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地铁施工管理一线的技术尖兵:记陕铁职院优秀毕业生贺琪陈宁


发布时间:2015-10-20 浏览量:

当下,地铁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一种主要工具,地铁以其准时、高效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当大家享受地铁带来的便捷和舒适时,您可能不曾注意到,在有这样一群年轻的地铁“隐形人”,他们或投身于我国地铁新线路的建设,或把脉地铁线路安全,默默奋战在地铁建设和管理第一线。他们当中,就有一批来自于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们。让我们通过两位学生的成长历程,一起走进这群大学生,近距离感受和了解这群年轻的铁路“隐形人”的故事。  

陕铁职院2006届毕业生贺琪——地铁施工一线的技术“大拿” “报告贺总工程师!发现1号竖井右线小里程方向隧道地层变化可能发生坍塌迹象!” “好!我马上到现场!” 中铁一局三公司乌鲁木齐市地铁项目部总工程师、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6届毕业生贺琪马上停下手中的工程设计交底图纸赶赴中铁一局三公司乌鲁木齐地铁一号线11标段施工现场。 当贺琪赶到施工现场,跟随技术员下到1号竖井,看到隧道开挖作业面正哗哗的往下大量渗水,附近的卵石层局部松散存在坍塌迹象。   

看到此情此景,贺琪心里明白,这种情况如果解决不及时,可能会造成北京中路地面沉陷,水管气管破裂,进一步影响地面交通,影响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 贺琪立刻命令现场施工人员,第一时间封闭作业面,组织人员调查地层变化原因。贺琪发现隧道局部地层是突然变松散的,当下需要找到渗水源头,控制水源。贺琪和技术人员上到地面,发现施工现场附近1000多平方米的绿化带地表湿漉漉的,贺琪推测浇灌的时间应该不长。   

贺琪与技术人员研讨后,派人与市政绿化主管部门沟通,控制浇灌水源。让现场施工人员在封闭作业面的基础上,采用超前小导管压注双液浆的方式,对隧道超前加固。采用小尺寸开挖方式,缩短开挖长度,进一步观察作业面。 经过20多个小时的艰苦奋战,贺琪和他的团队终于将险情排除了。 这是今年5月11日凌晨1点发生的真实一幕。 

贺琪是陕西蓝田人。2006年,22岁的贺琪从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同年6月进入中铁一局第三工程公司工作,成为了一名铁路建设者。 工作近十年来,贺琪与地铁结下了不解之缘。先后参与和负责了深圳地铁、南宁地铁、乌鲁木齐地铁等项目的建设任务,积累下了丰富的地铁施工经验,他也从一名基层技术人员成长为项目总工程师,被大家亲切的誉为地铁项目上的“技术大拿”。 初出茅庐,勤学苦练铸本领 80后的贺琪有着老陕的执着和倔劲。2006年参加工作后,贺琪便参加了襄渝铁路二线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初到襄渝铁路施工现场,繁忙的工地,艰苦的生活环境让他有些不适应。但贺琪始终牢记母校“德修身  技立业”的校训,秉承“吃苦奉献  拼搏争先”的精神,在施工一线认真钻研,勤练技能,很快成长为青年技术骨干,并得到了公司重点培养。  

2008年5月,为了满足地铁建设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公司从在建项目挑选了10名优秀青年技术骨干到深圳地铁实地学习地铁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积累地铁施工技术经验,贺琪就是其中之一。  

在深圳地铁3号线西延段3151标段学习的短短几个月里,贺琪凭借过硬的测量技术和管理能力,很快就被提拔为益田工区工程部部长。在强烈责任感和学习欲驱动下,贺琪虚心求教、专心实践,认真总结,经过近三年的学习和艰辛付出,他主管的益田站2010年代表标段荣获深圳建筑业协会优质工程奖和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优良工地,他本人也因此荣获三公司年度技术能手称号。 

勇担重任,用实干和敬业铸就品牌工程  

2011年5月份,贺琪调至公司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心圩江站项目部担任项目总工程师,全面负责项目技术管理工作。  

南宁地铁心圩江站作为南宁轨道交通工程首批开工站点,项目建设初期就以创建标准化文明工地、树立南宁轨道交通标杆项目为目标。贺琪根据地铁施工规范和实践经验,结合南宁地铁项目实际,从项目建点开始,就注意收集总结流程规范,在干中总结,在总结中实践,主笔编写了《南宁地铁前期准备工作标准流程》、《南宁轨道交通一号线鲁班路站标准化工地建设及文明施工策划》、《南宁轨道交通工程工序工艺标准化施工控制要点》、《监控及门禁系统标准化设置》等四项标准,并通过业主组织的专家评审,在南宁地铁全线推广执行。  

在此期间,贺琪主管的工程技术部连续两年荣获公司先进集体,其本人也被评为专业技术管理标兵。2012年12月在公司第三届技术交流会上他的《南宁地铁车站综合施工技术》科研成果荣获一等奖。2013年3月在陕西省建筑业协会举办的优秀QC小组成果发布会上,他撰写的《提高地下连续墙在圆砾层成槽充盈系数合格率》荣获一等奖,并荣获2013年度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

再展风采,为新疆人民圆地铁之梦   

2014年1月份,随着中铁一局三公司乌鲁木齐地铁一号线11标段的中标,贺琪由南宁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调至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继续担任项目总工程师。贺琪带着自己总结的地铁施工实践经验和年轻人的热情投身到乌鲁木齐地铁一号线11标段建设施工中。  

11标段总长1.3公里,包含一座车站、一个区间,其中,矿山法区间隧道长度为1012.715米,为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  

为了摸清具体情况,抢在全线首家开工,打响中铁一局进军乌市地铁的第一枪。建设初期,面对管段内地下水网、电力、天然气、通讯管线迁改等牵涉到十几家权属单位的现状,贺琪主动出击,一方面配合业主报送资料、完善手续,一方面积极与产权单位沟通,争取理解,加快了拆迁改移速度。到3月15日,基本完成竖井施工作业的迁改,迅速开始围挡作业,1个月内完成了项目各项临时设施建设和技术准备,为全线地铁开工赢得了宝贵时间。  

2014年3月20日,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开工仪式如期在三公司乌市地铁11标成功举办,实现了项目初战告捷。中铁一局也在短时间内被业主认可,项目部在随后的各类评比中屡获第一,贺琪也被业主所熟知。  

多年的地铁施工管理经验,让贺琪对施工安全格外敬畏。他认为,干工程安全质量是卡控红线。在项目暗挖施工区段,地下地质情况复杂多样。因此,贺琪在隧道开挖施工中要求必须坚持“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18字方针,同时在施工工艺上,采用台阶法施工,分段分层作业,环形开挖中间留核心土的方法掘进,上下台阶间距控制在5到8米,各项防护措施紧跟而上,从而保证了施工安全。 贺琪每天早中晚都要去隧道作业面现场,与专家、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工作人员分析工程地质情况、指导工程施工,排查隧道渗水、检查隧道坍塌等险情。   

除了现场指导安全作业,贺琪每天都会抽时间到监控室查看,通过监控视频查看各个作业单位的工作状况及工作人员的操作情况细节。“我会整理一些同类的非规范操作引起的案例事故,做成视频、图片播放给工人看,以此讲解安全规范和操作规范的重要性。”贺琪说。 “经常出入于地下隧道施工场地,难免会有一些安全风险,这些事情,从来没有给家人说过这样的工作环境,怕家人知道了心里会有担心。”贺琪说。 在公司领导中铁一局三公司党委书记田利锋眼里,贺琪为人不浮夸、低调,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仔细。“他对待工作的态度,认真负责的就业精神,值得全公司技术人员学习。 参加工作9年多来,贺琪以务实的态度、谦虚好学的精神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成就了自己的技术梦。2014年2月被评为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授予“革新能手”荣誉称号,并荣获“中国中铁一局建功奖章”。2014年4月被共青团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授予“中国中铁优秀青年总工”称号。2015年1月被乌鲁木齐城市轨道集团和北京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第五中心授予2014年度“优秀建设者”称号。 对于贺琪而言,荣誉和成绩都只能代表过去。“人要有学乐精神,修建地铁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作为技术人员应该钻研创新,把技术工作当成一种生活的态度,我们要享受其中,让技术更精湛,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地铁专家。”贺琪说。 陕铁职院2010届毕业生陈宁——地铁隧道里的“B超大夫” 凌晨3点40分,在对道岔处的钢轨用手锤一一敲打、确认没有伤损后,陈宁招呼几位同事一起收拾工具,将两台钢轨母材探伤仪从钢轨上抬下来,出清后走出地铁隧道。   

28岁的陈宁是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0届毕业生。2009年陈宁与京港地铁公司签约并参加实习,至今在京港地铁做钢轨探伤工作已有6个年头,现在已是运营工程部线路维修14号线东段探伤工区的技术员督导,即工区工长。虽然年龄不大,但在东段工区,陈宁已是名副其实的“老资格”了,80后的陈宁和校友蔡文辉都已经是工区里挑大梁的主力。   

地铁钢轨探伤工作主要分为钢轨母材探伤和钢轨焊缝探伤。根据要求,14号线东段的钢轨母材探伤是30天一个周期,而钢轨焊缝探伤则是半年一个周期。为了保证地铁安全运行,把危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探伤工们要严格按照探伤周期进行检查,不放过每一寸钢轨和每一处焊缝的可疑之处。    

由于地铁工作的特殊性,探伤工的上班时间是每天晚上9点到第二天早晨5点,而进入地铁隧道探伤则必须安排在晚上11点半到凌晨3点45分地铁停运的这个时间段进行。   

每天晚上9点,当大多数人正在休息时,陈宁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按照计划,每天向前推进的4公里“钢轨母材”探伤工作雷打不动,而这4公里,全都要靠探伤工们用眼睛和脚步,细心的一点点检测完,对探伤仪上显示出来的每一个回波信号,都要进行仔细甄别和分析,对重要疑点处则要进行明显的标记和记录,保障后续跟进检查或处理。这样的生活,夜复一夜,年复一年。    

因为这样“黑白颠倒”的生活方式,陈宁没少被远在老家陕西的女朋友埋怨。谈起自己的工作,陈宁说,女友在医院工作,其实他自己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女朋友面对的是病人,而他所“问诊”的则是“硬生生”的钢轨,探伤仪就是他给钢轨检查身体的“B超机”。 据他介绍,工作6年多来,他平均每年推着母材探伤仪在钢轨上检测1000多公里、检测道岔200多组、联结零部件14000多个。6年来,陈宁发现钢轨重伤10余处,轻伤上百处。也正是他的认真和细致,2014年,他被评为公司的“优秀安全员”。 每年的春节陈宁都是在地铁隧道里度过的。陈宁说:“虽然也想和家人团聚,但只要地铁一天不停运,给钢轨‘做B超’的工作就不能停,而自己能为北京的地铁安全运营做出一点贡献,心里还是挺满足的。”(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