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政府主导 深化改革创新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发布时间:2010-12-15 浏览量: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傅勇林
 
      近年来,成都市强化政府主导,锐意改革创新,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实施职教攻坚战略,扎实打好职业教育工作基础
      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从2009年起实施我市职教三年攻坚计划,出台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的决定》,并与各区(市)县政府签订了职教攻坚目标责任书,明确了攻坚目标、任务和保障机制。两年来,我市坚持政府主导、以县为主、多方参与、统筹规划的原则,围绕攻坚目标任务,累计投入职教攻坚经费25.5亿元,重点推进示范性职业院校、实训基地、重点专业和职教集团建设,职教攻坚计划取得阶段性成绩。
      一是大力建设重点学校。按照统一规划,结合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和灾后重建计划,加快建设了一批质量优、效益佳、实力强的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投入7亿余元,占地500余亩的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近期投入使用。投入资金近5亿,通过新建和改扩建,12个区(市)县的中职学校占地面积分别都达到近100亩,每个区(市)县均建成一所省级以上重点中职学校。通过加强重点学校建设,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加快建设实训基地。结合产业发展和重点专业建设,积极鼓励学校、行业、企业、园区多方共建实训基地,引导实训基地加快实现从传统消耗型向现代生产型、由封闭运行型向开放服务型的转变。目前,全市累计投入2.1亿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建成专业实训基地68个,其中开放型公共实训基地6个,每年2万余名农村中职学生到公共实训基地进行技能训练。
      三是积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从2009年开始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共认定“双师型”教师400余名。建立了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政府每年投入近400万元,组织千名教师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和到企业实践。积极组织专业骨干教师赴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培训。通过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全市“双师型”教师比例显著提升。
      二、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一是完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联席会在职教攻坚工作中的职能。调整、增补了联席会组成人员,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大事项。组建了市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和职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
      二是坚持政府统筹管理,加快办学体制改革。引导、支持和鼓励中职学校探索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真正做到对公办、民办中职教育一视同仁,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同时,鼓励学校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等学校通过引入资金、技术与企业进行股份制合作,建设生产型实训基地,形成办学、生产一体的实体,产值达5000余万元,取得了较好效益。
      三是创新职业教育政府投资模式。政府对中职教育实行购买服务,发行职业教育券。按照“钱随人走”的原则,让学生持券自主选择职业学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市每年投入近1亿元,免费发放惠及6大类人群、20万市民的就业培训券,城乡劳动者能凭券免费到中职学校参加初级职业技能培训或抵扣相应培训费用。
      四是采取激励措施引导学校服务产业发展。为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中职学校根据产业发展要求积极调整专业结构、扩大专业招生规模,政府制定了对学校和学生的激励政策。对为地方重大产业项目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的学校给予1200元/生的办学经费补贴,对到我市重点工程、重大产业项目就业的毕业生返还2000元学费。
      三、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切实保障教育公平
      一是以职教集团为纽带带动全市职教均衡发展。2009年初开始,成都市全面启动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工作。专业职教集团以高职学院和重点示范中职学校为依托,围绕我市重点支柱产业,以专业为纽带,实行校际之间、校企之间深度合作,促进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和园区化发展。目前,全市共组建了旅游、汽车、计算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九个职教集团,覆盖了中心城区和郊区(市)县三分之二以上的中职学校,成员企业达到187家,学生总数10万余人。
      二是加大职教资助力度确保应学尽学。在国家、省级资助基础上,我市制定了《关于成都市中等职业教育券发放实施办法》,从2009年开始,每年对具有成都市户籍,在收取职业教育券的中职学校就读的一、二年级学生,每年给予1200元学费补贴。财政仅在此领域每年就投入1亿多元,惠及全市近9万名中职学生。新近我市出台了《中共成都市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将由政府补助资金,对就读中职的成都户籍学生实行中职国家助学金全覆盖。
      三是发挥资源优势服务藏区发展。按照中央和省上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市全面落实“9+3”免费职业教育工作,指定了24所师资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办学有特色的中职学校接受“9+3”学生,并在经费投入、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向承担任务的学校倾斜。两年来,我市共接收“9+3”学生4019名,其中671名同学加入了共青团,505名同学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四、深化校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一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进产教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加快推进“学校企业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师师傅一体化、学生员工一体化”。实施集团化办学,集团企业向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同时,企业通过职教集团,将成员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和在职员工培训基地,保证用工需求和用人质量。目前,我市9个职教集团成员学校已向成员企业输送学生3万余人,为企业开展在职员工培训近2万人次。
      二是改革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结合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改革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坚持“先会后懂”,从专业技能入手,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了更为深入的“订单培养”,企业“量身定制”培养技能型人才。同时,每年举办一次市级师生技能大赛,推动技能大赛覆盖到每所职业学校、每个专业、每位专业教师和每位学生。在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获得4个一等奖、13个二等奖和17个三等奖。2007年以来,即使遭遇了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市中职教育就业率仍一直保持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75%以上,60%毕业生起薪每月超过1500元。
      我市通过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下一步,我市将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职教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充分优质就业为导向,着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大力推动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搭建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建设西部职业教育和实用型人才培养和供应高地,为成都高素质产业大军的培养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实现社会公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