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培俊: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持续推进高校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8-10-31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人民政协报》2018-10-31期09版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也走过了40年的历程。4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2017年全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7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5.7%;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推进,体系更趋完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稳步提升,对国家发展贡献度不断提高;从“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到“双一流”建设,我国持续推动高等教育质量发展和内涵建设,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已进入世界中上水平,进入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方阵,开始与国际高等教育最新发展同频共振;追赶与超越、借鉴与自主、跟跑与领跑交织交融;世界高等教育开始倾听中国声音,融入中国元素。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不足和差距,我国高校的创新发展还要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特别是世界发达国家一流大学建设的经验,进一步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推动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推进教育现代化。

全国教育大会刚刚结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言犹在耳。他强调,要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相契合的地方,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相匹配。因此,高等教育的改革仍然是关键词。总结改革经验,注入新的动力,锲而不舍地推动中国高校的创新发展,不能懈怠。

党的十九大宣布我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的国际形势和发展格局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体系提出了新的需求。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社交网络的变革等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国教育的任务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要服务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中国高校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也必须要立足于中国国情,满足中国人民群众的需求,必须要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探索“双一流”时代的高校创新发展之路,构建多元、多层、多维的中国特色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评价体系,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实的需求十分契合。“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

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要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我国高校的创新发展要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特别是世界发达国家一流大学建设的经验,进一步提升质量。同时,我国高校的创新发展也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走自己的道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推动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作者:管培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