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利电力职院:构建“四课堂”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精准发力

“互联网+”背景下育人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7-02-16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不仅要针对某一岗位或岗位群,而且针对再就业或多次就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还要为包括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职业道德和操守、管理知识和服务理念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升,这给以前“单一”的人才培养目标仅仅通过“单一”的教学课堂就能够实现培养任务的模式提出了新挑战,客观上必然引起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形成多课堂育人的新格局。

理念创新:“四课堂”对接“四个学会”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高职学生的素质水平,创新性地将教学课堂拓展延伸,形成“教学课堂、实践课堂、宿舍文化课堂、综合素质课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当代教育提出的“四个学会”有机对接的四课堂协同育人模式。较好地解决了高职院校目前由单一课堂不能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通过教学课堂功能的拓展、延伸形成多课堂教学的路径,建立起协同育人机制和方法,共同担当起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任务。

具体实施:构建“四课堂”协同育人模式

“教学课堂”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课堂,主要解决学生“求知”问题,除了教务处、督导办对课堂进行常规管理外,专门组建学风督查办,建立全校上课情况随机抽查机制,并开发计算机分析统计系统,通过互联网APP同步送给学生、辅导员、任课老师、生活老师和管理者;建立“一课四责”机制,把学生上课情况与任课老师、辅导员、生活老师和学生的考核、评优评先、晋级相结合。

“实践课堂”作为学生“做事”训练平台,学院成立了社团与社会实践指导中心,对社团、社会实践项目、社区学校、创业配备指导老师,建立“一业绩多分享机制”,其业绩纳入学生素质考核、评优评先奖学金考核评定标准内容,纳入辅导员月度、年度考核,与绩效工资分配直接对接;纳入指导老师年度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范畴。

“宿舍文化课堂”作为学生“共处”能力训练平台,学院成立了宿舍文化建设中心,按照1∶500配备专职生活老师,开发宿舍管理考核系统,通过互联网APP同步推送给学生、辅导员、任课老师、生活老师,建立“一室四责”机制,把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业绩纳入生活老师、辅导员老师的月度、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内容,纳入学生素质考核和评优评先、推优入党考核;纳入教学系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标准考核内容。

“素质拓展课堂”作为学生“做人”训练平台,学院成立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中心,制定了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标准和计划、互联网考核机制,实现APP同步推送,开设了12门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和“开放式主题班会”“尚善名师大讲堂”等大学生素质“四级七维三测评”体系,设置素质学分并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素质业绩三挂钩”机制,即学生其素质拓展业绩与本人综合素质、奖学金、评优评先、推优入党等考核直接挂钩,与辅导员岗位业绩业绩、月度绩效工资考核挂钩,与教学系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

机制保障:为“四课堂”插上腾飞的翅膀

学校围绕“四课堂”协同育人模式,建立了管理机构支撑、管理队伍人员支撑、管理制度支撑、考核评价支撑、激励机制支撑、互联网网络支撑等体系。构建开发了大学生“1+X+0”综合素质考核机制和“互联网+同步考核”APP推送系统,实现了全校学生管理信息化、考核精准化、数据处理网络化、信息传输同步化、同步管理、同步评价、同步教育。“1+X+0”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机制(1代表学习成绩合格,占55%,X代表综合素质分值,占45%,0表示无违纪记录)实现班级、系级、院级三级同步考核,班级建立了“1+3”(一个辅导员带考核员、监督员、信息录入员等三个学生)同步考核团队。

“四课堂”协同育人模式,不仅是高职院校人才目标实现的全新的路径和方法,也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机制的创新和重构,更是对学校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