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杰:传道授业解惑,一路追随的方向


发布时间:2011-05-25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

徐英杰,中共党员,天津市电子计算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由于在职业教育教书育人岗位中作出的突出成绩,2010年9月被教育部评为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在评选出的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徐英杰是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职业学校教师。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记者:徐老师,您在职业教育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令人钦佩。

  徐英杰:《师说》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说的是老师的责任——传道、授业、解惑,当老师就要把这三方面都做好,我做的其实也就这些。

  记者:您觉得您能被评为教书育人楷模的原因是什么?

  徐英杰:我并没有做多少不平凡的事,只能说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已。我的一个教育理念就是“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捕鱼而不是吃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个就是“自主学习”,把学生的能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去学,这样他们的动力是十足的。

  记者:您在授课过程中很注重学生内生的动力?

  徐英杰:始终围绕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实际上我所有教育改革措施的宗旨就是这个。我认为,兴趣为师,如果是外界强加的,就很难保证学习的效果。

  记者:能举个例子吗?

  徐英杰: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结合实际的东西更感兴趣。在“模拟电路”课程中,我就把中学兴趣小组的方法引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们动手制作收音机。在制作收音机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接触到电阻、电容等电路知识。这样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再去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就把他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到学期末,他们每个人做的收音机就可以相互比较、评比优秀,这样大家就有竞争意识了。虽然市场上买一个收音机也就十几块钱,但如果是自己做出来的,价值和意义要高很多。

  记者:我知道,学生们都很敬佩您和爱戴您。

  徐英杰:我和我的学生不只是朋友,而是尽可能建立亲情,当然,这里的“亲情”不是当爹当妈。学生们都知道我是一个“黑洞”,他们和我说的任何话不会被传播出去。这样他们找我谈心时有一个完全敞开的心境,有什么问题,我都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但从不会告诉别人。他们在我这得到的是一种放松。

  记者:您教的是计算机,有没有学生不喜欢这个专业?

  徐英杰:有个例子我讲给你听。我的学生里有个小女孩告诉我,她不喜欢学计算机,想学美容。我说,你给自个儿打扮得也挺漂亮的,那你为啥还学计算机呢?“我妈就让我学计算机!”我告诉她计算机不能不学,但我对她的要求是及格就行。我还告诉她,如果真对美容感兴趣,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报个美容班,以后开个美容店也挺好的。平常如果我发现学生真的对计算机不感兴趣,我也不强求,觉得他对哪个方向感兴趣,就鼓励他去做。我觉得,要尊重每个学生的选择,如果他们真的在某方面有爱好,就不要逼着他们学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成功的道路并不唯一。

  记者:听说您当初也是放弃了很多优越的工作而选择了职业教育,也是因为兴趣吗?

  徐英杰:是的。现在高中生上大学,家长为他们选专业,我认为并不是很好,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别人强加的道路,不一定走得很顺,还是要把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对应起来,工作才会顺。归根到底,兴趣决定一切。自己的路,要自己作选择。

  折翼天使,需要用心培养

  记者:中职学生普遍基础差,一些中职生还有行为问题,很难管理。您平时一定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

  徐英杰:问题很多。有行为规范方面的、个人情感方面的、学习的、生活的,等等,很多方面吧。但他们都乐意跟我讲。有的是男女朋友吵架了,有的是跟别人打架了,我劝诫他们的关键一点是换位思考。中国有句古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跟他们谈话秉承的也是这个思想。

  记者:中职学生在做事方面有时候很冲动,不考虑后果,在社会上留下一些不好的印象。您怎么看?

  徐英杰:首先要尊重学生。只有从心底尊重他们,才能信任他们、鼓励他们、挖掘他们的潜力。他们有问题的时候,我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从不歧视他们,但要跟他们讲道理,还要让他们服你。我们就是要挖掘他们的潜质,帮他们找到能发挥他们价值的定位。

  记者:您把他们都看成是“折翼的天使”。

  徐英杰:嗯。虽然表面上他们看起来很强大,其实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脆弱,很多学生都有自卑心理。他们的同学考上重点高中、将来上大学,而自己才上职专,心理不平衡。我告诉他们,什么是优秀人才,不是说所有人里最优秀的才是优秀人才。如果你在你所属的群体里达到上等,那么你就是优秀人才。他在大学里学习优秀,他是学习上的优秀人才,但你在工作中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你也是优秀人才。

  记者:中职学生不好管,肯定让您费了不少心。

  徐英杰:很多学生打游戏成瘾。学生沉迷游戏,无非是想过关打到头、看到结果,我就让他们看到结果。学生玩游戏没我快,我一会儿就能通关,为什么?我也不是真打,是用“作弊器”。学生爱玩什么游戏,我就帮他把游戏打到头,这样他就没什么可玩的了。

  记者:您不是禁止他们玩,而是让他自己觉得没意思。

  徐英杰:是的。然后我问学生,游戏你玩够了,自己编程做个游戏怎么样?学生很感兴趣。游戏中小人上下左右走,怎么走,能不能自己设计?我告诉他,小人向一个方向走需要把5张画连接成动画,你需要做的就是把8个方向40张图用程序联系起来。讲编程的时候我就给他们找这类素材让他们编。通过这样的方式把编程的思路应用于游戏制作,这样他们做出小游戏后会很有成就感。还有“植物大战僵尸”这款游戏,其实也很简单——把豌豆攻击僵尸的过程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动画,再用简单的知识编程,这样一分解,就给学生讲清楚了游戏中的撞击问题是如何用算法解决的了。

  记者:这样您就把一个一般人眼中沉迷游戏的差生,变成了一个爱好钻研程序设计的好学生。您经常用游戏来教学生吗?

  徐英杰:我会经常把游戏制作融入教学中。先让学生把游戏玩到头,然后再教他怎么制作游戏。在游戏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计算机语言以及编程的知识,要想玩得更好,学生就要先把基础知识学好。这样寓教于乐,把学生的兴趣点从追求游戏中的满足感拉回到现实,让专业知识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我觉得很成功。

 课程改革,探索最佳模式

  记者:我感到您在工作中时有创新之举。听说您作为学科带头人,在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上也有很多创新。

  徐英杰:其中一个革新措施是以用人单位要求为目标倒排课程。倒排课程的意思是说,在学生入学前,先预计他们毕业时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根据这个需求,决定培养学生什么技能,掌握这些技能要排哪些专业课,这些专业课要哪些文化课做基础,这样从第三年的课程往前排,根据社会需求的预期,反推学校该排的课程,让专业课的培养更有目标,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更有针对性。

  记者:您是怎么想到这项改革的呢?

  徐英杰:这源于职业教育学制的减少。之前职业教育是4年,现在是3年,而且还包含半年实习。如果还像以前一样,实习就没有时间了,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学得泛泛,跟用人单位的专业要求不对口。画画、制作游戏、打字,“样样通,样样松”,这启发我思考如何改进。

  记者:您还探索了哪些做法?

  徐英杰:另一个革新是将并行授课方式改为串行模块化授课。过去我们的课程存在一个问题,按照普通教育的方法,每天一节课,排一个学期。每次课上学生练习时间都不够,再上课时前几天讲的东西都忘了,还得重新复习一遍,又占用了讲授新知识的时间,效率很低。我觉得,不如一上午的时间,只讲一门课程。举例来说,以往一学期5门课都是到期末才结课,现在我们一段时间只学一门技能,学一门,结一门。对技能锻炼来说,这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

  记者: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

  徐英杰:因为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一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前,一个小学生参加了培训班,虽然上课不太认真,但连续20次课后,考了96分,而我们的学生上一学期课,考完是85分。技能,需要连贯;练习,需要强化。以往学生上一节课就停了,学得不连贯,所以我提倡串糖葫芦的方法,特别适合技能课的学习。

  记者:还有吗?

  徐英杰:还有一种是正在探索的实训教学“闭环培养模式”。“闭环”的概念就是设立学生的个人学习档案,建立一套反馈机制。在技能课上,我们每个学生有一本手册,上面记录每堂课老师讲了哪些,自己学会了什么,哪些还不会,每节课都有个小反馈。

  记者:这样老师也能从学生那里随时得到学习情况的反馈。

  徐英杰:是的。以往老师讲课后,不知道学生学得怎样,等到期末发现不足时,也没法弥补了,只能让学生带着不足去工作。现在,学生每节课把手册交给老师,让老师及时了解,就能随时改进教学计划。

结合实际,倡导实用教学

  记者:您在教学中积累了如此多的心得技巧,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从中能看出,您对职业教育的教育规律理解很深,对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培养模式思考了很多。

  徐英杰:确实,职业教育更加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个例子,学习中涉及到二进制的知识,二进制8位数代码首位“0”或“1”有数字和正负号的双重含义,学生很难理解,我就用游戏修改器玩大富翁的例子告诉他们。一种方法是把自己的钱改得越多越好,花不完,这样能赢,但赢得很慢,得等到对手把钱都花光。那能不能在两分钟之内赢?可以。我告诉学生另一种方法,找到另外3个对手的钱,把他们最高位改成“1”,这样不是把他们的钱变多,而是变成负数。比如说,首位改成“1”后,刚开始他们有100万,走一步,就变成负数,不到一分钟,你就赢了。这样,学生理解得快,而且觉得学到的知识还很有用。

  记者:效果应该很好吧。

  徐英杰:是的。很多学生学习中总爱提出这样的问题:“学这个有什么用?”所以,不管讲什么东西,我都告诉学生,这以后有什么用。也许有的知识没有直接用途,但可能为那些真正的应用铺好道。学生就明白了——“哦,现在学这个没用,但以后有用。”

  记者:您把课程中能和实际应用沾边的都结合起来,来激发学生兴趣。

  徐英杰:只要讲课的内容能和实践挂钩的,都和实践联系在一起。比如讲数制概念,就用游戏“作弊器”的例子;讲电路应用,就让学生做收音机;讲数字电路,就做了个完整的万年历;讲集成电路的时候,就做个遥控器。此外,我还会带着学生做些学校机房管理的实践锻炼。当年学校机房设备更新,我带着学生用买回来的机器散件组装电脑。这些知识课上都讲过,但没有学生实际做过,我就一个一个带,告诉他们这个部件怎么拆怎么放、怎么放静电、怎么摸主板这些注意事项,然后示范、组装、调试。

  记者:看得出您很用心地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徐英杰:这需要我们平常多想方法、时刻想着学生。北京中关村组织装机大赛,据说最快的用了5分钟,我就问学生,你们想比吗,想看看自己用多长时间吗?学生们立刻来劲了,他们把散件摆好一起装,我给计时,基本七八分钟就弄好了。我告诉他们,北京比赛用的是一些快装的设备,而你们都得拧螺丝,所以你们的速度并不比他们差,要去比赛,也可能会拿奖。就这样,两三天,学生就把30台电脑都装好了。后来我再带着他们布线、维修,学生对机房的设备都熟悉了。从此以后,我们学校的维修经费基本都接近于“零”。

 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成才

  记者:您带的学生在全国大赛中多次获奖,您在竞赛辅导方面也有很多独到的方法和思路吧?

  徐英杰:其实没什么诀窍,还是那句话——自主学习是最大的动力。我带的学生,可以说不是我把他教好的,是他自个儿努力的。学生小李,他做网页,最初源于他对网页感兴趣。这时候我对他的作用,很简单,就是帮他找资料,让他从头慢慢做。尝试做了一个简单网页后,我再给他资料,让他继续提高,之后,就不给他资料了,告诉他哪里有资料,让他自己去找。通过找资料,他自己解决实际问题。我也给他提供实践的环境,比如学校的校园网站,这样他也有了发挥才能的平台。

  记者:这样学生就有了自己学习的能力。

  徐英杰:还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要让他遇到过不去的坎儿,他心气一没,兴趣就不在了。我的作用就是在他过不去的时候帮他,在他碰到难题解决不了的时候,给他一个方法,还要让他感觉,是他自己解决的。这样时间长了,他就会感觉自己无坚不摧。

  记者: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徐英杰:这个学生把网页做好了,我就让他帮忙管理校园网。学生在机房里经常出现联网打游戏的不好现象。我把这个问题交给他解决,他研究出来,把服务器屏蔽了,学生就不能联网打游戏了。我翘拇指对他说,行啊,不错哦。他觉得很有成就感。慢慢地,网络这方面他就熟悉了。

  记者:这个学生后来也参加竞赛了吗?

  徐英杰:是的,他参赛的项目就是组网技术,可以说是得益于校园里的锻炼。

  记者:我还听说,在您的指导下,有几十名学生参与的数字媒体实训工作室成了学生自主创业的典型,当初为什么要成立这个工作室?

  徐英杰:只要学生有这方面的兴趣、能力,我们就要为他们创设这个条件。我当时和校长创立这个工作室,意图是让学生把第一次的尝试在学校里做了,这样他们到社会上就不会再碰到这种“第一次”的问题,出去工作时,他们的就业成功率会高很多。

  记者:您在工作中经常考虑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吗?

  徐英杰:是的。学生们不知道社会什么情况。学生总说,找工作很难,完全匹配的少。来到一个单位,不是嫌活重,就是嫌钱少。所以我常常告诉学生,你到外面后,不可能以你为中心,要端正自己的行为,放低姿态。

 职业教育,选你从不后悔

  记者:您当初是如何走上职业教育这条道路的?

  徐英杰:我感觉是“专业对口”。我当初选的是电子专业,因为我对家电、电子这些东西感兴趣。毕业分配的时候,我有机会去重点中学教物理,但这不是我的目标。还有一些企业可供选择,方向是数控,但我总爱鼓捣新玩意,当初选职校,尤其是计算机方向,是我跟着自己的感觉作出的选择。

  记者:近十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中职老师的待遇也不高,您后悔过吗?

  徐英杰:确实有人劝我去外面的企业另谋高就,我也收到过不少重点学校和知名公司的邀请。但我觉得钱够花就行,与其为自己花不掉的钱辛苦,不如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在情感方面,我也想要成就感,我觉得学生每个人都有成就感,他们的成就感就是我的成就感,我的是他们的总和。我的学生都很优秀,只要学生在社会上立足了,我就很高兴。

  记者:您从教这么多年,可谓是“桃李满天下”。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回学校看您吧?

  徐英杰:是的,学生回来看我的时候,和我聊他们在单位干得如何出色,我听后挺高兴。他们也说,回来找我聊天很舒服,在外面遇到问题也经常给我打电话吐露心声,我也很乐意听他们讲,我觉得这就是亲情了。

  记者:学生在进步,这些年,您自己也在不断提高,动力是什么?

  徐英杰:我自己的感受是,要想教好学生,前提是让学生服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要做学生的榜样。如果学生把你问倒了,你就别当老师了。说实话,从刚当老师开始,我就有这么个想法——让学生问不倒。从我踏上教学岗位开始,我就买书看书,学校所有跟我专业有关的课,我全都熟悉。只要学校开新课,我就第一个去讲。

  记者:您当教师后,对自己学习的要求更高了。

  徐英杰:对,我是利用讲课达到督促自己学习提高的目的。我感觉给别人讲,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比自己闷头背效果好得多。不同的人问一道题,角度会不一样,能让你获得更多收益。我感觉自己每讲一堂课,自己就彻彻底底学会了,而且能总结出一份电子教案来。我每教一门课就学一门新知识,知识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从教近20年来的感悟吧。

  徐英杰: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要谨言慎行,作好表率。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只要你耐心去找;每个学生都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只要你用心去教。支持我从教这么多年的信念就是责任感——我要对得起自己的学生。

善于思考的智者 

  一见面,徐老师就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没有想象中技术人员的木讷,徐老师很健谈,说起学生来几乎就收不住口。每次提到他自己的个人经历,他总要提到自己从中得到的收获和体会,以及他又是如何把这些体会教给学生的。他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思考的智者和一个乐于施舍的富翁,总是把自己提炼的生活精华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时时想着学生。

  徐老师讲话,机智中透着幽默,他善于教导,听他讲话就像听故事一样,总是浅显而有趣。他善于把复杂的道理通过鲜活的例子反映出来,让听者自己摸索。他的话语里不乏比喻,总是恰如其分、深入浅出,听后让人回味无穷。

  在谈话中,每每讲到自己的教育理念,徐老师总能找到合适的例子,让人一听就懂,即使是一些类似“串行模块化授课”、“闭环培养模式”等教学方式的探索,在他的描述下也不再是那么枯燥晦涩,而是让人耳目一新。涉及专业知识时,徐老师很注意和听者的互动,他能从对方的言行中准确把握自己的讲述效果,并及时修正。他也多次提出,自己在课堂上也很注重和学生的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他用生活中鲜活的例子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他就像是一个表演魔术的大师,大家关注的目光尽在他的掌握引导之中,相信他的学生听他讲课也蛮有趣。

  徐老师是个爱钻研的人,有股钻劲。我发现,大凡成功者,似乎都有相通的地方。他们执着于某个方向而不懈努力,并乐此不疲。徐老师就是这样,他不曾因为别人的意愿影响自己的选择,不曾因为高薪和更好的就业机会放弃自己的理想,不曾因为职业教育的跌宕起伏而迷失方向,他总是能把准方向,跟着自己的兴趣走,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中获得了快乐,干出了成绩。他对待物质水平没有更高的要求,而更追求精神的富裕。他把自己的成就感融于学生的成就中,而倍感充实。

  《中国教育报》2011年5月24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