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参会感悟
印象高职——参会感想一二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3日 15:25:02     信息来源: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宋淑贤

此次参加国家示范建设三周年会议,扑面而来的是一股股“变革”热浪,目之所及是创造的生机。人头攒动的会场和高涨的气氛,给了我了四个“印象”:

一是会议从形式到内容的“新”,说课、说专业,首次出现在1600多名同行面前;2个主旨峰会和8个专业会,配上成果展,琳琅满目而又新颖独特秀足了“新”。二是内涵发掘之“美”,中青年教学名师在异地、易学生,发散性、立体化、互动性的导论课、专业课和基础课上,把一堂堂“数控”、“切削”,从天上的“歼十”讲到“精密”,美轮美奂,告诉同行,原来“课可如此上”。三是人才冒尖之“喜”,会议策划者如“老”人才李进、姜大源或理性或激情的文字,续上顾京、熊熙、来建良等新辈人才,时尚不失致用的精品课解读,预示着“人才兴教”成为高职课改的魂。四是跨界沟通之“合”,媒体与院校、企业与院系、软件公司与教师、学生与出版商,多层面、多维度的跨“界别”沟通合作,使高等职业教育与国家强盛,在九华山庄形成“合力”。

作为项目合作处处长,笔者关注中央、地方两级财政和企业投入的项目资金。会议回答了在首批28所院校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引领下,百所示范院校呈现了各自精彩,100亿元在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战役中,会开挖一个适应未来经济结构的人才“蓄水池”。会议的建树可圈可点:提出了高职教育“开放大系统”的观念,确立了“以他方为中心”的合作出发点,达成了“以包容心态、接纳态度”改良高职生存土壤的共识。这些,既是对3年建设的经验提炼,也是对二期建设的“软”引领。在为我院过去3年间以理念的先进、探索的前卫和引领的影响力而笃定自信的那一刻,我想了一句话:示范建设没有终点。

作为研究所的所长,徜徉在兄弟院校的成果展牌前,看到核心价值观的归纳与提炼,优美简洁的描述,文献式的设计,高含金量的成果,卓越的师资,创新的群体团队,无处不在的企业因子和钟灵毓秀的学院环境文化,尤其是符合社会要求、企业需求的横向科研成果多,成果转化率高,促使我感到学院上升的空间还很大:实训基地还需优选优建,校内外的融合还需加力,教师的企业研修还需更科学,调结构、转方式的研究还需多听听政府和企业的……

闭幕式上,在心中小小预测了一下第四个示范建设周年会会突出什么。也许会有另外100所学院立项建设,也许企业教师更频繁地进课堂,也许高职教师要从有企业经历的人士中招聘,也许校企合作会有地方性法规问世。新的一年,学院要学习的太多,要建设的太多,要完善的太多,要追赶的太多;作为教师,要“转”的太多,要“变”的太多,可以预期的是,唯一不变的是持续地提高师资水平。三年前读过覃川副院长文章 “今天怎样做教师”?今天,这个题目成为示范后续建设的命题,而且,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

(信息来源: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校园网 2009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