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促大学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发布时间:2023-05-22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3年05月22日05版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当前,高校毕业生已成为就业市场的绝对主体,其就业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更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人才强国百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据教育部统计,2023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1158万人。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带来的挑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育人作用不充分、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不足、业务系统低效分散等问题更加凸显。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数字化转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就是以数字技术赋能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数字化转型,在目标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就业工作的数字化改造与数字化重塑。

就业工作的数字化改造,即以用户思维和创新意识,对传统线下的就业工作流程与实体的工作材料进行云端化、电子化改造,用数字化技术融合数据孤岛、打破业务壁垒,建设起一站式、在线化的就业服务平台,成为就业相关工作信息流、人员流及事项流的主要数字化载体。

在信息流方面,首先,可以实现就业信息及数据的自动收集、整理和分析,并保证平台内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其次,可根据业务需求,对平台中的就业数据实现进一步的管理功能,如历年毕业生就业数据的精准检索和导出等,还可以根据实际业务场景定制数据报表,辅助就业相关工作的开展。最后,平台可以通过可视化看板呈现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情况,实现就业数据及相关深度分析的实时更新与可视化交互等决策支撑功能。

在人员流方面,可以实现学校、院系、学生团体、外部资源等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队伍全员在线、全员协力的人员组织功能。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本的力量来自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参与者的努力付出。数字化平台应当起到为相关参与者赋能的作用,为他们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帮助他们在提升个人就业工作能力的同时,增进合作性联系,形成各方共同托举毕业生就业的巨大合力。例如,数字化平台可以有效协调学校与院系两个层面的职业与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形成基于平台的校院两级分工协作机制,实现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共性问题和个性化问题的全面覆盖,提升职业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落地实效。

在事项流方面,可以实现学生职业发展智慧化全程引导等落地赋能功能。依托平台,不仅可以实现传统毕业生各类就业手续的填报,还可以更有效地实现人岗精确匹配、智能客服、学生长期发展追踪、就业困难群体精准识别与有效帮扶等工作目标。例如,通过平台可对毕业生活动参与、岗位申请等行为数据进行分析,结合毕业生偏好选择,为每名毕业生生成个性画像,通过智能算法匹配,实现就业信息的精准推荐和推送。此外,通过平台还可以快速解决学生用户在就业服务环节中的高频重复问题,同时设置知识库管理功能,收集学生用户关于职业发展与就业的常见问题并给予解答。

就业工作的数字化重塑,即以数字化思维和系统思维重构就业育人工作生态,实现从传统“就业”“服务”等阶段性、局部性工作向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教育实践转型。例如,传统的就业服务平台应升级为全周期的职业发展中心平台。平台应覆盖大学生职业成长全周期,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基础启蒙、职业发展相关知识学习、有组织就业实习实践等多元化功能。通过数字化赋能,职业发展中心平台可以超越传统就业工作“散点”分布的不足。不仅让大学生在数字化职业发展中心平台上形成自己的职业探索路径,即形成职业发展之“线”,还可以通过平台汇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相关方,形成职业发展促进的若干“面”,最终形成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工作从国家社会到高校再到个人层面的良好生态共同“体”。从点到线到面再到体的演进,体现了数字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赋能。

数字化转型对高校毕业生工作的赋能还可以超出职业发展与就业工作本身。教育部要求高校提升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参与构建部、省、校联通共享的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数字化平台作为高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嵌入高校数据治理顶层设计,与其他公共平台无缝衔接,服务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例如,通过就业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就业落实率、就业质量等重要就业相关信息以可视化、交互方式在线实时呈现。此外,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数据将助力高校提高数据采集和整合质量、拓宽数据应用方向并不断提升高校数据治理水平。例如,通过系统中汇聚的就业数据与人才培养等数据实现连通联动,实现人才培养全周期资源一体化及可视化,形成更全面和深入的大学生成长状况画像、人才培养质量分析以及发展趋势预测,有效促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这个阶段,就业工作数字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效能的提升,而且是对于已有就业工作的升级和颠覆;不仅是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教育数字化建设的重要进展,进而为数字中国建设作出高校的特有贡献。

(作者高燕燕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于坤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