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阔:进一步推进装备制造业“前端”领域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1-03-09 浏览量: 信息来源: 新华网

关于进一步推进装备制造业“前端”领域创新发展的几点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武警部队原副司令员 陈传阔

    目前,我国每年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装备投资多达万亿元,其中60%用于进口。许多高端制造业的装备,如光纤制造装备的90%,芯片制造装备的85%,石油加工装备的80%,轿车工业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的70%,以及大型科学仪器、高端医疗设备等主要依赖进口。

    我国装备制造业落后固然有一个“系统集成”和技术路线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工业基础薄弱,是某种原材料和关键元器件的缺乏。这严重束缚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制约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不加以改变,不仅产业效益难以提高,且最终还是受制于人。

    当前环境下的产业创新,靠一般企业和企业联盟的单打独斗是难以胜任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一大优势。为此,必须强化举国体制,加强国家层面的组织与协调,集全社会之智,下大力气解决基础领域的一些薄弱环节,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由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

    一、实施项目引导,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制造业“前端”的创新发展有两种,一是以重大专项为重点的牵引拉动;二是主动梳理,直接抓关键予以推动。前者,我们一直在做而且富有成效,后者在国家层面还没有提上日程,更没有形成气候。

    为此,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职能部门牵头,组织有关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参加,分行业、分领域进行调研,提出制约发展的基础原材料和关键元器件的目录,筛选出需要攻关的重点项目。立足国内科研力量,合理布局,分步实施。

    对于一些有把握的项目,可以选择有实力的企业或企业联盟、科研院所,指令性下达;对于一些没有把握的可采取市场招标的方式下达;对于急需的、关联度大的项目,国家要组织力量强力推动,限期完成。接受任务的单位,要和国家相关部门签定责任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至于采取何种途径、方式和技术路线,任务单位自行确定,国家不作干预。

    二、培育国内市场,强化“集成”牵引

    实施“集成”牵引,关键在市场。解决市场问题,首先要统一认识。任何一项产业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和国外产品比,有的国内产品在初始阶段可能还不够完美,但如果不能进入市场,就永远不能发展。所以应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大力推广、积极使用自己的产品。

    二是强化行政干预。凡国家直接抓的重大专项和技改项目,要组织有关专家对使用国内原材料和元器件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合理提出使用范围和实现国产化率的时间表,尽可能地为国内产品的研发提供支撑并腾出更多的市场空间。

    三是综合利用投资、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鼓励生产企业使用国内的“前端”产品,尤其要做好首台(套)的补贴工作。科研单位要跟踪了解使用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缩短国内产品的成熟周期。

    四是以市场换技术。既引进产品,更要引进技术,组织力量消化吸收,最终做到全替代。

    三、科学评价成果,重奖“前端”领域的有功人员

    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所设的若干奖项对“前端”领域创新成果“光顾”还不够,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专项任务完成后,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系统”和平台,对在“前端”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由于比较“微观”,往往容易忽视。建议今后在基础领域设立专门奖项,重奖那些在“前端”领域,尤其是在关键元器件上作出重大贡献的同志。

    四、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工作指导

    推进装备制造业“前端”领域的创新发展涉及的部门多、领域广,需要国家层面有权威的机构实施组织协调。建议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把这项任务担当起来,经常性的办事机构可以设在工信部,其职责是协调有关方面搞好调查研究,提出项目目录;拟制规划,部署攻关任务;协调引进,培育国内市场;跟踪指导,抓好攻关项目的完善提高;组织评审,提出“前端”领域的奖项;抓好领导小组赋予的经常性工作的落实等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