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教育《纲要》要体现科学发展观


发布时间:2010-05-10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一个理念变成政策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一个政策要变成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机制,更需要下功夫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日前获国务院通过,《纲要》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确定了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教育改革顺应历史趋势


    “《纲要》具体阐述了教育优先发展的‘优先’如何体现,强调了促进公平是教育领域的基本国策,这使教育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地位如何凸显、教育发展自身应首先追求什么有了明确答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研究室主任苏杨对本报记者表示。


    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关系国家、民族和每一个人未来的重要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一直没有停步,从二十世纪50年代末周恩来发表《关于教育改革问题》的讲话到60年代文化大革命,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85年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从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中国教育事业成就斐然,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目前中国正在从“世界大国”迈向“世界强国”,现有的教育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新形势的更高要求,不能最大限度地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制度保障,因此,加快推进教育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2008年8月底,中国启动面向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并成立了由温家宝总理任组长的领导小组。

    自《纲要》启动制定工作起,数千名专家和各方人士参与调研;2.3万余人次参与座谈和研讨,形成500多万字的调研报告;专家、学者、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都参与其中,通过专设邮箱、教育部门户网站专区、组织网民座谈会等多种渠道收到意见建议210多万条……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数十次易稿,形成了纲要初稿,初稿形成后,先后4次较大范围征求意见,共收到近5000条意见建议,文本前后进行了约40轮大的修改。


    就这次《纲要》改革的过程来说,“涉及重大的、国家层面的决策,牵涉到众多人的利益时,首先广泛征求意见,然后再在各个层面充分展开调研,最终才做出决定。”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拓对中国经济时报表示,这种做法避免了少数领导者决策存在的弊端,这对于国家的重大决策出台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果这种决策模式能形成一种制度,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


    改革内容以人为本


    按照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纲要》明确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6大发展任务,同时还部署了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任务。以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为核心,对教育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对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保障农民工子女就学、高考改革、落实扩大办学自主权、教师队伍建设、政府投入责任等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措施。


    不再像以往的规划一样笼统地提4%的目标,《纲要》明确“各项政府收入统筹用于支持教育发展。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对此,苏杨表示,财政部在拨款方面已经尽到了比较好的责任,财政部在所有花钱的社会事业支出里边,教育高居第一,教育经费的增长比例比财政增长比例要高。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财政部门已经尽到了力所能及的责任。


    对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纲要》也明确了“2020年前分阶段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


    有专家表示,这是前所未有的突破,真正有了公平是作为民生的教育发展之本的意思。而且在战略目标中明确“高水平普及义务教育”、“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基本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而且,在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和学校本身治理结构方面,苏杨说,目前流行的说法是,政府对学校管得过多,学校自主权不足,未来应进一步扩大办学自主权。《纲要》对此是持肯定态度的,专门用“落实学校自主办学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来叙述。


    此外,在这次教育改革问题上,有人把学校去行政化和政府体制改革相类比,苏杨表示,学校行政化不利于把其百家争鸣的长处发挥出来。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是要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比如大部制,用来解决部门间的协调问题,进行统筹性管理。高校是具体承担某项事业的单位,不是政府管理部门,这种改革与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是没有关联的。


    但他表示,只有在事业单位中都建立起现代非营利机构的管理架构和人员流动、激励机制,才能使大学规范办学和避免行政化倾向。


     要在落实上下功夫


    “《纲要》通过是一件好事,但要落实下去还要下很大工夫,一个理念变成政策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一个政策要变成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机制,更需要下功夫。”李拓对记者说,政府不能制定一个《纲要》就完了,还要围绕纲要制定一系列具体的细则来推动纲要的落实。


    他表示,政府要做出很大努力。有的决策落实到具体层面上,往往被有选择地执行,并且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执行不力、执行不到位等情况,国家必须下大力气推进,必须采取强制性措施,推动决策的执行。


    与他观点相同,苏杨认为,尽管《纲要》中的发展目标非常系统,但需要加强刚性,落实为较大范围内利用现有统计体系可比较、可考核的目标甚至是约束性指标,并通过若干强制性制度来配合。

    而且,苏杨说,毕竟教育相关制度只是有关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一个方面,没有整个公共服务系统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是不可能在现实中解决这些问题的。以学校收费来说,只有公共财政改革落实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只有实现了科学预算和预算管理,学校的收费秩序才能彻底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