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方式中发展和提升实体经济(新书评介)

——读《怎么转——转型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2-03-26 浏览量: 信息来源: 李义平 《 人民日报 》

    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委员联组会上对民营企业提出了“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有更大作为”的殷切期望。此后不久,中共中央统战部向全国征集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优秀案例,希望通过典型引路,带动全国民营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现在,由中央统战部长杜青林作序,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全哲洙主编的《怎么转——转型的力量》一书,已由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该书收集和分析了民营企业转方式的16个成功案例。通读该书让人深深地体会到,在转方式中发展和提升实体经济非常重要和紧迫。

  必须在转方式中发展实体经济。这个认识既来自16个案例的启迪,又来自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美国之所以发生次贷危机进而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就是因为美国经济过于虚拟化,而相关监管又未跟上。面对危机,德国经济表现良好,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德国实体经济基础扎实,同时金融业发展被严格限定在为实体经济服务。

  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重点在于产业结构升级。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看,虽然我国和德国的经济都在制造业方面具有优势,但德国制造业大多属于高端制造业,有很多世界知名品牌。这说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不否定传统制造业,而是要用现代技术装备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使之向产业链的高端攀升。书中的案例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

  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关键在于增强创新能力。这是贯穿该书的一个重要观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以韩国为例,二十世纪70年代主要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80年代是造船、炼钢,90年代是汽车,进入21世纪电子产品异军突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因而必须不断创新,不断增强创新能力。

  民营企业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应当像当年步入市场经济那样走在前列。之所以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本原因在于市场条件等约束条件的变化。民营企业对市场的变化更为敏感,因而才有了该书中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的企业案例。企业家应善于把问题转化为机遇,在探索中前进。有探索就有风险,但不敢探索才是最大的风险。该书中的案例是探索成功的典型,但探索永远不会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