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字化跨界工匠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构建个性化课程体系
发布时间:2025-07-18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8日07版
“针对智能餐饮领域网络运维效率低的难题,我们与餐饮企业合作进行网络优化升级。”日前,记者走进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服务外包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实训室,几个小伙子正为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做准备。在不久前落幕的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该团队斩获网络系统管理赛项一等奖第一名。
近年来,服务外包学院持续推进“跨界培养、数字化转型”教学改革,并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职业技能大赛成果斐然:荣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2项,在江苏省同类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
2016年起,服务外包学院着力构建“分层多元,跨界互选”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取消了英语专业课程组,将英语教师分散到6个二级学院中,进行专业性更强的英语教学。智能管理学院英语教师姜楠举例,在完成课标要求的教学外,她还会添加商务接待、无人机技术、物联网相关的英语教学内容,将公共科目课程内容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产业生态,对人才能力结构提出了‘跨界融合’的新要求。”服务外包学院副校长冯瑞表示,该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大赛成果转化,确保人才培养规格始终紧贴产业升级脉搏。
服务外包学院教务处处长蔡炳育介绍,该校以大赛反哺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跨界思维;通过真实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与工匠精神;还创新性地将职业技能大赛考察的核心技术技能转化为“微专业”“微课程”,供在校生选课学习。通过双向选择、集训及校赛等环节,学生能掌握远超课堂教学的新技术,提升职业适应性。
“双师项目工作室”的建设将企业真实需求带到课堂。“加入工作室前,我对设计的理解通常以个性化为准。导师对我们的要求是不仅要做‘作品’,还要有‘展品’‘商品’‘爆品’的思维。”数字艺术学院大二学生沈盈是“数字文创工作室”成员之一,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带领下实操项目,她的设计方案在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视觉艺术设计赛项获得一等奖。
“我们要培养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具备过硬劳动本领的高技能人才。”服务外包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权俊良表示,该校将持续推动专业群与产业学院、数字经济产业链对接,深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培养更多“精技术、懂行业、能创新、善劳动”的数字化跨界工匠,为苏州区域产业升级贡献职教力量。
(本报记者 苏雁 光明网记者 姬尊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