱离区域差异和财力条件的现状,存在目标设定浮躁等问题,面临着社会舆论的压力。今后应认真分析教育阶段性特征,出台重大决策时考虑区域差异,避免一刀切。”

  “要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应该充分重视基层意见和建议,在重大决策前进行广泛而细致的调查研究,集思广益。”江西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的话也代表了许多省市教育部门负责人的观点,求真务实、调查研究是正确制定教育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遵循规律,尊重教育活动特殊性

  正如会议指出,科学调研能增强教育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针对性,而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则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机活力的青少年,从事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三心二意或是弄虚作假。会议强调,在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切实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活动、教育对象和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通过具有全面性、基础性、多样性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现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是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根本价值追求。”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说,山东2009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选课制”和“走班制”,为学生的富有个性化的潜能发展创造了条件。

  遵循教育规律的要求深入人心,不仅在会上得到许多地方教育部门负责人的纷纷响应,而且已体现在各地出台的新举措当中:

  云南省在加强学校现代管理工作会议上宣布,从2010年起,取消全省统一中考,全面推行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其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和能力、交流和沟通、运动与健康、审美成为综合素质评价的5个主要方面,力争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培养出富有个性化的多样人才。

  上海七部门日前也联手推出举措,着力建设中职德育的“三支队伍”,通过班主任、专职心理教师和校外辅导员联手打造具有优良职业道德的中职生,此举一出,深受用人企业好评。

     科学管理,提高执政能力与水平

    地方举措与政策要求的良性互动,推动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改革日渐深化。在此过程中,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高低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线联平表示,近年来该市创新管理机制,完善与教育决策、执行相协调的教育督导体制,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与评价工作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教育督导工作取得了新的内涵式发展。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2009年,该省中小学推行了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2010年,还将启动实施教育强县现代化水平评估,完善教育发展评价机制,将有效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重庆市则从创新教育管、办、评体制机制入手,市教委主任彭志勇介绍:“市政府建立了‘预算内和预算外、预算和决算、地方预算和中央预算保障教育’的投入机制,建立了教育担保公司,还新组建了教育评估员、教育考试院,初步实现了管、办、评分离。”

  “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科学管理”,会议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下一阶段工作指明了方向:不仅要善于做好具体工作,而且要以满腔热忱、耐心细致、任劳任怨的态度,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形成关心教育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