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国际化办学 高质量建设教师创新团队
发布时间:2025-05-16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16日12版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足供销、面向市场、服务“三农”、链接东盟的办学宗旨,服务现代商贸流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已形成独具特色、面向东盟开放与交流的“衣·食·商”国际化办学品牌。近20年来,学校面向东盟的国际化办学实践与探索,极大推进了学校教师创新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国际化办学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国际化办学全面提升了教师创新团队整体能力和水平,形成了“衣·食·商”引领全校教师创新团队协同发展的格局,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学校电子商务和文化创意2支教学团队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烹饪教学团队获批全国供销系统高水平职业教育科技创新服务团队和广西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发挥陆海相连、人文相通地利优势,夯实教师团队互鉴互学、相互交流的基石。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有“一湾相挽十一国”的独特区位优势。2007年,学校开设应用泰语、应用越南语专业,开启国际化办学进程。学校立足电子商务、服装与服饰设计和烹调工艺与营养等国家骨干专业优势,整合面向东盟小语种专业的师资基础,主动链接东盟产业需求,构建了3个面向东盟的“专业+语言”教师创新团队,构建“衣·食·商”国际合作特色平台。2017年对接东盟国家餐饮文化需求,特别是中餐需求,创设“伊尹学堂”;2018年对接东盟纺织服装产能合作,打造“衣路工坊”;2019年对接东盟国家电商行业需求,共建“电商谷”。
紧抓时代变革、共同发展的天时优势,搭建教师团队双向推动、相互支撑的桥梁。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主动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在3个合作平台基础上,持续推进广西“现代工匠学院”品牌建设。立足“衣路工坊”平台优势,在缅甸曼德勒成立中国-缅甸纺织服装现代工匠学院,在学校成立缅甸“衣路工坊”青年技术工人培训中心,目前累计为缅甸培训技术技能人才4万余人。持续推进与缅甸多个部门和地区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依托“伊尹学堂”在东盟国家拓展共建了3个中华文化传承基地,依托“电商谷”构建清迈中心和南宁分中心2个国内外基地,开展培训与人文交流超过1万人次。东盟国家教师来校学习中国文化和专业技能,直接推动中国职业资格“证书出海”。
聚焦求真务实、合作共赢的资源优势,筑牢教师团队同享发展、相互成就的阶梯。学校“衣·食·商”国际合作平台汇聚国内职业院校21所、企业328家和东盟国家院校90所、企业126家参与交流和合作,政校行企研多元融合发展,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注入快速发展的催化剂。借助平台和桥梁,学校与合作方精诚合作、相互成就、共赢发展,在职教国际化赛道里,学校教师队伍的国际化视野不断提升,优质国际资源引进和国际职教资源开发能力不断提高,国际化特色更加显著,取得了一大批职教成果。
学校“与东盟国家构建‘衣·食·商’国际合作特色平台”入选《中国相关省份与湄公河国家地方政府合作意向清单》。教师团队编写中缅双语纺织服装生产技术培训教材、中越双语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教材、中泰双语电子商务培训教材等17部,开发一大批线上教育资源。
在合作中,学校积极推动东盟国家教学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经过为期3个月的集中培训,缅甸工业部遴选的8位教师顺利结业,受聘于学校中国—缅甸纺织服装现代工匠学院。教学团队与缅甸纺织工业协会联合开发《服装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下装结构设计与工艺》等技术标准获得缅甸工业部认定。由学校牵头召开的中国(广西)—东盟纺织服装智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发展交流会被纳入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内容。
通过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学校有效整合了各方资源,推动教师团队在教学、研究和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促进了职业技术技能跨文化、跨地域的共建共享,还提升学校教师团队适应快速变化教育需求的整体实力。
(罗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