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

美国社区学院开放办学的启示(侯元)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6日    

内容摘要:

社区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中最富有活力的一个层次。开放办学是美国社区学院的特色之一。本文分析了美国社区学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办学职能的转变历程,介绍了社区学院开放办学的主要做法,结合自身实际阐述了借鉴和学习美国社区学院开放办学的主要思路,对于学院卓有成效地推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国社区学院;办学职能;开放办学

Abstract: Community Colleges are the most dynamic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Open running school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Community Colle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chool function changing of U.S community colleges conducted to adapt to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ntroduces their main practical method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s, the paper also describes the main thoughts in learning from the open school running of the U.S. community colleges. All these have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national model vocational colleges construction.
Keywords: American Community College; school functions; open school running

美国的社区学院自创建以来,已历经100多年的发展,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中最富有活力的一个层次,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进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家克拉克·科尔说:“美国高等教育有两次伟大的革新——19世纪的土地赠予运动与20世纪的社区学院运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认为,“社区学院是美国的特色”。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余年的跨越式发展,开始从规模扩张进入了以内涵建设为主的发展阶段。如何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提升内涵建设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使命。在此背景下,研究美国社区学院的开放办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社区学院办学职能的转变

20世纪初,美国工商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作为美国工业经济三大支柱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和建筑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聚集能力显著增强,人口超过100万的大都市不断涌现。而承袭英国学院制、主要培养教师、律师的四年制学院已经不能满足工商业发展的需要。于是,社区学院的前身,美国的“初级学院”应运而生。当时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的威廉·雷尼·哈珀认为,芝加哥大学应该集中力量办好三、四年级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更多的学生应该在大学一、二年级就读,但他们不一定都升入三、四年级。他把这两类学院改名为“初级学院和“高级学院”,这是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首次使用“初级学院”这一名称。1901年伊利诺伊州乔利埃特首创公立的初级学院;后来又有一些中等学校(中学、中等师范学校、技术学校、机械学校、商业学校等)通过增设中学后课程或高等教育课程升格为初级学院。此后,初级学院得到了大力发展,1915年已经有74所独立的初级学院,1945年发展到648所,极大地满足了美国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当然,这一时期的初级学院的主要职能是转学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服务的功能并不强。

初级学院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扩大办学目标和职能,不断增加课程设置和系科设置,尤其是公立的初级学院,开办为社区服务的项目,逐渐发展成为以社区为中心的教育机构。许多教育家和社会人士感到“初级学院”这一名称已不足以表达这一新型教育机构的真正含义。美国教育界为此曾酝酿多年,曾用过“社区初级学院”的名称,最后在40年代后期出现了“社区学院”这一崭新的名词。“社区学院”这一名词的出现,不仅是单纯的名称上的更换,而是意味着办学目标的多样性和服务的广泛性。

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后,社区学院蓬勃发展,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区学院及培养可以转入大学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又为社会培养急需的熟练工人、初级技术人员和服务业急需的各种人才;同时,社区学院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成为所在社区的文化和职业教育中心。加利福尼亚州1960年通过了《加利福尼亚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社区学院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它把高等院校分为三个层次:两年制的社区学院系统,颁发学士和硕士学位的加州州立学院系统,颁发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加州大学系统。1963年美国国会通过职业教育法案,增加了对职业教育的拨款,这一法案的颁布,对社区学院发展职业学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美国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在60年代后期迅猛发展,主修职业技术学科的学生逐年增加。到1980年,获得职业学科副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己占获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总数的62.5%。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社区学院已经发展到1200多所。目前为1195所,在校生1170万人。办学职能也稳定为三类:

一是转学教育:这是美国社区学院最先产生的一种职能,主要指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他们讲授大学一、二年级的普通文化课程,以帮助他们转入大学或学院攻读学士学位。目前,这一职能已经日益退化,甚至出现了从四年制学院向社区学院转学的“逆转现象”。

二是职业教育: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当时的初级学院即实施“半专业化训练”。1947年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指出,“在许多领域,每需要1名受过四年制学院教育的工作人员,就需要5名受过两年制学院教育的工作人员,半专业性训练能够对社会职业要求做出重大贡献。”到70年代后期,社区学院成为职业教育为主的机构。

三是社区教育:这一职能主要始于20世纪末30年代初的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初级学院根据当时的社会形势,为失业工人开设了各种形式的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班,在转学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外开设的非学历教育课程。50年代后,社区学院在职业培训后也开始尝试补习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并且与转学教育、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社区教育成为社区学院的三大职能之一。社区教育一般不计学分、不授学位。居民选读社区教育的各种课程并不是为了获得学历,而是为了学会某项技能、提高阅读能力、促进个人文化素养的提高或者增加就业机会。

二、美国社区学院开放办学的主要做法

1、构建开放的社区学院体系。美国社区学院形成了自己的学区体系,设有学区理事会。理事会一般拥有57名理事会成员,包括社会名流、学院代表、学生代表等,由学区的选民选取产生,每两年对一半左右的成员通过选取进行更新,可连任。成员数目因学区内社区学院数量而有所变化,但最多不超过7名。社区学院建立了社会参与的机制,学院一级有董事会、学术委员会等,专业一级有咨询委员会,加强了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有效保证了教学管理的运行。为保证社区学院专业的地方特色,学院聘请当地人员担任顾问,这些顾问来自当地的工厂、企业、公司、农场、市政机关和劳动部门等,他们是本行业的专家、工程师、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熟悉当地本行业的情况和专业技术知识,对有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招生人数等都能提出具体意见,反映社区的需要和利益。

2、服务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美国196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导致传统的大学适龄青年人数于1982年开始下降,教育对象由以传统的大学适龄青年为主转变为以成人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社区教育更加注重教育质量的提高,服务重心由成年人的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及发展教育开始转向高中后教育和老年教育。随着社区学院三大职能的稳定,学生的来源既有适龄青年,也有成年人和老人,呈现多元化状态。

3、承担多元化的办学职能。转学教育为有兴趣或有能力继续学习学士学位课程的学生提供两年制的大学课程,原以提供人文学科为主,现已不再限于文理系科的学生,有些职业系科的毕业生也开始转入相应学校的相应年级。职业教育是美国社区学院当前的主要职能,其目的是为学生就业所需的专门技能和知识做准备,或为需要提高新技能的人提供进修的机会,同时也为工商业培养人才。社区学院立足本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包括培训企业职工,提供专业或咨询,主办各种文体活动,开展科学普及活动,以及举办各类短训班、讲习会、研讨会等,内容根据居民的不同需要来确定。

4、设置社会化的教育内容。各个社区学院开设的课程种类繁多,既有专业基础课,也有普通教育的课程,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和人的发展以及语言、技能、人文学科等课程。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要接受一定的普通教育,选修一些人文课程,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也要学习一定的职业教育系列的课程。从盐湖城社区学院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来看,专业上有农业及相关学科、应用与纯科学、建筑、商科与行政管理等10大类65个,都与盐湖城的农业加工、矿业中心、宇航基地等城市定位密切相关。

5、灵活扩展合作对象。美国的社区学院与本科学院和高中建立伙伴关系,存在两个“2+2现象。一个是社区学院的转学教育,即先在社区学院学习2年,获得副学士学位,如果继续深造,则到本科学院学习2年,获得学士学位。另外一个高中阶段和社区学院学习阶段的“2+2并不为人所熟知,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美国的社区学院一方面帮助中学提高教师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使就读于本校的学生提高转学率;另一方面,还帮助那些并不适合升入普通学院的学生确定职业教育方向,建立普通课程与技术课程的连续性,使致力于就读职业教育的学生具有很好的专业准备。

社区学院与社区、产业界的关系非常紧密。社区学院提供符合当地需求的教育,并为校外青年人和成人提供短期和特殊的教育;社区在经费资助、专业发展等方面帮助学院。社区学院与产业界建立合作教育,共同安排教学。学生能够学习面向商业、工业等部门学习实用的技能,学院节省了设备经费的开支,企业减少了薪酬支出,也有机会考察未来的雇员,实现了三方共赢。

6、建立专兼职的教师队伍。美国社区学院的教师主要来自中学教师、研究生院毕业生和商业、企业、工厂的技术人员。社区学院在聘任教师方面有专、兼职之分。专职教师一般教授基础类的、相对稳定的、面广量大的课程,兼职教师主要承担专业性、职业性强的,以及需求数量不多的课程。兼职教师大约占学院教师总数的60%,他们所教课程的学分约占社区学院总学分的25%

三、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经验推进我院开放办学的思路

我院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内蒙古建筑学校,1999年独立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是内蒙古唯一独立设置的建筑类高等院校,2007年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举办高职教育以来,我们秉承“三开办学”理念,“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开明办学”,依托建设行业,融通校企资源,培养了大批国家建设行业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建筑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以美国社区学院为参照,从我院的实际情况看,我们在开放办学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很多值得推进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系统设计。

1、影响我院发展的要素和资源分析

美国社区学院在转学教育日益萎缩的情况下并未退出历史舞台,根本原因在于它融入了社区发展而不是继续对接大学,成功实现了建设社区教育和学习中心的转型。这说明,高职院校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既是一个教育命题,又是一个社会命题。我院继续推进开放办学,首先要深入分析影响学院发展的要素和资源,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做法,融合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协同发展,构建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目前,影响我院发展的要素和资源主要有:

一是从行业发展看,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产业增加值大、发展要求高的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强大的拉动作用。内蒙古作为经济后发地区,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年均达到7%,高于全国的5%。全区有建筑企业1138家,其中二级以上资质的296家,年产值过亿元的120家,发展势头良好。

二是从产业政策看,我区积极推进城镇化,突出发展大城市,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实现人口进城、工业入园、产业集中和要素集聚。全区城镇化率在“十一五”期间要达到55%,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建筑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三是从校友资源看,我院建校50多年来,为国家和自治区建筑业培养了5万余名大、中专毕业生,他们在全区建筑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院成立了“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友总会”,在自治区12个盟市和北京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设有16个校友分会。

四是从师资队伍看,我院坚持抓“三支队伍”建设,即:以专业带头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项目咨询和技术研发队伍,以骨干教师、行业专家为主体的主讲教师队伍,以青年教师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学院依托建设行业,优化了“双师”结构,提高了“双师”素质。

五是从毕业生质量看,我院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能较快进入角色,受到了区内外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根据近三年的用人单位调查表明,对我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岗位能力、敬业精神等表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的,2007年为85.6%2008年为90.4%2009年为92.3%

六是从运行机制看,我院已经与合作企业形成“互惠共赢”的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的依存度不断提高。在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的同时,我院教师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项目咨询,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工程项目500余项。我区企业获得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3项,获得自治区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草原杯”30项,获得国家室内设计最高奖——“全国室内设计双年展”金奖、银奖30项,都活跃着我院教师的身影。

七是从历史积淀看,我院是成立于1956年的内蒙古建筑学校,曾是全国建筑类6所重点中专之一,长期由自治区建设厅主管。目前,自治区建设职工培训中心设在我院,学院还是建设部确定的全区建设行业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基地和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建筑类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单位,年均培训1万余人次。

八是从发展空间看,我院1999年独立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自治区人民政府,是自治区唯一独立设置的建筑类高等院校。2007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共2所、全国建筑类院校共4所入选)。学院还是自治区高职教育改革试点院校,发展空间较大。

对照我院拥有的资源优势和发展趋势,今后,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建设行业为办学依托,以建筑企业为发展伙伴,以广大校友为联系纽带,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保障,形成“四位一体、资源融合、协同发展、共赢共进”的办学生态。其中,“行业发展、产业政策、校友资源”三者是外部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质量、历史积淀、学院发展前景是内部条件,它们分别构成两个自我运行体系。而“互惠共赢”的运行机制将二者连接起来,共同向前推进。其中校友、教师、毕业生等“人的要素”又融合在两个体系之中,互相依存,进行发展生态调节。

2、美国社区学院开放办学经验的借鉴与运用

中国和美国国情不同,决定了我们的高职院校在开放办学方面既不能囫囵吞枣的做经验移植,也不能进行简单的方式方法的照抄照搬。具体到我院而言,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借鉴与运用。

1)秉承美国社区学院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按照国家建设行业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更强的“五个基地”。美国社区学院的经验表明,当转学教育不能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时,及时转型建设社区教育和学习的中心,为社区学院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我院的历史传统与服务面向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强化建筑特色,这是学院发展的根本。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我们拓宽视野,拓展职能,建设“五个基地”。即:努力把学院建成建筑类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筑业技术开发和咨询服务基地、建设行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建筑类职业技能鉴定基地、自治区高职教育研究基地。

2)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社会参加机制,集纳多元化的社会资源进入教育循环,建设高层次的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美国社区学院既有学区理事会,又有学院一级的董事会、学术委员会,还有专业一级的咨询委员会,有利于推动开放办学和保持地方特色。我院与建设行业的联系主要依托校友会、学术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下一步,我们要扩大社会参与面,既立足建设行业企业,也面向政府机关、社会人士,既立足内蒙古,也面向区外乃至国外,邀请有关领导、教育家、企业家、管理专家等致力于发展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各界人士,成立高层次的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在保持学院建筑特色的前提下,推动学院的改革继续深化,管理水平持续提高,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3)学习美国社区学院非凡的适应能力,结合建设行业从业者和社会人士终身学习需求,加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建筑业发展需要的不同层次人才。在美国的社区学院中,白发老人与须眉少年同室求学的现象十分普遍。学院面向全体国民实行开放式招生,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可入学,无须进行入学考试。学生年龄跨度大,文化程度差别也大,来源的区域也不断扩大。应对这种挑战,社区学院显示了非凡的适应能力。学院坚持“社区中每一个想要学习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于他的一套桌椅”的理念,在办学职能、系科和课程设置、学籍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以满足生学学习为本,甚至提供为年轻父母服务的计时托儿所。

受客观条件所限,我院目前提供的主要是建筑类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今后,我们要适应终身教育的需求,加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更多的建设行业从业者和有志于建筑事业的社会人士提供专业教育。积极开展建筑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高端培训,提高建筑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培训重心下移,为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技能培训,使农牧民工掌握一项基本技能,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建设网络学习平台,提供证书课程或学分课程,为有志于掌握建筑业知识而又无法入学的社会人士开辟学习通道。

四、结束语

美国社区学院的成功,是美国的经济、社会、文化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美两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国情不同,我国的高职院校与美国的社区学院相比,历史传统各异、发展要素有别,决定了我们应该采取借鉴而不是模仿、甚至照搬的态度。

我们应更加注重理念创新与制度安排的统一,更加注重遵循高职教育内部发展规律与外部发展规律的统一,立足服务国家建设行业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开放办学,促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循环和大系统中,办人民满意、社会需要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杨应崧.各国社区教育概览.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3]毛澹然.美国社区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4]万秀兰.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续润华.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其启示.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5-3.

[6]张家勇.美国社区学院对我国发展高职的启示.职教通讯,2001-8.

[7]杨明光.美国成人教育办学特点及经验借鉴.中国成人教育,2004-1.

[8]高春香.美国社区学院的新发展.上海教育,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