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寒假“留守”大学生的除夕夜


发布时间:2012-01-29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作者:任丽颖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石家庄1月23日电(记者任丽颖)20岁的河北大二学生武凯旋显然高估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在这个20年来唯一没有饺子吃的除夕夜,她在热闹的联欢晚会上,突然流下了眼泪。

  “我想家,想爸爸妈妈。”女孩儿说话的口气再也不像记者春节前采访她时那般满不在乎了。

  春节是合家团圆的传统节日,但在中国的大学校园,每年都会有一些学生因为准备考试、打工、找工作等种种原因不能回家,不得不留在外地过年。对于这些20岁左右的年轻人来说,独在异乡的春节别有一番感触。

  武凯旋在大学里的专业是商务英语,寒假她没有回家,而是到北京的一个烤鸭店里打短工,一个月收入1800元,包吃包住,但是过年不能回家。

  “我觉得过年不回家没事儿,不就是个形式吗?什么时候回家都行。我还是想利用假期的时间多接触社会,不会后悔的。”这是记者腊月二十四采访武凯旋时,她信心满满说的话。

  然而,记者在除夕夜当晚10时再次和她沟通时,小武的情绪很复杂。除夕夜的晚上,烤鸭店的老板为使这些留在店里的员工不致寂寞,亲自掌勺给他们做自助餐。员工们也在晚上聚在一起开了个热闹的晚会。

  但当晚9时多,和她一起在北京打工的男同学陈东明因服务时看了几眼电视而被主管说了几句后,小武和她的同学陷入了委屈之中。

  “我们俩现在都特别想家,刚刚给父母打电话时,我哭了。妈妈因为想念我已经上火了。自己太不孝了,明年我一定在寒假时选择过年可以回家的工作。”武凯旋说。

  陈东明告诉记者,他现在真的理解了什么叫“每逢佳节倍思亲”。尽管他并不抱怨责罚他的主管,但今年除夕的晚上,他突然意识到,这是从小到大自己第一次在这一天里“挨批”。

  “从小父母都把我保护得很好,没有受过什么委屈。我想今天晚上的经历也是对我的一种历练吧。”陈东明说。

  同样在天津过年也没有回家的河北大三学生胡帅鹏在记者晚上11时致电时已经睡着了。今年是他在外面的第一个春节,目前住在天津一家空调厂的宿舍里。

  “这是个没有春节晚会,没有水饺的除夕。我们宿舍的5个人晚上出去买了点儿熟食和酒,几个人就在晚上边吃边聊算是过了除夕。由于明天还要上班,我们就早早睡觉了。”胡帅鹏说。

  这个农家学子由于家境贫寒,每年假期都会出来打工。但今年是第一年春节不回家。他说,能够减轻家里的负担,自己觉得很好,但明年一定要找一个过年可以回家的工作。

  除夕,海南大学的校园里,一排排椰子树间串起了吉祥的大红灯笼,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气氛。食堂里满是欢声笑语,春节不回家的留守大学生们聚在一起吃饭、玩游戏。

  来自江西的温小平新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顺利通过今年3月份的博士研究生考试,他希望未来能当一名大学老师,从事学术研究。他说:“我相信,我们的未来不是梦,我们一定会实现各自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