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业复兴?


发布时间:2011-01-18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作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产业之一,铜业终于出现了复兴之势。

    在2008年终跌至谷底的COMEX(纽约商品交易所)期铜价格,自2009年元旦后就有如神助,节节走高,直至在2010年12月31日冲至历史高位,由每磅1.247美元上涨至4.462美元,几乎翻了两番。

    在价格不断走强的冲击之下,“光缆不含铜,偷了也没用”这条充满中国特色的乡间标语也出现了美国版注解: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全美的“偷铜大盗”正在掀起一场“掠铜狂欢”——“他们袭击国家电网、电信塔、信号中转站以及紧急供电发生装置,对公众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这篇文章还在末尾颇为不怀好意地提及中国,称美国对中国的铜供应在2009—2010年不断增加。尽管这种影射的手段很有些下作,但里面确实有一个事实,即“中国需求”的确推高了铜价。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铜进口国,进口需求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据中国海关2010年12 月21 日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中国11月份精炼铜进口23.3万吨,较上一年同期增长19%,较上月增长37%。同时,在下游行业旺盛需求的有力支撑下,国内铜产量也实现了高增长, 1 至11 月精炼铜(电解铜)产量达437.4 万吨,同比增长12.6%。

    2008年云南铜业的28亿元巨亏似乎还历历在目,但从2009年开始,中国的铜需求就已经开始提前复苏——铜的进口量大幅增长,企业和国家层面均大量建立储备。有分析人士预计,在2011年,随着铜价不断走高,企业囤货的可能性还会不断增加。

    由于国际铜交易依然以美元计价,美元的疲弱与走强也对期铜价格产生较大影响。一边是“中国买什么,什么就贵”,另一边是QE2产生的价格上涨,结合依赖于出口换汇的外贸低姿态,“贵买贱卖”之下,国内企业对铜进口的好胃口还能维持多久?(中国经济研究院 李萌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