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调研团队:为实现乡村“实心化”献策


发布时间:2025-05-21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2025年05月21日07版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浪潮中,乡村空心化正成为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的严峻挑战。大量年轻劳动力涌入城市,乡村空心化问题凸显,农村人口结构失衡、土地闲置、基础设施老化、产业发展乏力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严重阻碍乡村发展。近期,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学生团队对此开展专项调研,并提出了实现乡村“实心化”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调研团队精心挑选三省四地具有不同地域特征、资源条件和产业模式的乡村,通过实地走访,团队成员深入乡村各个角落,与村民、基层干部和当地企业交流,获取第一手资料;借助问卷调查,收集大量数据,从产业、生态、文化、治理、生活水平和新技术应用6个维度,全面剖析样本村的发展现状。

调研发现,乡村发展面临诸多不足:在产业方面,产业发展存在明显短板,产业融合程度较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且季节性波动显著,导致乡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在生态方面,交通不便、配套设施不完善以及生态管理问题尤为突出,直接影响村民日常生活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乡风文明建设进展缓慢,传统文化挖掘不够深入,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乡村治理方面,存在效率低下、运营机制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此外,乡村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在数智化时代,新技术的应用也相对滞后。

通过调研,团队成员对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徐立丹发现,各个乡村普遍存在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各自发展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她认为,要打破行业间的壁垒,农、文、旅要融合发展。在此基础上,调研团队提出“农文旅智”融合发展架构。构建农业固本、文化赋魂、旅游兴业、智慧增效的四梁八柱体系,旨在推动乡村实现从空心向实心的转变,形成“产业振兴-人才回归-乡村实心”的良性循环。

团队认为,“农文旅智”融合发展,首先要保证农业的基本盘。农业是基础,要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延伸农业产业链。可以通过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开展农事体验活动等方式强化农业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第二是充分发挥“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作用。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品牌。开发具有本地乡土气息的特色旅游项目和文创产品,吸引游客,促进文化与旅游经济的结合。第三,进一步扩充旅游产品覆盖面,构建覆盖全年龄、全季节的旅游产品体系,满足不同游客不同季节的需求。第四,充分利用数智技术推动乡村智慧化升级。在农业生产、乡村治理、产品销售、旅游体验等方面发挥前沿领域技术的作用。另外,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提升游客体验。通过乡村产业的振兴,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就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样本村实际情况,调研团队为样本村量身定制了“一村一策”具体方案。方案包括产业协同、文化融合、旅游提升、智慧建设、人才引育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具体建议。团队希望样本村通过这些建议的实施,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吸引人才回流,实现从“空心”向“实心”的转变。

(蔡寅 王伯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