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铁道职院教师高巧玲:匠心筑梦,深耕电学教育田野
发布时间:2025-08-29
高巧玲,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自2012年来到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后,一直从事电类专业课程的教学。2021年,她转战实训中心,主要承担《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重任。14年来,高巧玲孜孜不倦地战斗在教学一线,她深知这三门课程不仅是电类专业的基石,更是激发学生逻辑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关键。
匠心独运,深耕电工电子基础教学沃土
日常上课
在湖南铁道职院“厚基础、强素养、重复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下,高巧玲与团队携手并进,勇于探索教学新路径,创新教学新模式,力求将晦涩难懂的电路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课堂体验。通过案例教学法,她将生活实例融入课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与仿真软件,让学生在虚拟世界中动手实践,深化理解。同时,她推行项目式教学,将竞赛内容融入日常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电子设计竞赛与技能大赛,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锤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思维。高巧玲常言,电子技术不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智慧的结晶、工匠精神的体现及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她以此激励学生以所学回馈社会。
身体力行,诠释工匠精神真谛
作为电工电子理论课教研室主任及实训中心的中坚力量,高巧玲负责模数电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从实验室的日常维护到实验平台的规划建设,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指导再到实验方法的创新,凡事都坚持亲力亲为,她坚信“身教重于言传”,从一根根短路线的焊接到复杂的电路板制作,对待每一项工作都力求完美,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的瑕疵,以实际行动示范何为工匠精神。对于初次接触实验设备的教师,她耐心指导,不厌其烦地解答每一个疑问,确保每位教师都能熟练掌握,进而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对于课后未完成实验的学生,她更是主动加班加点,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进度、掌握技能。在她的精心管理下,模数电实验室成了电子爱好者的乐园,学生们在她的指导下在电子设计竞赛和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这背后,离不开她对于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探索和学习。
日常设备维修
勤学不辍,硕果累累显成效
高巧玲在教学领域不断深耕,与团队共同推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主持参与多项省级、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资源库建设项目。她带领团队在教学能力竞赛中屡有斩获,指导学生参与电子设计竞赛亦成绩斐然。她主持了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并主持应用电子资源库子项目2项。在她的带领下,团队参加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分别获湖南省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由于成绩突出,高巧玲获湖南省教育厅记功表彰1次、嘉奖2次,荣获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芙蓉百岗明星、思政标杆教师、湖南省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教学能力竞赛现场
无私奉献,关爱学生成长
“每个学生都像一颗星星,他们的长处就像星星的光芒,亮度不同,但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高巧玲时常与身边的同事分享,她深知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以满腔热情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作为班主任,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与未来发展。她鼓励学生发挥特长,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她安排优秀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帮助他们迎头赶上。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在她的关爱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她的关怀与付出赢得了学生的尊敬与爱戴,“玲姐”成为了他们心中最温暖的依靠。
与电工电子协会会员合影
尽职尽责,书写电工电子教育新篇章
作为教研室主任,高巧玲带领团队不断探索教学改革之路,努力破解“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难题。她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竞赛与教学能力提升活动,推动实训中心在教学、竞赛与科研方面的全面发展。她的不懈努力与无私奉献深深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成为了电工电子教研室的一面旗帜。
实训中心教学竞赛团队
高巧玲的故事,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追求卓越的缩影,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爱与责任。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秉持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在电工电子教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电学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她也将努力成为更多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激励着他们在教育的田野上辛勤耕耘,共同书写电学教育更加辉煌的篇章。
(通讯员 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