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27日,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研讨会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次会议规模宏大、形式新颖、成效突出,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从会议本身的角度,整个会议有内容,有形式;有高度,有深度,量广面大,处处体现大会组织者的精心策划,用心良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目标定位上,会议以示范性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为切入点,以高职教育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研讨为主要内容,设计了“紧跟经济发展需求,校企合作,示范建设百舸争流”、“适应人才培养要求,工学结合,高职改革千帆竞渡。”、“百所引领,千所建设;同一目标,各具特色。”、“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时空环境设计建设。”等主题形式,会议目标明确,定位精准,体现形式新颖。
在会议主题的实现上,以情境、体验、印象为体现形式,并取名“印象高职”,完整、清晰地呈现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形态和运行、改革与发展的状态。会议内容丰富生动,比较突出的几点体会是:
一是形式新颖,有创意。会议通过模拟示范高职校园中一天的教学活动,以“会议课堂——高职的一天”的形式,全程展现理想高职教育的“光与影、声与色”,现场体验高职院校的生存状态、运行特点与发展空间,全景式地展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全新的教育形态。会议引领大家感悟和领会“校要如此办,课可如此上,师要如此练,企要如此联”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想、方法。
二是以人为本,有选择。会议沿用高职课堂“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思路,创新性地提供了“自助餐”,即针对院校管理者、教学管理人员、一线教师等不同参会对象,设计了不同模块的内容,供大家根据需要自由选择。
三是内容翔实,有亮点。贯穿此次会议的主线与核心是“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通过国家教学团队“说专业”,教学名师“说课程”和现场讲课,真实校企合作案例展示、顶岗实习洽谈以及相关教研活动、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研讨等环节,深入到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及顶岗实习管理等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微观层面。
四是现场互动,有交流。会议现场设置主讲人、主持人和嘉宾代表。在主讲人发言后的教研环节,通过主持人的引导串联,小贴士的形式,主讲人、嘉宾代表与参会代表进行现场问答。大家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感悟和领会高职教育在专业规划设计、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运用和制度保障等方面的重要思路、方法和启示。
五是拓展视角,有深度。会议设计了“高职评估培训”、“职业教育‘新闻眼’”、“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高职改革论坛-国际视野”、“高职院校教学成果展”等专题活动,从不同的视角来深入体现会议的主题,试图从多个方面来反映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生态,展示高职教育改革的成果。
六是搭建平台,有创新。在会议的组织中,通过网络宣传、网站注册、门票定制、信息发布,体现了现代化会议的组织形式;在会议过程中,即时的信息沟通、资源分享、会议直播,使整个会议在动态中有条不紊、富有效率;会后成果在网络平台中的展示和宣传,使更多没有参加会议的业内人士能够随时了解会议的内容和成果,扩大了会议的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会议课堂”由企业提供软硬件支持和技术支撑,全部区域由无线网络覆盖,以方便代表随时进行资源下载。这本身就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方式。正如会议新闻稿所说的:“会议作为高职院校运行形态的一种虚拟再现,若要高质量地实施设计方案、达到预期目标,需要高成本的投入。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有效解决与需求对接和高成本投入的问题。本次会议的出色组织与运行也证实、实践了这一不变的真谛。”
总体来说,正如会议小结所说的,会议有创意、有激情、有精神;会议集中了高职的智慧,汇聚了社会的力量,预示了发展的前景。同时,我们还应当体会和关注成功的背后力量---那些默默无闻奉献智慧和辛劳的会议组织者。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江荣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