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三颗棋子”靶向施策,走活就业创业一盘棋


发布时间:2023-08-12 浏览量: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围绕顶层设计、开源拓岗、就业育人等找“路子”、开“方子”、搭“梯子”,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精准导航找“路子”,下好“顶层设计”先手棋。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大就业”工作思路,成立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党委谋划部署,就业部门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分工负责,校、院、专业协同推进,干部、教师、学生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落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按照不同时间节点、预期目标、工作任务,逐层逐单元落实目标责任主体,畅通信息渠道,切实做到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落实就业风险分析研判制,学校党委定期开展就业风险研判,党委书记、校长亲自部署,分管领导靠前指挥,校长办公会审议就业工作路线图和时间表,跟进、督办就业工作事项,动态捕捉风险苗头,提早预判风险走势,兜牢织密稳就业“底线”。落实就业情况动态跟踪制,依托毕业生就业情况动态统计系统,实时跟踪毕业生就业状况,对学校各二级学院毕业去向落实率、签约率、剩余率等进行同比、环比分析,做到心中有数、操之有度、行之有方。

精准定位开“方子”,下好“开源拓岗”关键棋。

坚持“走出去”,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之需访企拓岗深化合作。一是破除企业用人结构性桎梏,持续深入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活动。书记、校长亲自“带岗”为毕业生求职“代言”,立足区域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与用人单位交流互动,先后走访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中车集团等地区行业头部企业39家,积极利用校地校企合作资源开源拓岗,着力破解“就业难”“招人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二是解决校企供需平衡性症结,持续深入开展““专业群融入产业群”系列活动。学校实施校企合作“1+1+N”工程,与龙头企业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深度校企合作企业达382家,精准对接学科专业培养目标和产业行业人才需求现状,主动服务青岛“一二三四六十”的城市发展新思路,对接重点发展“7+10+7”条产业链,抢抓“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机遇,开展特定专业群的线上双选会,年平均举行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5场,招聘单位累计1000多家,年平均提供岗位4万余个。坚持“引进来”,顺应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之要拓宽渠道落实就业岗位。一是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学校建立并不断完善以综合双选会、重点行业招聘会、龙头企业宣讲会、区域人才引进推进会等组成的线下校园招聘体系,搭建空中双选会、网络宣讲会、直播带岗等线上校园招聘矩阵。自今年3月份以来,通过学校“一把手”的关心推动,学校与海尔集团、海信集团、京东物流、家家悦集团、苏宁易购等200余家优质企业,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10余场,为应届毕业生提供20余个门类的优质就业岗位4339个,受到2023届、2024届毕业生的广泛关注。二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就业”辅渠道作用。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及时掌握就业动态与学生需求,开通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创业导航公众微信号,实现就业政策解读和招聘岗位信息精准推送,学校年平均提供岗位数与毕业生数比达7:1。强化与智联招聘、大众人才网等全国、权威的求职找工作平台合作,先后开展“才聚自贸 职引未来”直播带岗活动、“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空中双选会活动,共提供高质量岗位2500余个。

“精准指路”搭“梯子”,下好“就业育人”决胜棋。

一是坚持思政育人,筑牢同心同力育人根基。深化思政课程教学,在智慧树网络平台创新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学校“一把手”讲授见面课,教育引导青年学子树立正确职业意识,课程示范效应显著,辐射188所院校,累计学习人数超过32万。二是坚持专业育人,强化同向同行育人效应。校院联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三维递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创新思维培养”“职业创新能力培养”“创业意识培养与创业指导”三个维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设的具有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的系列就业指导校本课程,累计面向398所院校开放、18.82万人次选课,实现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全覆盖。三是坚持文化育人,打造同声共气育人氛围。依托于职业教育活动周,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系列主题推介活动,打造“创业者说”和“听校友说”两个校园文化品牌,年度举办内容讲座、报告会和创新创业文化活动达200余次,参与学生1.5万余人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全覆盖。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开展优秀校友进校园,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就业典型事迹。四是坚持实践育人,引擎同频共振育人动能。汇聚交融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校政企社多方联动,科研创新和创客培养双轮驱动,创设由13个技术研发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10个创客中心(创享生态圈)、12个创业实训中心、1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21个校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30个创新创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的“四中心两基地一室”开放式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打通创新创业最后一公里。(通讯员 孙艳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