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庚:“要有爱的情怀 更要有爱的能力”


发布时间:2023-09-11 浏览量: 信息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学校需要抢抓机遇去发展,尽快把损失的机会抢回来。当时我就扎根下来,因为一个老师就是一个家庭,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家庭,我深感责任重大。”张先庚向记者表示。

经过深入调研梳理存在的问题,张先庚意识到,学校要发展,需要全体教职工同心同向,学院顶层也必须要有统一的战略设计和价值理念。半年后,“五爱五尽”家校情怀和“五大强校”发展战略创新提出。学校加强对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培养提升,全院上下转观念、调结构、抓质量、拓生源,加快从主招中专生转为主招大专生的结构调整,聚集“一老一小”领域,大力推进“三融合”,推行“岗课赛证训”人才培养模式,狠抓人才培养质量,从原只招省内生源,慢慢拓展到在全国招生。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一体推进模式,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学校要发展,没有教学楼和宿舍不行,由于当时发展资金缺乏,学院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为了多方筹集资金支持,她曾带着报告在会场外等了两个多小时,去“堵”上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营销型校长”的名声也从此传开。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张先庚对于学校智能信息化建设有着清晰的目标,她带领团队向国内最先进的同类院校学习,最终把学校护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成了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

张先庚(左一)在护理实训室指导学生做急救操作。李汶瑾 摄

在张先庚的努力下,学校2021年获批四川省“双高”建设培育学校,护理专业群获批四川省高水平专业群。2023年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6年前就获评中华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整体实力在省内外卫生类院校里已经走在了前列。2023年,川护在省内录取的文科最高分是503分,超出本科线45分,在理科最高分467分,超过本科线34分。

“张院长做事雷厉风行,敢想敢干,在学校的发展上,她大刀阔斧实施教育改革,并且干一件事要能成一件事。”张先庚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学校的“80后”中层干部申洋。“如果办法没用完,她是不会轻易放弃的。”申洋敬佩地说。

目前,像申洋这样的“80后”甚至“90后”年轻人也已进入了川护管理层。“带团队,识人才、用人才,已经成为我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张先庚向记者坦言。

“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卫生健康人才”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基层最需要人,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张先庚平日里经常勉励学生,要爱自己的职业,学好本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老百姓的卫生健康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曾经8年的临床护理与带教生涯,让张先庚深刻体会到,科学、有爱的护理,不仅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更能守护病人的尊严。也让她深切感受到要解决我国护理人才缺乏的难题,唯有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护理人才是关键。

张先庚(右一)在ICU室指导学生。李汶瑾 摄

“护理人员一定不要给自己设限,不能说做护理,就不懂医、不懂药,不懂就去学,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张先庚经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导学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职业教育的观念与定位要准,人才培养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由于张先庚既带中专、大专的学生,也带本科、硕士、博士,所以她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刻而清晰的认识。据了解,目前学院护理、助产、婴幼儿托育,医学美容等专业,都在实施现代学徒制改革和订单式培养,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探索。

在“岗课赛证训”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川护的多名学生获得了全国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二等奖、国家卫健委健康志愿服务大赛金奖等大奖。

张先庚(右一)在研究室指导师生做营养膳食研究。李汶瑾 摄

“川护的学生不仅要有爱的情怀,更要有爱的能力。”张先庚在开学典礼上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2019级护理专业毕业生王英南。在校期间,她努力学习护理专业知识,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及综合能力,曾获得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赛项二等奖。

毕业后,她选择留在川护,成为一名护理系的实训老师。

除此之外,还有“抗疫巾帼英雄谱”中的佘沙、“全国最美乡村医生”马丽等等,大量优秀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扎根基层,社会满意度达到98.5%以上。

“高原最美格桑花”

在张先庚看来,健康中国最关键最薄弱的地方在农村。基于此,张先庚把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调研,融合在了对口帮扶壤塘县的脱贫攻坚中。她牵头组建以学校毕业生为主的“川护壤巴拉健康服务志愿队”,历经艰辛,多次深入农牧民家中开展调研,并与当地政府建立联接。回校后,她又将这些调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让更多的民族地区学生学有所成,返哺家乡。形成的“民族地区高职基层卫生人才1134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2021年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入选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典型案例,让培养的卫生人才留得住、干得好,深受大家喜爱。当地农牧民称张先庚的团队为“高原最美格桑花”。

经过5年的探索,张先庚将壤塘模式推广应用到乡村振兴帮扶的阿坝州若尔盖县,建立“川护若尔盖健康服务志愿队”,打造了“红色康养基地”,确立了“感爱专创献”育人理念,创新提出了民族地区基层医药卫生人才“四方协同,三融合三对接”培养模式,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培养了大批“感党恩、情怀深、技能精、善创新、讲奉献”卫生健康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在全国推广,科研帮了大忙。”回忆起这段经历,张先庚感慨地说。

在张先庚看来,科研是全面培养一个人创新思维、整体思维、系统思维、前瞻思维的重要抓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只有运用科研的思维和方法,才具备创新与持续发展的能力。

从自身的发展来说,张先庚也是从科研上受益良多。近些年她仍然以科研为抓手聚焦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包括她的硕士生、博士生团队,他们做课题都是聚焦职业教育当中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践能力,岗位胜任力等,全面助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虽然已年过五旬,工作千头万绪,但从张先庚脸上很难看到疲倦,“感恩工作,快乐生活,就不觉得累。”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