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27日,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研讨会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在全国1200余所高职院校的热切企盼中拉开了帷幕。会议定名为“印象高职”,通过对高职校园中一天的教学活动模拟,完整、清晰地呈现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形态和运行、改革与发展的状态。整个会议形式新颖,过程开放透明,高职院校一直强调的校企合作更是无处不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模拟课堂教学形式的会议形式令人耳目一新。会议设置的“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专题”、“全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成果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坛——国际视野” 、“职业教育的‘新闻眼’”、“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讲座和“高职评估培训”六大模块,针对院校管理者、教学管理人员、一线教师等不同参会对象,每位参会人员都可以根据自已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针对选择。会议进行过程也不再是一人讲话众人听,大家在提问互动中共同将模块涉及的内容推向深入。两天时间内,安排的会议内容是传统会议形式的四倍之多,出色的组织和高效的会议服务使大家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最大的收获。
“职业教育的‘新闻眼’”和“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两个模块的设计令人耳目一新。高职战线经过几年的拼搏进取,成就斐然。在不断攀登的同时,我们有时也感到有些落寞,与我们互动和呼应的,多是高职界内的兄弟、战友。“职业教育的‘新闻眼’”以全新的视角,传达给我们一种信息:我们要发展,也要关注社会对我们的反映和评价,并要能够主动、积极的去获取社会的反映和评价。“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使我们切实感受到信息化管理的高效、便捷与科学。
会议实行网络报名,全程图文直播,并进行跟踪评估,令人耳目一新。会议有来自全国高教战线的200余所高校代表(远远超出了示范性高职院校100所的范围)、40余家企业代表,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等60余家相关国家部委、行业部门、地方行政部门、社会团体以及德国、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特邀嘉宾代表等共计2000余人参加会议。并通过公共网络向社会进行视频转播及信息传播,供全社会观摩、交流、远程参与。空前开放的交流平台,空前巨大的会议规模,加上空前密集的会议进程,一切都令人叹为观止。不仅如此,整个会议全程图文直播,并实时进行跟踪评估。大会结束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会议整体和各个环节的细致分析。谨严高效的办事作风和蓬勃朝气的会议氛围始终贯穿会议始终。
不著痕迹的校企合作,令人耳目一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最为典型的一大特色,如何实现真正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也一直是高职教育界努力探寻的一大难题。这次会议中,企业不再作为会场的“特邀对象”隆重出场,而是由前台转向幕后,提供整个会议的软硬件支持和技术支撑,无线网络、数据分析等等。看不到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又无处不在,真正做到了“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在不著痕迹的合作中,校企合作已然成为一种习惯。
两天的会议时间总嫌太短,其会议成果必将启动了中国高职的下一论改革热潮。“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示范建设成果的芳菲必将唤来整个高职教育界的锦绣春天!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