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青春养老人”

——聚焦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


发布时间:2020-12-23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23日12版

jyq122103_b.jpg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进社区开展实践

jyq122104_b.jpg

学生进行专业核心技能训练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增多、老龄化速度加快,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显得愈发繁重,“中国式”养老打响了攻坚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指明了方向,也更加坚定了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办好养老人才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自2010年招生以来,为高端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典型社区居家养老企业以及老年产品经营企业等,培养具备现代健康理念和良好职业素养,具有扎实的健康照护、康复保健、情感慰藉、活动组织策划、老年产品营销等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胜任老年服务需求的高技能老年服务人才和中基层管理人才。

这些优秀的老年服务人才都是“90后”,他们笑称自己是“青春养老人”。如何让这些“青春养老人”爱上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如何让他们留在养老服务的岗位上?经过10年实践,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心中的答案愈加清晰、愈加笃定。

靠的是科学的职业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认知启蒙。新生入学后,学校通过“老龄产业认知”课程、“企业文化进课堂”讲座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当代养老服务新理念,体验智慧养老新技术,学习为老服务典型人物故事,完成职业认知课程,强化为老服务的理想信念。邀请养老机构的优秀工作者向在校生进行宣讲。他们生动还原不同类型老年人的神态、肢体动作和语言特征,认真示范护理步骤,逐字逐句教导学生沟通用语,将职业场景、临床案例、创新性技术、法律法规、卫生安全以及沟通技能等生产性要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既要掌握服务技能,又要具备安全法律法规意识,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诚心、耐心、精心”的工匠精神。学校每年还会组织在校生与毕业生联谊,用师兄师姐的真实经历,引导新生对职业岗位“自画像”。通过职业启蒙,学生规避了未来择业的盲目性,形成了良好的职业意向。

——职业生涯规划。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围绕养老服务岗位的核心能力开发,前瞻性地涉及养老照护、社会工作、康复保健、产品营销等领域。从入校第一天,专业教师就会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协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并能够逐步设计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合理而又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教师会选取优秀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线,鼓励学生按照半年、一年、两年的时间点制定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带领学生开展岗位实践,不仅为其解读不同类型养老机构的运营模式,还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实习,体验企业文化内涵。学生毕业后也会和老师保持密切联系,交流心得。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行业中崭露头角,成为行业的金牌培训师、养老机构院长、区养老协会部门部长等,年薪可达17万元至20万元;有的学生甚至与行业品牌合作,创办了养老机构,为师弟师妹提供就业岗位。

靠的是对专业建设的不辍深耕

——理实一体的项目化教学。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通过理实一体的项目化教学、强化学生职业体验和岗位认知等举措,调整实践课堂策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全部核心课程理论讲授和实训融为一体,实施过程性考核。实训教学注重学生沟通交流能力、节力观念、照护程序等的运用。为配合实训教学改革,高标准打造养老服务实训室,教学中引入高龄体验教学模块,通过穿戴长者体验服、使用适老化辅具、穿着纸尿裤,让学生感受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撰写个性化体验报告。课后,学生们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人物,通过仔细聆听、认真观察、主动询问,记录老年人言行,揣摩老年人心理感受,进行专业化案例分析。学生们利用课余、节日和寒暑假等时间,担任养老机构的志愿者,参与公益助老服务。这些举措的有效探索,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实训教学,学生实训和实践热情不断提高,非常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岗位认知,有效促进了学生核心技能的形成,促进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专业学生每年都会荣获民政部门行业赛、教育主管部门特色赛以及京津冀养老护理员院校技能大赛等各类赛事的奖项。

——专业文化建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部署要求,将立德树人精神贯穿于专业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为老服务岗位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传播大爱理念。坚持开展“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素养养成活动,坚持贯彻“全程渗透、全体参与”的素养养成原则,开展企业文化进课堂、养老大咖进校园、大师工作坊、优秀毕业生分享、公益爱老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以研讨、讲座、培训、分享、志愿活动等形式,每年组织学生活动30余场,探索以工匠精神为主线的职业素养课程建设,厚植课程思政的专业文化土壤,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软实力。

自信、友爱、快乐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在具备扎实操作技能的同时,学生们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他们热爱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服务的老年人群。他们提出“关爱老年人、关爱生命”的口号,并将该理念融入到课堂学习和技能实训中。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增强了独立性,拥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在技能实训中,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考虑老年人的需求,积极探索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新途径;在企业见习和实习中,学生不仅擅长和老年人建立信任关系,而且具有强烈的个人发展意识,能够主动思考专业技术与社会发展需求契合点,并积极参与到机构的发展中去。通过将理论知识转为实践一线临床照护,将所有技能全部吸收的同时更深入地接触老年群体,真正理解本专业的民生福祉需求。

靠的是以心换心的勇敢担当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首先要迈过三个门槛——屎尿、性别、生死。三个门槛,三道关,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碍后,依然选择留在为老服务的岗位上。对“青春养老人”来说,是勇于担当的初心,让这些“青春养老人”选择了养老服务并留了下来。

给老年人精神慰藉,随时观察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为不同类型的老年人制定活动方案;鼓励和引导行动不便的老人完成康复;遇到突发事件,应用急救常识与死神抢夺生机……这些工作,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护理员很难胜任。学校用心血培养“青春养老人”,学生们践行着自己“为长辈服务”的信念。他们也逛街购物,外出旅行,做同龄人都会做的事。但是他们不狂妄、不浮躁、不虚伪。他们保留了这个年纪应该有却很难看到的“真”。他们用自己的真心相对、真诚付出、真挚情感,换取老人一个健康、快乐、安心、有尊严的晚年。这就是以心换心的勇敢担当!

从2010年至今,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已经培养出近300名毕业生。学校走出的优秀“青春养老人”中,既有荣获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养老护理员职业竞赛一等奖的技术能手,也有享誉行业的金牌培训师,更多的是被老年人称为“好孙女”“忘年交”的在一线默默无闻的耕耘者、奋斗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市养老机构实施封闭式管理。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20余名毕业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近百天。工作量较大时,由于缺乏人手,白天黑夜连轴忙碌近一个月。他们是父母的孩子,是家人的兄弟姐妹,甚至已经是孩子的母亲。在新冠疫情来临时,他们坚守在岗位上,与机构住户同吃同住,拼尽了脑力、脚力和体力,守护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守住了老年人的心灵家园。

丰收的礼赞

学校引导学生从“以人为中心”的角度出发,树立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成功老龄化的理念,具备“全人、全程”的为老服务意识。学生通过3年的专业学习,熟练掌握了老年人群基本的生活护理、营养康复知识,了解老年人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团体活动组织能力,熟悉老年人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技巧,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根据工作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表现出突出的健康管理及养老护理综合能力。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成长,弘扬积极、健康养老理念,在首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体系的构建中,已逐渐成为中流砥柱,发挥着推进首都养老工作的巨大作用。

纵览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之路,正是一流管理、一流文化、一流质量,成就了学校一流的人才培养和一流声誉。面向未来,这所敢打硬仗、善解难题、潜力充盈的朝阳之校,正向着人才培养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目标不懈前行。

“青春养老人”战“疫”之歌

一颗颗仁心怀着对生命的敬畏,

一个个凡人写下请战书令人敬佩,

这世间并没有神,存在的只有善良的人。

所谓的使命不过是信任变成了责任,

时隔17年再一次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

在危难之时仍选择义无反顾逆行,

用青春陪您变老绝不后退急停,

因为这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命运。

超负荷的工作,仍然坚守在一线,

每个照护员也将身心推到极限。

谁的青春不是满腔热血,谁的双眼不会流泪,

尽管百般艰难也从未曾想过去后退,

我们牵着手不畏艰难让困难散去。

让红旗飘扬,让歌声嘹亮,

飞奔在路上一如既往,

我抬头仰望,天空的苍茫,迎着风的方向,

……

(王 婷 卜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