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湘军”竞风流——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背后的“湖南力量”


发布时间:2020-12-14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何金燕

机器轰鸣,电光四射,香气袭人……12月10日,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在广东省广州市开赛。

汽车修理、木工、花艺等传统行业技能同台竞争,飞机维修、移动机器人、网络安全和化学实验室等“高精尖”技术一起角逐。

此次大赛共设86个比赛项目,共有2500多名选手、2300多名裁判人员参赛,选手平均年龄21.8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

湖南代表团共派出91名选手,参加81个项目的比拼,荣获1金1银2铜41个优胜奖的好成绩。

记者现场观赛,且看“湘军”在“国赛”中竞风流。

“60后”和“00后”同台竞技,选手平均年龄21.8岁

手握刨刀,将棱角分明的木条刨圆,台面上的木屑花堆成了小山……木工项目参赛选手吴松澍正在认真打磨广州塔(又称“小蛮腰”)。

吴松澍今年55岁,是湖南代表团年龄最大的参赛者,做了32年木工,首次参加比赛。考题是用木材制作1.25米的广州塔,高度误差须控制在2毫米内。

“作品难点在于扭曲的腰围。我们老木匠擅长经验性操作,而年轻人对流程把控更科学规范,他们懂得用塑料封装木材防止变形。”吴松澍搓了搓满是老茧的双手,严肃地说,顶尖的木工,定能把现代科技跟原木完美结合。好品质应该做到,树龄有多长,用它们打造的木制品使用寿命就有多长。

去年,吴松澍重返校园,成为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一名学生,和学室内设计的儿子成了校友。“我们承袭老祖宗的经验手艺,再传授给下一代,这就是传承,先承后传。”他说。

比赛现场,像吴松澍这样的大龄选手罕见,更多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庞。

此次大赛参赛选手平均年龄21.8岁,其中年龄最小的16岁,30岁以下的占90%。

技能强国,青年成了主力军。

来自中建五局技工学校的伍远州代表湖南参加砌筑项目比拼,斩获金牌。“高中毕业后,想学一技之长,就选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老砌匠的砌墙速度虽然比我快,但精度和美观度远不及我。”伍远州笑着说,砌筑是一门凝固的艺术。

老少同台切磋武艺,老匠人好守正,年轻人乐创新。

“用平凡铸就非凡,用匠心守望初心。发扬老匠人‘传帮带’的优良作风,必将引领更多年轻人为梦想而奋斗。”省人社厅职建处处长李国华认为,年轻就是希望,要激励引导青年追逐“技能明星”,争做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高精尖”技术精细比拼,细节考量综合能力

此次大赛,涉及制造业、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建筑业、服务业等国民经济行业大类。既有数控车、轨道车辆技术等精细的比拼,也有茶艺、烘焙等细腻的较量。

娄底技师学院的刘志鹏代表湖南参加数控铣项目比赛,考题是根据一张图纸,使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编程,利用数控机床切割加工金属材料。

“成品的精度要控制在正负几个丝,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刘志鹏告诉记者,大到火箭航母,小到零件制作,都需要数控铣技术打造模具,再批量生产。

衡阳技师学院的王州是电气装置项目的一名参赛选手,在此次比赛中斩获银牌。他在16个小时内完成电器安装、编程和装置测试。“拼接的缝隙只能为1毫米,如果插入一张银行卡不掉,这0.1分就拿到手了。”王州说,这个项目既检验职业水平,也考验细节把控。

记者在比赛现场了解到,在西式烹调、木工、服装设计、室内装饰等多个项目中,废料的剩余量,也是打分项。浪费越多,扣分越多。

“要赛出综合能力,须摒弃‘单纯技术化’倾向,考核选手的综合能力。既重视技能,也重视素养。”来自湖南的裁判员凌敏认为,节能降耗,应从细节入手,参赛者须通过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等,节约并利用好资源,才能完成作品,在大赛中胜出。

凌敏说,在“就业难”短期内难以改变的现状下,职业院校的学生应脚踏实地地学好专业知识,真正掌握一技之长。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行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个性化。

比赛现场,来自中建五局技工学校的王鹏程正在给墙面贴瓷砖,要按图纸嵌入文字、数字和图形。“要切割瓷砖近千次,缝隙需控制在2毫米内。每个图形都有精准的尺寸,弧线必须光滑。”王鹏程说,经过专业学习,未来职场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有一技之长,永远不会迷茫。”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董青在时装设计项目中荣获铜牌,她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上了职业院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定能实现人生价值。”记者和数十名“00后”选手聊天,感受到他们对未来求职的自信。看来,随着国家对技能人才表彰激励力度的加大,年轻人对于职业教育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搭好“台子”培育匠人,职教要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同台竞技,取长补短,这样的参赛机会太难得了!”不少选手感慨。

“竞赛是职教的一场大考。”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学院副院长陶艳是这次大赛轨道车辆技术项目的一名裁判员,她介绍,轨道交通是我省的优势产业,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中,广泛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等企业开展合作,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设定教学课程。

“大赛主要考核选手安全作业、维护修理、安装工艺、设备调试等作业能力,这样既可以检验教学成果,也将更好地促进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陶艳说。

“很遗憾,这次我们学校没有选手参赛,错失了宝贵的学习机会。”省人大代表、衡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段宜虎坦言,当下,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依然存在教育培养滞后、职业发展受限、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

技能人才是一些基础行业的中坚力量,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支撑。

截至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数达51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0.1万人。“有人没活儿干,有活儿没人干”“就业难”“招工难”的尴尬局面依旧存在。

“要推行职业技能竞赛引领计划,推动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要紧密结合我省20条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需要,大力实施技能人才培训计划,深化技工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完善与新时期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相适应的技工教育发展机制,把技工院校打造成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湖南代表团团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唐白玉认为,借助此次参赛契机,可以学习先进省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成果,借鉴技能人才培养经验,不断优化湖南政策环境,为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助推我省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