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理工学院一流之路


发布时间:2011-01-20 浏览量: 信息来源: 麦可思研究

2000年《亚洲周刊》评选亚洲最佳理工学院时,创建于1951年的印度理工学院就以7所分校中的5所占据了前十强的“半壁江山”;2006年《泰晤士报》全球大学排行榜上,印度理工学院名列前50名,工科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在印度高等教育质量广受批评的背景下,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简称IIT)却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为一所光耀世界的名牌大学,其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获得了世界性声誉——美国《商业周刊》将IIT毕业生誉为“印度史上最热门的出口产品”,IIT的“工学士商标”被孟买地方管理委员会主席麦侬教授称“可能是印度独立以来第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商标”。其认同度仅从一例便可窥见一斑: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学院院长曾致电IIT卡哈拉格普尔分校的校长戈什,邀请“把整个毕业班送到马里兰大学”,并愿意为所有学生提供财政补助。那么,IIT为何能够快速跻身世界一流之列,成为比尔·盖茨盛赞的“改变世界的了不起的大学”?
>>> 行政管理
      IIT创立之初即不同于印度既有大学,乃按照麻省理工学院的模式对整个体制进行设计。根据“1956年理工学院法案”、“1961年理工学院法案”和“2002年理工学院(修正)案”,IIT是自治的法人组织,独立行使职能;印度总统为IIT的视学(Visitor),7所理工学院由理事会(IIT Council)集中管理。
IIT每所分校均设有一个管理委员会(Board of Governors),全面负责学校管理和控制。管理委员会的主席由视学任命,其他成员主要有:各分院院长;各分校所在地邦政府指定的一名当地著名科技专家或企业家;4位由全印度技术教育委员会任命、来自教育学、工程学或自然科学方面具有专门知识或实践经验的专家;各分校评议会的2名教授。IIT各分校设立的属于自己的行政理事会、评议会以及自治校友会具有独立管理权力。其中,评议会(The Senate)决定学校的学术政策,批准课程、开课和考试结果,校长(Director)是评议会主席,任命委员会调查不时发生的具体学术问题;各系的教学、培训和研究活动要受到不断的评论,以在设备和标准两方面都得以改进。此外,IIT还设有财政委员会、本科生委员会、研究生委员会、教育研究和计划委员会等,负责提供相关问题的建议。
>>> 人才培养
? 科技与人文的统一
IIT的本科教育特别强调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而不是灌输专门知识,专业课程建构在“核心课程”的牢固基础之上。其核心课程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科技人文科学(Technical Arts)及工程科学中的学科。它注重培养学生具备理、工、文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的学业和设计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下,体现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特点。
      例如,IIT各分校的IT学生都必须学习一门名为“沟通技巧”的课程,接受公开演讲的专业训练,通过一次次上台演练,不断锻炼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应变技巧等,从而最终学会如何清楚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快速切入重点,如何使态度落落大方,如何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和沟通,如何使自己更有风度等。仪表、仪态、仪容的训练也是这些IT学生必不可少的内容。仅从这里就不难理解,这些整洁干净、气质不凡,不仅有实力,而且善于把实力“说”出来的IIT毕业生为什么在硅谷、华尔街炙手可热——试想,一个木讷的IT工程师如何有效率地进行项目沟通,又如何维系客户?此外,IIT各分校都有权调整本校的专业设置以使其与科技的最新发展保持同步。而研究生的课程则比本科课程的规模更大,更为强调跨学科的学习,重视科研。
? 实践性教学与产学合作
IIT强调,学校的责任就是要利用产业界的力量,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对科技产业发展有充分了解和接触的校园环境。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IIT各分校均建有实习车间,甚至还开设了一般职业学校才讲授的技能课,如开机床、操作发动机等。其学生动手能力之强从软件公司Aspect Development的行政总裁瓦德瓦尼在校时的故事就可以看出——
瓦德瓦尼1968年在IIT读书时,孟买分校得到的第一台电脑主机是苏联提供的明斯克2型,大得占了一座建筑物的整整一层,靠一个谁也不明白的俄罗斯作业系统运作,使用手册也是俄语的,没有人看得懂。于是瓦德瓦尼与两名同学重写了一个操作软体,把这庞然大物变为一台原始的多媒体电脑,还给它写了一个程式,让它在启用时奏出印度国歌。
此外,IIT有许多专业课程直接由“业界老师”主讲,如IBM公司的“电子商务最新运用”、摩托罗拉公司的“通信软件”等。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界的创新体系不脱节,这也是IIT毕业生受到特别偏爱的原因之一。
? 严酷的淘汰
自成立之日起,IIT便以严格甚至是残酷的训练而闻名,被称为是“斯巴达式的集中训练营”。尽管能进入IIT的已经是精英(每年有10万多人报考IIT,但每年每所分校只招1000多人,其本科录取率通常在百分之三、四左右——这种对规模的严格控制,使学生在学业上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IIT 1:6至1:8的低师生比连美国的大学也自叹不如),但因无法达到学校要求而被无情淘汰的仍有20%至50%。IIT校友分享的两个小故事或许可以映照出其面貌:
      登上花旗银行行政总裁宝座的麦尼扎斯对在IIT几年精疲力竭的生涯记忆犹新,特别难忘的是卡马思教授的电机工程课。他把这位IIT孟买分校的教授形容为“最令人敬畏的教授”,但是学生都渴望能上他的课,他的班因而是最难进的。一旦进入他的班,恶梦随之而来。他的评分办法别具一格,是对那些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是印度学术界精英的学生的当头棒喝。不论全班学生的成绩如何,他只会评出一个A给第一名,一个B给第二名,其他学生不管与头两名只差多少,都只配得C、D、E,甚至F。卡马思对被学生称为“暴君”不以为然:“我常常对学生说,IIT是英才云集之地,我不想你们成为三流货色。”
      互联网浏览器4名创始人之一的哈里纳拉仁是IIT马德拉斯分校的1988届毕业生,对学校考试评分之严格,他例举了另一名“暴君”的“手段”。他也是电机工程教授,叫雷迪。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每个题目的答案要求准确到小数后第4位,答不准就是零分。就这样,“吃鸡蛋”是常有的事,有些从年头吃到年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