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0-10-19 浏览量: 信息来源: 麦可思研究

      最近一位省教育厅高教管理干部跟我谈到,关于大学教育中通识教育再多一些或是专业教育多一些,有争论没有定论,但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确关心这个问题。这里讲的通识教育是指人文和科学方面的高等基础知识,专业教育是指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位领导进一步问我,能不能通过本省的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来分析此问题,为没有定论的讨论找出可以指导工作的路径。我的回答是可能的。

      第一个分析是考察专业对口率。我们首先把一个省的各专业毕业生工作的专业对口率分析出来,发现哪些专业的就业专业对口率低。造成专业对口率很低的原因有两种主要情况:一是专业教育质量差,达不到专业对口岗位要求,所以不被专业对口岗位所雇佣;二是劳动市场上该专业岗位少,而该专业毕业生供应过多,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岗位。前一种情况就要加强该专业的专业教育。后一种情况是供需结构失衡,高校需调低该专业的招生量,以适应社会需求量;对于该专业的在校生,可以增加通识教育或选修第二专业,以求学生适应非专业对口的工作。

      第二个分析是考察职业对口率。在专业对应的主要职业上,从事这些职业毕业生有多大比例是经过相关专业教育的。譬如,工程师、会计、医生、律师等职业,麦可思数据表明,这些职业基本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才能从事。工程、会计和医学专业的职业对口率高,职业的入门口径窄。因此,这些专业必须要完成足够的专业教育,才能从事相关职业。

      而从事文秘、编辑、记者、销售等职业,麦可思数据显示,非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从事这些职业的比例极高,职业对口率低,职业的入门口径宽。对雇主而言,其它专业的毕业生经过短期在职培训即可胜任这些岗位,没有必要非找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不可。这些相关专业的通识教育应该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我们再以医生和律师为例,其职业教育非常重要。但是在实践中发现,一个医生也需要有丰富的人文与科学教育,才能在职业发展上做得更好。既要有丰富的通识教育,又要有扎实的职业教育,大学四年够吗?不够!

     于是,美国高校就把医生职业教育放到研究生院。也就是说,大学四年不学医,学人文和科学基础,读医学专业是在本科以后。这还不够,医学院毕业后还要考资格证,还要做几年实习医生,最后才能做医生。同样的道理,大学毕业才能进法学院,法学院毕业后还要考证才能执业。商学院也要求本科毕业才读,好学校要求有五年工作经历才能录取。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都叫职业学院,有别于学术性的研究生院。

      高校不仅要考虑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搭配,也要考虑课程总量,量大了学制就装不下,硬往死里灌学生没法学好。现在个别高职专业,可能更适合放在四年制的本科,有些本科专业如法学、医学、管理可能适合“本科后”完成。学习长度延了就得给消费者一个高学位。大学阶段不可能全包知识,许多通识知识可以在毕业后自己积累,专业知识同样如此。

      回到分析方法上来,我们可以利用全省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对一个省的各专业进行分析,把各专业类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搭配分成几类。各高校还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设定各专业两类课程的比例及数量。社会需求是在变化的,没有一劳永逸的课程设计。

      通识教育不只是人文课程,包括科学及数学。人们常讲一个故事,你听一个哈佛本科生谈莎士比亚的研究心得,你以为他是文学专业,其实他是数学天才;她跟你谈微分方程,你以为她是数学专业,其实她是戏剧学生。我观察得到的一个认识:大学的通识教育有助于你一生能走多高,大学的专业教育有助于一开始你能走多快;通俗点讲,博雅知识决定了你的职务,专业知识决定了你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