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中企老板的“甜酸苦辣”
发布时间:2012-02-07 信息来源: 环球时报
随着中国成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一些中国企业大步迈向世界。不过,中国企业家却发现,当外国员工的老板并不滋润,他们开始品尝“甜酸苦辣”。
几天前,中国最大的建筑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花巨资在德国买下全球混凝土泵领域的龙头企业普茨迈斯特公司。但面对新老板,该公司900多名员工并不买账。上周,员工们进行了“反对中国企业收购”的抗议,他们称担心收购将会导致工作岗位流失。
一名在德中企老板与《环球时报》记者聊天时提到这个话题,他无可奈何地说,“这就是德国员工与中国老板的典型关系”。他说,习惯了家长式管理的中国老板到德国必须经历完全的转型,才能留得住员工。实际上,一些有过类似经历的中国公司已经发生转变。两年前,三一重工在贝德堡市投资设立德国子公司时,一开始就打出“德国员工牌”。
在三一公司工作的托马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当初公司招聘时,他决定试试,因为他看好中国公司的前景。但有朋友劝他不要去,并道听途说总结出“中国式老板的特点”:喜欢发号施令;希望员工“以厂为家”,休假期间员工也会收到老板的邮件。
托马斯到了三一公司后,发现并不像朋友说的那样。他认为,有些事只是中德企业文化的差异,德国员工也应努力去适应。他还发现中国老板的优点,比如“有人情味”,新年或过节前,老板都邀请员工和家属去中餐馆聚会。
近年来,中国企业大举进军欧洲,据称有近一半落户在德国。目前,在德国有上千家中国企业。德国是许多中国投资方的首选,很多中国老板看重的就是高素质的德国员工。中兴德国分公司计划在今后几年将德国员工比例提高到60%,以使公司与德国客户的交流更顺畅。
但要让德国员工把“心”留在中国企业并非易事。在德国东部一家机械公司当老总的杨先生向记者总结他10多年来当老板的经验:一,公司福利得赶超德国当地企业,尽量不辞退员工;二,与工会建立起平等合作的关系,不要因与员工关系闹上法庭。最重要的是不要坐在办公室当老板,尽量多下车间,悉心听取员工的意见。德国人最佩服的就是“实干型老板”。
杨先生特别强调,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是海外中国企业的依靠,很多德国员工就是奔着“中国希望”来的。只要获得他们的信任,他们都会“任劳任怨”。
近年来,中国老板的努力已经获得当地认可。一些德国地方政府认为,中国企业在德投资具有连续性,值得信任。《明镜》周刊称,“海外的中国老板”将成为中国和世界经济新的超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