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三聚力” 积极构建“招培就”一体化发展工作格局
发布时间:2024-08-03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聚优路径、聚焦服务、聚合资源三项举措,积极构建“招培就”一体化发展工作格局,不断强化就业育人成效,全力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一、聚优路径,大力推进“招生-培养-就业”改革
一是立足产业需求,完善招生管理机制。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以及产业发展对于新质生产力的需求,健全就业预警和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动新增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等10个专业,停招航空物流管理、工程测量技术等8个专业,完成对互联网金融、关务与外贸等12个专业预警。二是瞄准行业发展,打造特色专业结构。着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全力构建以装备制造专业群为主体,电子信息和财经商贸两大专业群为两翼,交通运输、生物与化工、土木建筑、文化艺术等多个专业群联动的发展体系。推动3万余名毕业生服务于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等行业,多项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三是紧盯供需匹配,助力重庆高质量发展。建立就业跟踪反馈机制,围绕毕业生就业意向、企业用工需求,以问卷调查、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方式为抓手,全力促进人才精准供需对接。多次主持编写《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年度就业质量报告》《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调研报告》,为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有力支撑。年均85%以上的毕业生选择留渝就业,60%以上的市外生源优先选择在重庆就业,为重庆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二、聚焦服务,着力增强就业育人成效
一是重引领,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更好赋能基层就业创业工作,组建“匠星”生涯发展咨询工作室,打造“专业化、精细化、多元化”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培养10名全市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库成员。工作室年均开展“一对一”指导300余人次,开展的生涯团辅等活动年均覆盖6000余名学生,每年组织2期毕业生宏志助航计划就业能力提升培训,大力提升毕业生就业实战竞争力,2名学生入选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二是强培养,为学生点亮理想之灯。坚持第一课堂引领教育,编写出版教材《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出版专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研究》,夯实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基础。以“爱国、成才、奉献”为主题构建第二课堂就业育人体系,组织“我与企业面对面”等特色活动50余场,引导毕业生主动投身到党和国家事业第一线,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基层项目。作为学校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成功孵化培育创新创业企业100余家,80%以上均在重庆落地转化,培养出大量拔尖创新创业人才。三是树标杆,培育更多大国工匠。筹划组织优秀校友寻访活动,树立就业创业典型人物近100例,示范引领更多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聚焦工匠精神主线,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产教融合研发平台打造产教融合新生态、人才培养新高地,引导上万名毕业生投身到班组长、车间主任等基层就业岗位中去,涌现出500余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等大国工匠和优秀企业家。
三、聚合资源,全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一是立足成渝,创新指导服务新思路。积极联合分盟高校积极开展生涯体验周、校企对接会等活动,为联盟高校数万名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助推重庆市渝北区人社局、广安市就业局实施职业指导,服务毕业生100余人次。作为市级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开展20余场进校巡讲活动,进行30余次教育部宏志助航计划培训,助力西南政法大学等10余所高校2000余名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二是面向全国,拓宽基层就业新空间。带队跑遍全国各地深入拓展就业渠道,与深圳宝安区、湖北枝江市等10余个地市相关政府部门建立人才引培基地。牵头参与24个项目入选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丰富就业育人教育手段,多渠道挖掘基层岗位资源。三是接轨国际,打造“职教出海”新范式。牵头与长安、中智智领科技等多家布局海外的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定向人才培养、特色订单班、共建海外实训基地等多种方式,为企业输送了百余名技术技能人才,解决了企业海外发展的人才难题,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