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职铺开自主招生战线 深受考生追捧


发布时间:2010-05-05 浏览量: 信息来源: 浙江在线
      作为高职综合改革多元化选拔中最受关注的创新模式——高职自主招生,自2007年以来在一些高职院校试点成功,学生的报考热情有增无减,积极推动了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今年省内20多所高职院校铺开“战线”,总招生规模由去年的2500余名扩大到今年的3900余名(初定),增幅超过50%。近期,各校报名和考试工作正在火热地进行。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机电”)作为2008、2009年的试点单位,今年是参与自主招生的第三年,一直采用“校考单录”的自主招生模式。今年机电自主招生中所招的学生共分两类:一是普高毕业生,分别是中澳国际贸易实务、中澳数控技术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各40名;二是中职毕业生,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各30名。目前的报名人数已经远远超出了计划人数,据统计,共有普高毕业生506名,中职毕业生294名。

  “今年的计划招生人数相比去年有所下降。”机电招生就业办主任项建斌表示,就往届的情况看,通过自主招生的途径录取的学生文化素质不及经过高考录取的学生,尤其在数学、语文等基础课程上,而在高考统考录取中,一些超过三本线的学生也会选择进入机电学习。

  采用“校考+高考”模式的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商职”)自主招生报名也异常火热,2010年该校自主招生计划100名,全都面向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而前来报名的就有500人左右,经过确认,最后220参加该校的考试。“有的专业甚至达到2:1,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商职招就办主任伍大伟表示。

  自主招生增加了保险系数

  上周五是机电和商职两校自主招生考生报名确认的日子,来自杭十一中的普高毕业生汪同学报考机电的中澳数控技术专业,他表示,“我的成绩不太稳定,参加自主招生比高考考上三本的把握大。”据了解,汪同学的成绩处于班级中等水平,但是一直以来成绩总是上下波动,中考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失误,心里有些阴影。

  “大学读出来工作也不好找,很多本科生最后还是当个推销员。”汪同学道出了肺腑之言,他通过网络等途径了解到当前的就业形势,他认为高职的就业比较好。但是汪妈妈却认为学历很重要,“大专和本科毕竟相差一个等级,我觉得肯定是本科的学历好。”机电等院校采取的“校考单录”模式规定,一旦在自主招生中被录取,考生就不需参加高考。汪妈妈认为,孩子参加高考考上三本还是很有把握的,但是由于孩子自己下定了决心考高职,所以还是尊重他的意愿。

  相对于“校考单录”模式,“校考+高考”模式的选择余地更大一些。例如商职,根据考生综合素质测试结果,按照自主招生计划数150%的比例,从分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你入选考生名单和高考录取降分幅度;入选考生须参加高考,其高考文化成绩达到我省当年第三批最低控制线,填报该校职院,由学校根据原定录取标准提前择优录取。未录取的,不影响其后面正常投档。

  “自主招生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校考+高考’模式尽管要求考生要参加高考,但考生的专业目的性很明确,会更忠爱这个专业。”商职伍大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