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世界空港城的易与难

——访北京市顺义区区长王刚


发布时间:2011-10-13 浏览量: 信息来源: 2011-10-10 《中国民航报》

 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在 ““十二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实现产业结构水平、品牌带动效应、发展环境的显著提升和基础设施改造的升级。  

  1993年,北京顺义区开始探索以机场为核心发展地方经济的新路子,至此,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的建设拉开序幕。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临空经济区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北京顺义区又提出了打造临空经济区、建设世界空港城的宏伟目标。面对这个宏伟目标,北京顺义区有能力实现吗?近日,北京市顺义区区长王刚客观分析了筑梦世界空港城的易与难。

  临空经济建设18年

  成全球临空经济品牌代表

  记者:1993年,北京顺义探索以机场为核心发展地方经济的新路子。迄今为止,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发展得如何呢?

  王刚:总体来说,北京顺义在发展临空经济区方面,既取得了一些成绩,又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解决。

  概括来说,成就有以下六个方面。第一,经济总量持续攀升,民生明显改善。2009年,临空经济区核心区实现增值489亿元,同比增长30%。2005年~2009年,临空经济区生产总值占顺义区比重由2002年的19%提高到2009年的70%,占全市的比重由2002年的0.7%提高到2009年的3.7%,区域带动作用不断提升。

  第二,临空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结构向高端演进。目前,主导产业体系日渐清晰,企业临空指向性逐步增强,临空偏好型企业数量连年增加,现代服务业也快速发展。

  第三,国际资源流转加速,区域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2010年,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7300万人次。机场的快速发展,使得北京临空经济区在更高端、更全面、更纵深的程度上直接参与到国际产业分工中。目前,临空经济区内入驻外商投资企业660多家,其中跨国公司8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30余家。

  第四,临空经济品牌初步形成,跻身全市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2006年,北京临空经济区正式列入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发展的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北京临空经济发展由顺义区层面升级到北京市层面,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国际著名临空经济专家、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卡萨塔教授曾称赞,北京临空经济区已成为世界临空经济发展的品牌代表。

  第五,空间布局逐步展开,发展框架初步形成。北京临空经济区核心区规划面积96平方公里。空间上形成了以首都机场为中心,以天竺综合保税区、空港经济开发区、林河经济开发区、汽车生产基地、空港物流基地、国门商务区、国展产业园等7个功能组团和天竺、后沙峪、李桥、仁和、高丽营、南法信等6个镇为依托,东西优化、南北拓展、辐射周边的特色北京临空经济圈。

  第六,管理体制不断探索,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北京临空经济区根据经济区内各板块的不同功能,设立了不同的开发管理机构,形成了各板块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2007年,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区长兼任,为区级层面统筹协调临空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基本组织保障。

  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发现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比如,管理体制需完善,协同发展能力有待提升;北京临空经济区现行管理体制带有明显的过渡性、权宜性特征;经济区“四至”不清,制约统一规划与政策的出台;土地资源日益匮乏,区域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区域产业高端化整体受阻等一些问题还没有解决。

  建设临空经济区

  机遇与挑战并存

  记者:““十二五””期间,北京顺义区确定了打造临空经济区、建设世界空港城的目标。你可以具体谈一下这个发展目标吗?

  王刚:具体来说,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首都国际机场这一资源优势,向东、向北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发展临空指向型产业,打造环渤海创新型高端制造业基地、东北亚航空运输产业基地与国际物流中心、全球高端商务与会展中心,把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建设成为辐射东北亚、面向全球的临空经济区,为建设世界空港城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力图在 ““十二五””期间,临空经济区的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实现产业结构水平、品牌带动效应、发展环境的显著提升和基础设施改造的升级。

  记者:你认为,在打造临空经济区、建设世界空港城的过程中,你们面临哪些好的发展机遇?

  王刚:目前,北京临空经济区建设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第一,北京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宏伟目标。首都国际机场作为北京通往世界城市网络的核心通道,国门区域作为北京展现世界城市形象的首张国际名片,天竺综合保税区作为国家对外经济交往的战略平台,新国展中心作为国际活动集聚的重要载体,将使北京临空经济区成为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也将彰显出北京临空经济区在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民航强国战略为临空经济区发展增添核心动力。2010年,民航局正式提出《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要将首都国际机场培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客货运枢纽。首都国际机场““十二五””规划也提出要打造国际枢纽机场、助力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全新理念,首都机场的大发展无疑将增强临空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动力。

  第三,环渤海经济圈崛起为临空经济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8)》中表明,环渤海地区被认为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临空经济区作为北京的重点功能区,环渤海经济的加速崛起将有力地促进临空经济结构的高端化发展,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置换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四,温特生产方式带来的关联产业协同转移促进了产业高端化发展。温特生产方式源于微软公司和英特尔公司的联盟,是指以高新技术创新为基础,以制定产品标准和全新的商业游戏规则为核心,控制并整合全球资源,使得产品通过外包,在其最能被有效生产出来的地方以模块化方式进行组合的生产方式。进入21世纪以来,温特生产方式开始引领国际产业转移。北京临空经济区具有机场航线网络通达、交通方便快捷的优势,其区内产业所要求的高端、高效、高辐射性,使临空经济区必将成为承接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的前沿阵地。

  记者:首都机场第二机场建设在即,你认为会给北京顺义的临空经济区建设带来影响吗?

  王刚:的确会有影响。在临空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一些难题。比如,目前,只有亚洲枢纽机场的地位尚未最终确定,北京首都机场、东京成田机场和首尔仁川机场关于东北亚枢纽机场的竞争愈演愈烈。首都机场是临空经济区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力,一旦成田或仁川机场的枢纽地位形成,必然不利于顺义临空经济区内产业能级的提升和发展。

  你提到的第二机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削减顺义区拥有机场资源的独享优势。第二机场已经定在北京南部,““十二五””期间将启动建设,这必然分散首都机场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带来航空运输资源的再分配。两个机场在政策倾向、企业招商、资金引进、人才分配等方面都必然存在着竞争,两个机场周边区域发展同样面临资源的整合和再分配。削减的航空资源优势、航空资源的再分配和航空运输运营的复杂化,对临空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北京市新发展战略的实施,也将使临空经济区的快速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北京市调整了发展战略,发展重心向南城转移,新城建设重心向通州转移。北京市新的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北京临空经济区的快速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五大战略构想

  筑梦世界空港城

  记者:对于以上三个方面的挑战,请问你们有什么应对策略吗?

  王刚:我们在发展顺义临空经济区方面有五大战略构想。第一就是区域整合战略。开展区域整合,首要的任务就是理顺临空经济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对各园区和周边各镇、街道在临空经济区建设方面的整体协调,对临空经济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政策、统一招商。其次是在此基础上,科学界定临空经济区核心区的“四至”范围。最后是妥善处理功能区与所在乡镇的权责利关系,促进功能区的经济开发功能向行政区延伸,带动行政区的经济发展。

  第二是产业升级战略。目前,顺义临空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是增强企业的临空指向性,实现临空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端化、高效化。具体来说,就是做强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商业服务业,提升现代制造业,提高全球集控水平,向总部经济升级。

  第三是人才发展战略。北京临空经济区人才战略的核心是培养人、吸引人、使用人,以人才的聚集带动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我们将加强区内人才培训,加快建设培训机构,加强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大力发展在职教育和各种技能培训,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城乡劳动力参加学习,帮助其获得高端产业、高效企业、高薪岗位的“三高”工作岗位。加强区外人才引进,围绕北京临空经济区战略重点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建立急需人才台账,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保险、待遇、家属就业、住房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

  第四是品牌构筑战略。品牌战略是指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围绕区域、企业及产品而开展的形象塑造活动,其本质是塑造区域的核心专长。我们将做好区域品牌形象的凝练与设计,区域品牌的宣传、推广、延伸与维护。

  第五是设施配套战略。临空经济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应本着长期与近期兼顾,高层次与大众化相结合的原则,努力为园区内居住、工作的各层次人士和航空旅客等提供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具体来说,我们将完善文化体育娱乐设施,打造优质公共教育体系,构建公共医疗服务体系;改善居住条件。

                                                     □本报记者 曾晓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