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三课联动”教学模式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发布时间:2021-11-03 浏览量: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关于“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精神,依托学校思政特色平台和新时代思政教育基地,有机融合虚拟现实、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资源,以“行走的思政课堂”为主线,构建“体验、理论、实践”三大特色课堂,致力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高、理论思维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较弱等问题,加强思政与专业融通、课堂与社会融通、知识与价值融通,实现党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双融合。

一、运用虚实结合的红色资源,构建历史情境再现的体验课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的重要论述精神,校企合作开发“成都战役”、“红军长征在四川之飞夺泸定桥”、“彝海结盟”等,开设校本特色思政虚拟仿真体验课程,将学生VR沉浸体验和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机融合,重现革命年代战士们浴血斗争的悲壮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体验、创设心理沉浸感,把用“心”学习变为“身心”并用,使学生在可感知、可触摸、可体悟的仿真体验中感知到革命的艰辛,深刻理解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的内涵,增强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组织学生前往革命历史展馆现场参观,运用丰富的图片、视频、雕塑和文物资源,构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情境,在聆听讲解、师生研讨、教师总结等活动中,直观了解近代中国山河破碎的鲜活史实,加深对近代革命历史事件的认知。

二、聚焦课程核心问题,构建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的理论课堂。以“问题”为取向作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思路,借助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等课题,聚焦“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革命胜利”这一核心问题,调研发现学生思想理论困惑点,并依据“为何要革命”“怎么去革命”“如何去传承”三大逻辑主线,确定理论课堂教学的问题链。课堂中开展案例分析、课堂辩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系列活动,解决“为什么要革命、革命对象是谁、谁来领导革命、谁来推动革命、革命道路怎么走、革命经验是什么”等系列理论问题,带领学生以诵读诗篇、唱红歌等多种方式,在感悟“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系列革命精神中,深刻揭示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理论逻辑和精神实质,厘清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精神谱系发展的“路线图”,激励同学们继续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精神血脉,引导其牢固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实现课程铸魂育人目的。

三、依托课内外联动,开展增强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实践课堂。在实践课堂中,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等系列精神为主题,分小组开展“党史故事青春说”系列主题活动,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宣讲活动汇报。学习小组根据课程授课进度,在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指导下设计宣讲形式、准备宣讲内容,前往社区开展宣讲,用青春之声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蕴含的精神伟力和时代价值,并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同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宣讲结束后,学生回到课堂对宣讲情况、收获感悟及社区反响进行汇报,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深远意义。通过理论课堂“悟精神”、实践课堂“讲精神”的课内外联动,解决了党史教育中青年们如何用实际行动去传承革命精神的问题,锻炼和提高了学生团队协助、策划创新等职业能力,增强其建功新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罗莉 程佳 张丽丽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