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规划纲要对中国未来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0-06-09 浏览量: 信息来源: 钱江晚报
  从“干部”主政到“人才”当家——兼论人才规划纲要对中国未来的意义

  6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无疑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磅炸弹。纲要具化了10项重大政策和12项重大人才工程,要求克服人才管理中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明确提出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事业单位改革以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形式出手可谓奇兵。这一突破的奥妙在于,“干部”一词将走入历史,“人才”的概念将会支持中国未来公共服务机构的发展。

  去行政化几年来总是踌躇不前,障碍在于触动许多人的既得利益。很多依附在行政级别上的科研、学术、医疗专业人士,担心没了“干部”这张虎皮,便少了地位,缺了尊重,甚至在人财物调配上也少了底气。如某大学校长所言,“取消高校行政级别将贬低教育,导致高校无法与社会对接”。

  因为高校、医院里大大小小的“干部”,都对应着机关里的行政级别。但是这一计划经济的遗留继续做大,却让公共服务机构的现代结构迟迟难产,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更为严重的是,对“干部”行政级别的崇拜,扼杀了“人才”的专业精神。

  如政府治理专家毛寿龙所言,按照行政标准来设立事业单位,不同的事业单位,往往被设置成不同的行政级别,缺乏专家、专业精神,很多运作具有行政化特点。这使得事业的重要性与效能无关,而是与其行政级别紧密挂钩。

  为了科研,钱学森院士专门打报告辞官。如今,教授名医都争着去做干部。干部越聚越多,官多兵少、指挥的人多而办事的人少,效率低下不说,谁还能有心追求信仰,我们这辈人谁还能有理想回答“钱学森之问”?扭曲的人才观怎能孕育大师?

  深圳早在2007年便开始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汲取了深圳改革的经验,《人才规划纲要》也提出全面推进职员制。“干部”对应的是身份制度,而职员制正是对应着职位分类管理,对应着人才制度。人才高下、待遇只和工作量、工作难度、责任大小、专业精神相称,与官位大小无关。

  事业单位从“干部”主政,到“人才”当家,《人才规划纲要》对中国未来的意义也不亚于发现新大陆。(付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