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

浅谈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阿布拉江?托合提)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6日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阿布拉江·托合提)

200910281126我有幸参加了由国家教育部国际交流协会组织的第二期中国高职院校领导赴海外培训班的学习,并随团前往美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与交流。重点考察了美国的职业教育。在美期间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想,不仅使我了解认识了中西方在政治、文化、价值观念、管理体制上的差别,特别是其推行的爱国主义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特点和基本方法

1对国民的历史教育。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历史不长的国家,从建国至今也不过两百多年。但是在这短短的两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飞跃和科技成就,这是美国人自豪的资本。所以,美国人格外珍视自己的历史,用它来培养对自己国家的一种深厚感情。在美国,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必须学习历史。而且政府对社会性历史教育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强调历史教育的大众化和通俗化,使得历史融入到普通人的生活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这实质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我们在盐湖城、华盛顿等地考察期间,可以发现有不少博物馆里都有对于本地著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介绍。在美国,特别是高等院校,非常注意博物馆的建设。这对以历史教育为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美国的博物馆建设得很多很好,设备精良,内容丰富,能够吸引游人和访客,不仅如此,各个博物馆都有长期稳定的开放时间,便于人们安排时间进行参观。不难看出历史教育向美国人传授了这种思想:我是美国人,我自豪!考察中可以明显感觉到,美国人普遍都有一种优越感和自豪感。

2、从小学开始对学生进行宪政制度教育。应该说美国宪政制度教育在学校里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实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帮助学生树立起美国式的政治信念。这种信念首先就反映在学生对美国模式的认同感上,学生通过接受我们是美国人美国是我们的国家的教育,明确自身与祖国的关系。其二,帮助学生树立国家观念。在考察学习期间,与学生交谈中发现,学生的国家观念非常强,学生们特别爱说的一句话是美利坚是我的祖国。其三,用美国伟大即美国必须成为这个世界起领导作用的伟大国家的思想来不断强化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其四,培养学生使命观意识。其核心内容是作为上帝最优秀选民的美国人,应有一种宗教上、道义上和文化上的义不容辞的使命,应该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和命运承担一种特殊责任,应该将美国式文明传播到整个世界。

    3、注重开展国防教育,并逐渐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以此来强化国民的国家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美国政府认为,仅仅依靠经济的发达、技术的先进来培养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感、来维护国家利益是不够的,必须强化国民的国防意识,必须强调每个公民都要树立献身国家、服务国家的观念,不断克服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带来的精神颓废,克服社会风气的堕落给国家利益造成的危害,要通过开展国防精神教育,来增强公民对国家的强烈情感和责任感,来培养国民对国家的自豪感和爱国的义务感;向学生灌输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国家献身光荣等观念,强调每个公民都有责任献身国家、有义务服务国家;对学生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和军事技能训练,以此激发青少年学生关心国家前途、支持国防强大、巩固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民族意识。

    4、对国民进行文化精神教育和文化熏陶。弘扬美利坚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是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美国不仅仅是经济强国,也是文化强国。充分发挥文化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是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大优势。对国民进行文化精神教育,其目的就是教育国民要自尊,要具有开拓进取、富民强国的精神,要注重实际,以勤奋工作为荣,追求平等、民主和自由。因此,上至国家总统,下至政府各个部门、各类学校,都十分注意通过文化精神的教育向国民灌输爱国主义观念。同时,美国文化精神教育的重点就放在克服地方民族主义,让国民树立真正的美国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

    5、在爱国的问题上不允许有杂音。在美考察期间,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国旗教育和国旗意识在美国十分惹眼。每年的六月十四日是美国国旗制定纪念日。在这一天,要举行隆重的向国旗宣誓活动(拿到绿卡并新加入美国国籍的公民也在这一天向国旗宣誓),以此来表达人们的爱国情感。在宣誓的时候,宣誓者要面向国旗,将右手平放在左胸前,然后虔诚地背诵那段国旗誓词:“我宣誓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旗帜和它代表的共和国效忠等”。在美国各个城市,在农村各地,毫无例外地几乎到处挂满美国的国旗,没有什么地方没有国旗。在各个公园、车站、大型企业、银行、商店、学校、报社、图书馆以及各个大型建筑,凡是正式的单位,每天都悬挂着国旗。可以说,在美国,星条旗无所不在。这种国旗教育的意识,是一般初到美国的中国人难以意料的。总的特点是,统治者认为应该悬挂国旗的地方,都挂着国旗。没有人认为这是在搞形式主义,没有人认为这是庸俗化的做法,也没有出现过任何批评这种做法的舆论,更不会引起逆反心理。人们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当然。这实际上确立了一种国家利益至上的稳定观念。这反映了美国统治者和大部分民众对自己国家制度的自信和自豪感。美国政治稳定的精神因素有许多来自这方面的理直气壮的教育。

6、爱国主义教育无孔不入地进行。由于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与政治教育一样,实现了社会化,所以,爱国主义教育的措施和做法可以说无孔不入,渗透到社会的每一角落。在许多汽车的尾部,都贴着美国国旗,国旗旁边贴着标志性口号。这里我仅举出美国各州的汽车牌照上和各州出版的纪念币上的爱国主义宣传就足以说明问题了。美国各州的汽车牌照上,分别印有各个州的名言和突出值得自豪的内容。这些牌照的图案和文字,分为几大类。有的是宣扬本地在国家的突出地位的。如:纽约州的汽车牌照上就写着帝国之州;密西根州的汽车牌照上则写着世界汽车之都。有的是宣扬自己的光荣历史传统的。如:在伊利诺伊州,汽车牌照就是在林肯的画像背景上写着伊利诺伊,林肯的故土。有的是宣扬本地的壮丽河山的。如:在南卡洛林那州的汽车牌照上写着人人微笑的脸,处处美丽的景,背景图则为棕榈树和高山。通过这些宣传,既突出了各个地方的特色,又体现了爱国的整体精神。爱国主义的教育和宣传口号,还出现在各州发行的硬币上。我发现,美国一般通行的硬币,正面是全国各州统一的华盛顿总统的头像,背面是白头鹰的图案和面值的标志。这些纪念币的背面文字和图案,也分为几大类。有的是反映本州的光荣历史传统。如:新泽西州的是华盛顿率军渡河的画面,题词是革命的十字路口;密苏里州的是发现特种部队的画面。有的是反映本州在国家发展之中的贡献的。如:北卡洛林那州的纪念币的图案展示的是第一架飞机及其飞行员;密苏里州的纪念币画面是小河、两岸树林、拱形桥、划船的兵等等。在各地各个大商场出售的生活日用品(如:运动衫、运动帽等)上,都印刷或编织上美国USA)的字样,绘制着美国国旗的图案。在邮票上,也不乏美国国旗和美国图案的标志。这些传播着资产阶级革命传统和价值观信条的符号,在广泛流通过程中所起到的宣传资产阶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教育,是潜移默化、难以估量的。

二、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推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其内容、途径、方法、成效上是比较成功的。其中一些做法对我们具有借鉴价值。

    1、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一定要重视教育的针对性、层次性和有效性。因为只有注重针对性、层次性,才能取得有效性。因此,我们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必须加强研究被教育者的年龄、心理、思想、文化等特征,根据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开展教育,使不同的教育对象从各自的起点开始,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层层递进地培养爱国意识,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公民爱国主义教育体系。

    2、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美国推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灵活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灌输色彩。尤其是其先进的现代科技,为爱国主义教育手段的多样化提供了条件和机遇。他们利用各种媒介和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为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效果提供了有力武器。此外,还通过环境熏陶、文化设施、爱国节日等方法来塑造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如阵亡将士纪念日能让国人缅怀为国捐躯的美国军人,国庆典礼能让国民集体背颂我爱这个国家,保卫这个国家的誓词,国旗纪念日能让学生宣誓忠诚于美利坚合众国的国旗和国旗所代表的共和国等等,这些方式方法对国民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国人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感教育,要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公民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把公民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拓展渠道。美国在对国民的自尊自信和自豪感教育方面是比较成功的,这得益于其背后强大的综合国力,有实力就有魅力。国家强大了,人民富裕了,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就会显现出来。

    4、要加强渗透式教育。渗透式教育是美国德育的主要特色。学校一贯坚持教导的一种思想是爱国家、爱自由。课本、文选和供青年人阅读的历史几乎每一页都讲到爱国主义。在美国的学校里,国旗、国歌、总统画像这些美国国家的象征物,到处可见可闻。我们也应该重视渗透式教育方式,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的方式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爱国情感和行为变成人们自觉的情感和自觉的行为。

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做法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是非常广泛的,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瑰宝。我国具有优良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我们应该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让爱国渗透到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让爱国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