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产业发展需求 全力推进课程改革


发布时间:2015-05-19 浏览量:

 

  课程是学校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和直接载体。学校通过课程为学生服务,课程是学生能力建构的基础和依托。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方的论证与讨论,制定《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改革三年(2014-2016年)行动方案》,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三年进行100门重点课程改革。

2011年以来,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以专业建设为龙头,调整重组相关课程,优化整体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学生多元化生涯发展的需要以及学院内涵式发展的需求等因素,课程建设现状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第一阶段:理论储备。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进行职业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对学院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理念、课程改革技术方法方面的培训,提高了教师对高职课程的认识,为课程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考察调研。学院领导、老师“走出去”考察学习国内外知名高职院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经验;深入企业一线进行调研,了解产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新设备;调查研究学院教情、学情,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学生在学习中的难题以及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与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课改。

第三阶段:顶层设计。为适应经济转型新变化,产业发展新趋势,高职教育发展新形势等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学院强力实施课程改革,专门成立了课改办,制订了《课程改革三年(2014-2016年)行动方案》,3年内投入1000万元,对100门重点课程实施改革。

第四阶段:具体实施。课程改革具体实施包括申报与推荐、评审与立项、改革与建设、验收与论证、应用与转化五个环节,逐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第一批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提高了认识,激发了教师课改的积极性。课程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微观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通过课程改革,学院的老师对高职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意识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要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要能满足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要,要以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为目的,从而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树立能力本位的课程观。教师们对课改的这些认识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据统计,第一批课改课程共有42门课程进行了申报,参与教师人数达到178人,企业技术人员达到77人。最终立项的20门课程中,参与教师人数共95人,企业参与人数共43人。

二是初步掌握了课程开发方法,课程内容更有针对性。课改过程中,教师们采用了不同的课程开发方法,课程内容进行了部分调整,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比如:职业分析法,主要通过企业调研,进行职业分析、职责分析、任务分析,形成工作能力分析表,然后将各项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融合,按难易程度及逻辑关系加以系统组织排列,形成若干个课程模块,最后把这些课程模块按一定方式组合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这种方法首先要求进行企业调研,形成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表,确定一系列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然后进行职业行动领域分析,确定职业行动领域能力,进而形成学习领域分析表以及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最后确定具体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

三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方法与手段呈现多样性。课改过程中,教师们通过学习交流、观摩研讨等途径,提升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现场教学法、核心实例贯穿式教学法、讲练模导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观点站位法等;除此之外,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思维导图教学法等方法也被老师们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学质量逐步提高。部分老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运用世界大学城“职教新干线”的教学空间组织教学,运用专业实践操作教学片等进行辅助教学,大力加强了教学空间、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建设,提高了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广度、深度和效度。

四是教师角色转换,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更有实效性。通过课程改革,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体验,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这些变化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态度发生了变化,以往学生上课玩手机、打瞌睡、逃课的局面有所改善,课堂的出勤率、听课率也有较大提高,从学生评教的结果来看,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逐步提高。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唐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