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png

新闻详情NEWS更多>>

2018hy.png

文字直播TEXT BROADCAST

董刚:


下午我们有专门的分论坛就是研究这个事情。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我们高职教育的关注,也感谢我们各位院校长对我们高职战线教育的支持。

上午的会议到此结束。



-------2018/7/15 12:05:06

王钧铭【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校长】:


我每次参加这个会也是非常感慨,因为我在这个学校工作了35年,大学毕业就到这个学校,可以说是一直在从事职业教育。我们这个会叫做质量年度报告会,应该理解成是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但是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想,我们教育的质量到底怎么去衡量。我们有很多的活动,包括我们学校这一次叫教学资源50强,我们也在这里。但是教学资源并不代表教学质量,包括我们有很多其他的活动,我在学校里面跟我们的老师,有时候跟企业合作的时候讲了一个观点,我说国家每年给我们按人均拨款多少钱,然后我们的学生也要交很多的学费,我们给社会、给家长的回报就是培养真正社会需要的人才,当然这个指标也有很多,包括爱国主义也好、技术智能人才,确实看在很多的评价里面唯独人才的质量指标非常难定,也非常难以去评价。我们经常会把很多的过程作为我们质量的评价,我认为这可能是有些问题,我也想提一点建议。比如这里有一个指标关于毕业生的收入,这次看到三年以后毕业生的收入增长1.8倍,收入我认为在统计学的角度来讲是可以反映毕业生的质量,这个数据是不是可以更客观一点,我是提一个建议,我们有没有可能从税务局来检测我们毕业生收入作为评价,一个是税务局相对来讲会更客观,它是一个完整的数据,非常清楚。第二个我们在统计的时候作为方向标准可以让我们的学校更加向学生传递学生的社会责任,不是谈我的收入是多少,而是我为国家贡献了多少。我建议这是不是可以去考虑,要把我们毕业生真正为社会贡献的多少来作为我们最终的指标,其他都是过程性的,更适合于我们去做一些交流。比如在教学方法很好,教学条件怎么跟企业合作,这都是一些用于交流的,真正的评价标准就应该是我们毕业生在多少年以后对社会的贡献度有多少。谢谢。


-------2018/7/15 12:04:37

单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校长】:


今天媒体向我们高职同行提了很多问题,我能不能向媒体提一个问题。第一是我们现在质量年报是在相当于是体制和机制的框架内,达到这个标准很不容易,这个年报里基本没有反映公办以外的我们高职的部分,这个年报应该是中国公办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的报告。我的问题是我们媒体今天这么多的国家权威媒体,能不能为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的创新多做一些呼吁,我们现在很多院校长是“带着镣铐在跳舞”,能够跳出这个舞蹈来很不容易。我就是呼吁。


-------2018/7/15 12:00:34

张慧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校长】:


为什么要搞国际化,目前遇到很多问题,也有很多困境,不是说一个学校所想,大的讲是从整个国家发展也有需要,如果中国的职业教育不走向世界舞台,我们也无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走的过程当中肯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很多很现实的问题需要我们政府层面和学校层面院校长们要思考的,比如我们现在在秉承教育部基本指导思想,按照引进和输出这样的理念来搞国际化,参照体现国际化标准,包括我们培养一些高端的国际化人才等等。但是大家更多的都集中在输出这里,“走出去”这一块,问题相对比较多,我不能去讲更多的细节性的东西。我前两天刚刚从柬埔寨回来,也考察了几家学校,也考察了当地的一些企业,也跟当地的企业家以及商业商会的会长们做了深入的交流,同时也跟柬埔寨政府的领导做了一些深入的交流,不同层面的。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情,要考虑是不是自己所需要的,是不是你的条件已经决定你必须要这么做,因为梁主编问了很关键性的一句话,不要为了搞国际化而搞国际化,搞国际化的意义是要为中国职业教育打造一个更高端的平台,我们要参与。第二是为了你自身内涵的建设,是因为你自己的需要,而不是说你让我这么搞就一定这么搞,因为大家的条件不一样,有的适合搞,有的不适合搞,有的适合搞培训办学,有的适合搞学历教育,有的适合搞研究,要针对自己的特点,我们对外搞这一块关键的是你做的这一块是人家所需要的,否则你费很大的劲,结果人家不喜欢,可能有这样的问题。你做的事情不仅仅是企业需要的,包括政府和老百姓所需要的,我们要思考。

最关键的一点,你做的事情应该是你自己能做的事情,而不能说是短期行为,这样真的对我们职业教育,对我们整个中国的教育都会有一些影响。从政策管理层面,我们政府也要做一些反思,从院校层面我们校长书记们也要做一些反思,我们到底怎么样把这个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既有高度,又很实际,真正能够代表我们中国的职业教育。



-------2018/7/15 11:59:31

董刚:


今天媒体朋友发言差不多,看看各位校长还有没有要回应的。


-------2018/7/15 11:58:19

马树超:


去年我们为什么这么重视国际影响力,因为我们在“一带一路”战略或者沿线国家的服务中,你说的是所谓特殊性,是我们每年都在变动的服务的主线。我们也希望1300多所高职院校都能够关注这份材料。因为原职成司葛司长给我们一个定位,说你们是引领者、贡献者和推动者,我们更希望把这份材料,尽管我们是一伙业余的编委会成员,我们没有专职的,我们没有拿科研经费,也没有拿出版经费,我们是非常辛苦的一伙业余的人士自己掏钱坐火车过来,自己掏钱住宾馆,包括我个人在内。所以我们都是积极的希望高职教育更好的为国家战略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共性就是人才培养,我们的共性就是根本任务,而我们的个性恰恰在于人文资源开发,为国家发展战略和脱贫攻坚服务。实际上,我们的共性是教育的共性,而世界职业教育的共性恰恰在于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力图既体现我们国家教育的共性,也体现我们实现职业教育的共性,就是产教融合和服务经济发展的产业升级。从这个角度来说是这样。

我们高职质量确实是有内涵,而且确实也是有很多办学特色,所谓专业类型,刚才也谈到我们有许多专业类型,这一点在回答刘老师说的时候说到,我们确实在质量的统计指标上还没有很好的反映院校的专业特色,我连续三年一直希望我们做数据的能够把它反映出来,但是很难。因为这种东西要做确实可能需要有一些专业的。研究的应用给谁看的问题,我们从2012年开始每年都讨论,我们重点给谁看,最后我们一开始都是希望给领导看,后来发现卖不出去,我们现在说还是给校长们看,给老师们看。捎带着给领导看。我们发现连中央文件很多政府部门都不一定认真的看,更何况我们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从这个角度来说给校长们好好看看。今天云南交通能买两千册,真希望我们明年有一个排行榜,哪个学校买的多,因为排行榜本身也是反映对高职质量年报的认可度,也是反映我们对高职质量的关心度、关注度,我们干脆把它作为三级指标。大家同不同意,同意就鼓鼓掌,我们好好把这批书卖出去,其实卖多少册和我们版权版税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共同努力,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我们国家职业教育杂志类是比较优秀的,我们也很希望你回去说说,马院长说了希望你们能够做得更好,尤其是我们高职质量年报从来没有好好反映过的,回去跟余市长说一下。



-------2018/7/15 11:50:57

马树超:


关于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我们一级指标的选取,刚才说的意思,我们受校长联席会议委托为国家负责,一级指标是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教育部对教育质量,在2016年的教育工作会议上专门有四个一级指标,这是教育部明确规定的,总的教育,第一是学生发展是根本质量,第二是办学综合实力教育教学,第三是服务贡献。我们教育方针明确,两个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建设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第四是国际竞争力。我们比教育部所要求的四个一级指标多了一个一级指标就是环境质量,我们称之为叫政府责任。因为职业教育战线的老同志都知道,我们职业教育发展至今迟缓或者落后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央的政策落地缓慢。为什么刚才我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它不是一个理论问题,理论问题没有问题,但是政策的落地有问题。所以我们增加了政府责任。这个一级指标不是我们编出来的,是我们受委托,为什么说是委托第三方和我们一般的第三方是有区别,我们是受行业协会的委托第三方,这个一级指标的选择是这样选的。整体上来说,我们初步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观,为什么用初步呢?要达成共识差距还是很大的。因为我们不断有新的人进来,不断有老人退出,新人进来有的是高端的进来,本科大学的副校长,进来不管你这一套,教育说到底就是人,你把人培养好就行了,听上去非常美,事实上不是职业教育,更不是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究竟是什么呢?按照总书记的话说,就是职业教育总体上它既是国民教育体系组成部分,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明确界定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差异。它在人才培养上实际上和教育的总的方针是一致的,但是在为国家战略的服务上具有鲜明的人力资源开发的特征。所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都是强调职业教育为国家的战略服务,为我们经济建设实体经济服务,为我们的扶贫帮困服务,这都是有文件可查的。

所以二级指标为什么我们在服务贡献上和人才培养的服务贡献错开,理论上讲,教育的所有指标可能都是服务贡献,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国际影响力,还是培训,还是经济的发展都是服务贡献,我们为什么把它错开,因为人才培养的贡献它是根本指标,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5月2号的话讲,要牢牢的把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这个根本任务显然是我们教育无论是高等职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要体现,都要把它作为根本任务,甚至中小学,甚至普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这一点上高职和中职没有差异,和本科也没有差异,就是培养人才根本任务。为什么我们把服务贡献,把你说的所谓特殊性,这恰恰是我们为什么2020以前今年这么关注服务贡献,这么关注脱贫攻坚,这恰恰是我们的一个主要的主题选择。



-------2018/7/15 11:50:04

平和光【《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


我是职教战线的一名新兵,很荣幸参加今天的报告发布会,祝贺我们报告成功的发布。我有两个问题:第一,高等职业教育是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如果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讲,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表现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比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等,那么一级指标的选举依据是什么?一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通过一级指标整体上把办学质量给体现出来。此外,二级指标是如何选取的?例如后面讲的社会服务,比如服务贡献里面选取的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国制造,这些的共同点都是服务国家重大政策,无论是脱贫也好还是乡村振兴还是中国制造都是国家战略,它更多的是一种特殊性,但是社会服务里面的共性问题比如说人才培养,比如人才培养的质量、社会对他的满意度是什么,比如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结构,这些共性的指标可能会更能体现社会服务对于高职院校来讲评他们的话可能会更公平一些。我说的不一定对,只是个人观点。我比较赞成光明日报的老师,他说在第一部分是不是考虑增加一下研究总体的综述,比如研究背景,研究设计部分,研究方法、数据选取、数据来源、数据筛选、模型架构,以及最后数据的处理甚至每一个指标的说明,权重是多少,是不是在前面增加一下。

第二,高职院校提高质量是需要内涵式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办学特色的彰显,以服务行业为例,比如有师范类,有水利、农业、航空的等等,这些行业性非常明显的院校,他们最主要的特色怎么样体现出来?在制定指标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特色的指标。有没有考虑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的关系。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高职院校采取的评价指标是不是也会不同?刚才光明日报老师也说,我也比较赞同,这个研究报告到底怎么来用,它涉及的问题是研究报告给谁看的问题,是给领导看、社会看、学生看、家长看、一线教师看,给不同的主体看是不是考虑不同的视角来阐述。比如最后我们提出三大挑战,真正这三大挑战是不是也要考虑从不同的视角来增加应对的策略等等。谢谢。



-------2018/7/15 11:42:50

练玉春【光明日报】:


这个报告出来之后要给谁看,第一是我们院校长非常关心,第二是媒体关心,第三是刚才云南的校长说买两千册给上司和学生家长等等,就是要做一个宣传和舆论的工具。说到底,我们麦可思的质量年度做了这么多年,在职业教育界和高职界已经是一枝独秀,大家对于这一枝独秀的报告寄予很多希望,要拿出来让各个层次的人都能够看到,做决策的人能看得到,做参考的人能看得到,想了解的人也能看得到,正是因为这样,我们这个质量年报的确从学理和学术逻辑上还有一块可以去完善。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各个章节,比如说上来就是学生发展、教育教学、政府责任都是按章节,我们没有看到一个综述,这个综述应该把今年的质量年报利益、结构、逻辑、目的说的清清楚楚,然后才是各个部门的章节,这样我们决策层的领导看完之后,觉得思路很清楚,决策有依据,院校长用起来也明白我们整个报告的构思,其他任何一个人摆在书摊上,他也会觉得很清晰,这样是一个完整的质量年报,这可能在学校里待时间长了,我说话有一点太直白。


-------2018/7/15 11:42:01

王伯庆:


马院也说了我们第一次出的时候,袁部长就仔细看过,直接在报告封面上就批了好多字。去年的时候,李克强总理也看了这个报告的内容。我们高职其实可以把这个年度报告作为学期结束和下学期开始。


-------2018/7/15 11:41:21

董刚:


本来这个话题想最后说,没想到突然就提出来了。感谢云南交通的杨院长,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校长能够通过今天的会议买一部分,提高发行量。



-------2018/7/15 11:41:03

杨金华【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校长】:


其实买这么多,我觉得这样一个质量年度报告,每年都凝结了上上下下很多专家和我们全国高等职业战线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心血的结晶的总结。这个年度报告对指导中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找到一个方向标,可以具体的很好的罗列,我们可以相互的学习借鉴。作为云南来说,相对滞后,这些书买回去,除了我们的教职员工、领导干部之外,我们也是云南省职教的培训基地,对全省的职教师资,这次我还肩负一个任务,上次谢司长也谈过,质量报告,我送到主管我的厅局领导,处长们也好、厅长们也好,让他们知道云南的高等职业教育跟全国的是什么状况。所以基于这一点,买两千册,其实这个数字还是很小。谢谢。


-------2018/7/15 11:40:29

董刚:


关于质量年报用的事情,前几年确实质量年报,这一年一年在稳步增长,前两年不是特别大,马院长跟我表示了几次,说作为主编自己推介这个书,好像有时候自己在卖书,这两年开始重视。刚才马院给我发了短信,一会儿一定要找校长谈,为什么买这么多,刚才马院长给我发了一个信息,云南交通杨院长这次要买两千册,你买这么多干什么。肯定有这个想法。


-------2018/7/15 11:36:14

王伯庆:


我前面有可以回答的,这个质量年报是上海教科院和麦可思委托做的,这个数据源的问题,能不能在报告以后的时候专门对数据进行介绍。这可以考虑一下,因为现在数据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院校。为什么要有数据在这部分呈现,比如说学生发展,可能这个要做一个说明,包括数据我们用的数据源,包括50强的很多数据都是属于学校申报出来的数据。

刚才有另外一位老师提到关于数据的问题,我们报上来的数据做全国数据的时候,我们会对数据进行检查,但是涉及到某一个高校自己要进入10强的数据,这个是有公式的。年报的应用和年报质量的评价,因为年报的质量评价,我还是觉得很有意思,我们没做过,只是说大家觉得不错,大家当着我们的面也不一定说不好我,如果下来可以下面商量一下,能不能对年报的质量进行一个跟踪评价,就像我们评价毕业生一样。下面可以考虑一下,校联会这边,因为这个评价不会单看满意不满意,我们会从几个角度来看,甚至为明年的年报做参考。年报的应用,我们怎么样应用,一是案例可以启发大家,二是数据代表着趋势。



-------2018/7/15 11:35:43

【光明日报】:


首先要恭喜2018年的报告顺利发布,这么多年做一件事情不容易,我们经常说工匠精神就是一辈子干一件事,希望把这件事一直兢兢业业干下去,给我们高职一个好的样本。这里有大概三个问题,两个问题是给王伯庆博士。这么多年媒体提的一些问题,主要是针对于质量年报的编写和收录,包括数据验证的一些问题。其实就像做一个好的学术论文,我们是希望质量年报当中有一个部分对于我们质量年报的整体框架有明确的说明。各个部分它的构成是什么样的逻辑关系,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数据的分析,我们在分析某一个问题,比如说国际合作50强,涉及到哪些数据,数据的构成它的权重是怎么样,可能在整个的报告一开始的时候有这部分的说明,相当于是对整体的质量年报有一个对外的直接公布,我们质量年报构思是怎么样,是怎么样的框架,逻辑关系在哪里,如果有这么一个部分,它会让我们对质量年报有一个非常清新的准确度的认可,至少有对外的表述。这既是一个问题,也算是一个建议。

第二,因为质量年报已经是第七年,就像我们每一年质量年报都对当年的高职院校的质量发展进行一种追溯,进行一种年度研究一样。我们对自己的这一份报告有没有一个本身的质量的追踪和评价?作为第三方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他对我们每一年的质量年报可以有一个信息采集。院校拿到这个报告,对我们这个报告的反馈度怎么样,有一些什么样的评价和建议意见,这部分的工作有没有做到,实际上就是去年我提到的,我们毕业生院校培养出去了,但是毕业生就业情况怎么样,我们经常会跟踪一下,这份报告也是麦可思研究院他的一个学生毕业了,毕业之后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回馈,有利于我们把后面的工作一步一步做好,有利于王伯庆董事长慢慢成为高职评估的工匠。

第三,我一直在想每年看这份报告的时候,我是看的比较仔细,有一些感慨,感慨最多的是一个问题,我们质量年报应该怎么用,是编好拿给院校长放在办公室里面,还有自己的职教研究所大家看一看、翻一翻,找找自己的排位就可以了,还是从当中应该有一些更加直接面对我们院校办学质量提学、内涵提升的具体的想法和做法和触动。因为现在高职的境况既有积极面也有危机面,做这样的报告既是院校长关心的问题,怎么用好质量年报是很好的可以去想一想的,也是高职校长联席会大家可以想一想。

接下来有一个引申下来的问题,我翻质量年报这么多年,不管是案例也好,50强也好,它的一些照片也好,总是有每年似曾相识的感觉,感觉年年度度花相似,因为比较优秀的院校总是出现在我们的年报当中,相对不太优秀的院校出现在上报材料倒数50名里面,这个年报已经把相对优秀的院校集中起来,可不可以让集中的优秀院校对我们更多的1388所这里面涉及到好的院校就两三百所,还有一千多所院校相对比较弱,我们能不能把这个报告用好,让好的院校帮助相对来说困难的、弱的院校,因为说实在的,老百姓最后看的是职业教育,高职,他不会说某一个院校怎么样,第一反应是我的孩子要读高职了,高职是怎么样形成他的质量年报,怎么不靠麦可思,靠的是大家广泛口耳相传的认知,如果整体性的职业院校上不去,我们优秀的职业院校也会被拖后腿,怎么用好质量年报,用好质量年报最初出发的初心是什么,就是为了把质量提升,把整个职业教育的高职质量提升,这个事情应该是质量年报能够启发我们最想去做的一个事情。

最后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接着刚才的想法,今年是我们改革开放40年,大家都在想着怎么来纪念或者总结这40年,我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小型的改革开放40年职业教育发展的小的编写小组讨论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建议,包括高职校长联席会是不是可以做,把我们40年来职业教育,高职、中职教育取得的成绩,正在做的事情和面临的一些困难展示出来,用一个40年中国职业教育大型展览的一种形式,在国家博物馆或者在首都博物馆,或者在全国各省的省级博物馆当中搞巡展,把我们整体的中国职业教育包括高职教育这40年来的成就给大家展示出来,我们正在做的亮眼的事情给大家展示出来,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意识到困难给展示出来,用这样一种集团化的操作方式在整个的社会层面上引起大家对职业教育、对高职院校的一种社会的理性看待,这个是非常有趣的事情,也是40年蛮有意思的事情。谢谢。



-------2018/7/15 11:30:11

马树超:


我补充一下,我们在34页专门介绍了,一个是湖南发布“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优先支持高职院校建立灵活的专业人才引进机制。每人补贴10万元等等。江西省百校千企校企合作推进计划,专门引进企业的人才100名。贵州同仁每一名博士给予政府补贴30万元。另外,从我担任主编的角度来讲,人才大战是一个双刃剑,有的时候就引起我们系统内人才争夺,我们是不太愿意看到的。有时候一个专业带头人挖走了,到那边拿30万,结果这边一个专业可能服务地方就能力减弱了,是双刃剑。我们可能不会太在这方面做功课。


-------2018/7/15 11:23:55

贺星岳【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校长】:


我们学校是在温州,刚才记者说了一下师资队伍的问题,人才大战不光是学校,地方也在人才大战,各个城市都在人才大战,学校也在人才大战,我们换一个视角,一说人才就说吸引多少博士过来或者吸引能工巧匠过来,这是解决人才的办法。我用三个视角来想怎么解决学校的人才。

第一,深化现代学徒制。教育部这几年搞的现代学徒制,我们学校也是试点。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发现除了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以外,还解决了我们师资的问题。因为双重主体已经形成,双重身份已经基本形成,这种情况下我们本来没有师资,通过双重主体和双重身份把没有的师资解决掉。

第二,资源库。让我们很多不同的学校同一类专业的师资实现了共享,这不仅仅是线上教育的问题。除了通过线上教育解决一些师资的数量和质量问题之外,通过共享,由于这个平台建设资源库,运营资源库,使校与校之间同类专业师资的交流固定化、常态化,这从一个角度也解决了学校的师资问题。

第三,就我们学校来说跟台湾的合作也极大的解决了我们的一些问题。我们跟台湾的合作追溯到七八年前,我们也参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跟台湾办了合作的专业,我们也引进了一大批台湾的专职老师,通过参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来办了两岸合作办学的专业之后,有一批台湾老师过来,他是给办学的项目来承担教学,但同时也给非办学的合作办学的项目承担了一些教学。由于这个影响,再加上由于语言没有太大的问题,一批台湾的专职老师辞去台湾的工作到我们这里来,从某种角度来讲有更宏观的效益,从学校的师资队伍来说也有它一定的效益。

解决学校的师资队伍的问题,可以换一个视角来解决。还有我们搞大师,一定要叫国家级大师可能有难度,我们有市大师、省大师,这些大师进来之后学历可能不是太高,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讲是对应学校的办学定位,每个学校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寻找有效的解决师资队伍的办法。师资队伍的构成,师资队伍的质量,师资队伍的结构,师资队伍的数量最主要是要有专业的定位和专业的目标合起来,这样就能够做出一些探索。谢谢。



-------2018/7/15 11:23:30

董刚:


谢谢王书记。我上次参加中美智慧教育的论坛,我们国家的高职从2017年到2018年按照我们国家人工智能产业规划设计到的专业布点,这一年的时间从专业的布点增了13%,但是也是我们看质量年报后面面临的挑战,第一条就是新专业上了以后,可能其他的一些还跟着比较缓慢,挑战里也写出来这个问题。师资队伍建设,看看王记者问的问题谁还能够再提一提。


-------2018/7/15 11:18:33

王怡民【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书记】:


记者提的非常好,这也是作为办学必须要面对的,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否则的话要服务产业,服务能力的提高就更谈不上。现在像物流来讲,确实变化很大,我记得今年年初我们在审教学标准的时候,教育部正在搞新一轮的专业目录的教学标准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么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最早设的专业是物流管理专业,后面又有一些新的专业设出来,发现物流管理这个专业它的教学标准,尽管是最早最老的专业,但是这个专业教学标准到目前来讲定位都很困难。我们后来在想,为什么定位这么困难,可能就是因为刚才您提到这个问题,现在技术的进步,业态的变化,可能我们还是跟不上。反倒是一些新的专业,比较更具体化的专业跟得上。您讲的这个问题,已经有一些专业能够适应一些新的变化,但是我们一些老的专业不一定能适应,还要再进一步改。

作为我们来讲也是这样的,从整个大交通来讲也是这样,像刚才董刚主席所讲的,现在智能交通发展像我们国家现在有两条定下来试验的智慧高速公路,其中一条在浙江,一条是北京到雄安的。我们也在研究这个问题,智慧高速公路,本身应该是怎么样的,应该是绿色的、安全的、快捷的等等。绿色,因为我们那边提出来将来这个车充电,直接在高速公路上开过去直接充电等等。我们也在逐步的调整,当然这个调整也不是我们学校就可以做的,肯定要根据我们技术发展和一线技术人员一起来做,产教融合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情。另外老师也是一样,我们一些新的老师也很难引进,刚才讲到大数据、云计算这些人才都很缺,怎么办?尽量的引进,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合作。比如我们学校,原来搞交通的是没有航空的专业,前几年办了飞机维修专业,不是靠我们学校能做成,我们是企业合作一起来做,通过这样来解决这些问题。这肯定要有一个过程,不知道能不能回答得了您这个问题。谢谢。



-------2018/7/15 11:18:17

董刚:


刚才王记者提的问题,一个是面对新产业、新业态,现在是“云物大智”,我们高职院校怎么应对。第二个是面对新产业、新业态,你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怎么去做。哪位校长来说?面对新产业、新业态,专业结构调整。请浙江交通的王书记来说。


-------2018/7/15 11:17:12

王世新【中国教育在线 副总编】:


有一个问题,正好今天我们高职的领导都在,现在大家都知道人工智能的时代可以说已经到来,现在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很多高校顺应了这个时代的要求,有32个高校都已经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一方面是带来了很多机会,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很多的变化,比如现在国外就说可能从中国的角度来说77%的人力会被替代。我们提一个专业,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非常火的专业是物流专业,大家现在也知道物流以京东为例,有无人仓、无人机,刘强东甚至说未来有80%的物流人员都要被这种无人的东西替代。而现在京东的人员结构大体比如说10万人,其中有8.5万人都是物流人员。未来一旦这个真的能实现的话,可能在物流这一块会有大量的,现在很多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和物流专业的方向是否还适合人工智能时代的变化,我们对这个有什么样的应对的措施。这还仅仅是物流,实际上在很多的领域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对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这一块有什么样的应对,这当然比较大,从物流这个角度切入。

第二,看到这个报告上说在专业建设上,部分专业调整的办学方向增加了像大数据应用、云计算,我很好奇的一点,因为所谓的教学资源,当然一方面是硬件,另一方面我们媒体朋友也说了软资源,很重要的一块是人才。现在在全国高校包括城市都在引才大战也罢,我觉得这个报告在引才这一块没有看到,我现在很重视引才这一块,也做这一块的服务。人才这一块我们高校是怎么样引进的,这一块数量上并没有任何的体现,大部分是体现在“双师制”,在技能方面的老师,我们变化的这种调整的办学方向,增设了大数据的应用,我们现在的老师能够符合这个要求吗?我们高职院校,我非常想了解一点,在人才引进这一块有些什么样的新的办法或者是方向?



-------2018/7/15 11:16:49

董刚:


下次我们会再改进。


-------2018/7/15 11:12:40

周大平【瞭望周刊】:


对我们编委会有一点期待,我说的目的是想提高一下我们质量年度报告社会效应,我是从媒体的角度来讲这个问题,因为有的媒体看完之后肯定不是感到很满足,他需要的很多东西可能这里面只是只言片语或者根本没有提。刚才您说的服务贡献这一块,我们已经很大篇幅,但是对于媒体来说,还不够。因为服务质量这里面讲到好几方面,比如服务中国制造、脱贫攻坚等等。我们每一个里面已经举了三个例子或者四个例子,但是实际上媒体需要的可能更多,或者我们知道的更多,但是写到书里的就只能有两三个,我们可以向媒体提供,比如说中国制造这方面的例子还很多,我们可以给你一个标题,比如50强,好多院校没有进50强,但是它也是很有亮点的,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学校的亮点,让媒体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报道,或者采访校长,或者干脆到学校去可能还会发现一些我们都不知道的,因为他是到学校亲自跟他们的老师学生接触,可能还能发现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媒体需要的是更丰满的一些东西。

我们这里可报道的方方面面,非常多。从媒体的角度来说,报道教育这方面,不是说每个媒体会议完了之后写一篇东西就完了,高职教育是一年都有一个计划的,过一段时候说这一段该报一个高职的,可以从这里积累很多东西,这次写这个题目,过一个月再写另外一个题目,这样让我们编委,实际上我们编委掌握的内容非常多,我们可以成为一个提供这方面信息的平台。这样我们年度报告的社会效益就出来了。其实我们真的是需要媒体报很多方面的事,有的媒体可能对这个感兴趣,有的对那个感兴趣,如果感兴趣的话他会觉得这个材料远远不够。比如说服务中国制造这里有三个例子,可以跟媒体说这里有七八个例子,如果谁感兴趣可以给你们提供,不一定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几句话,这个学校这方面在服务中国制造方面有哪些,你想了解的话就可以去了解。我就是有这样一点小期待。



-------2018/7/15 11:12:23

温贻芳【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


谢谢有这样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在对于高职院校做科研的工作,主要是三层想法:一是要能够搭一个平台,二是建一个团队,三是育人才。这是最终的目的。搭这样的平台,是产教融合,也就是要把这些最新的企业的技术、企业的资源能够应用于我们的教学之中。刚才马院长也讲做这项工作最重要的是师资的团队,没有教师,没有这些人才,一切都是空谈。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是老师他既要自己在这些平台里去做项目,从企业之中把项目拿来,而且要把这些所有的项目资源都能够转变成为教学的资源,能够进入到课堂之中,所以才能达到最终能够育人才,也就是培养我们的学生。

在我们案例之中有我们的老师,比如说的储建华博士本身既是绿地斜坡技术总监,也是我们学校的老师,他所承担的项目是跟企业绿地斜坡承担着科研的研发项目,总的是5500万,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带的学生在江苏省的创新的计划项目之中拿的是一等奖,像王喜(音)博士,他在云计算大数据这方面,确实做得非常好,在这个过程之中,他带的学生竞赛我们拿的是全国的大赛一等奖,去年全国的一等奖。在这个过程之中,既让老师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最核心的是让我们的学生他能够得到培养,这是我们对科研的一个理解和认识。特别是一些企业,它觉得以前是我们求着他,说我们合作吧,你到我这儿来吧,现在他说我们怎么样降低成本,我要搞一些技术的研发,你能帮我们做点什么。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发挥我们的作用。这是我的一些体会。谢谢。



-------2018/7/15 11:11:07

董刚:


刚才大家提的比较多的高职院校为什么搞科研,搞科研和教书育人是什么关系,还有辅导员的问题,可以点几个校长说说。


-------2018/7/15 11:09:28

马树超:


很感谢,我们也是第一次在这个会议上见面。关于真实性的问题,显然我们不可能仅仅依靠它的真实性声明,现在是大数据时代,网上有各种数据,实际上我们还有数据平台,我主持的高职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国务院督导办委托的项目,我们这些数据都是互相佐证的,有些数据很简单的一个大数据平台,比如一个学校的科研达到8000万,我们打开这个学校的网站一看,没有科研处,一看就是假的,没有科研的新闻,那8000万就是造出来的。像这样的学校一票否决,胆敢造假的一票否决,不愿意承诺的一票否决。我们有一句话叫,你少报我们不负责,多报我们一票否决。其实我们内心有一个职责,真实提升院校面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负责任的态度。我们现在这一块的东西还是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的。

另外,关于三级复核,一般来说比如上海搞的三级复核,表扬他们,他们从数据本身到院校长到市教委,再到主持方,比如说研究机构,三级复核,复核以后没问题,再往上做。我们希望能够推进三级复核。

关于指标比重和代表的问题,我们下午专题讨论,比较复杂,因为我要告诉你权重,比如说有些权重有的0.8、有的0.5,都需要设计的,有些数据坦诚的说是模拟运算,看我们经验判断的一些院校在不在,比如说经验判断的一些院校在不在,可能就觉得指标出问题,就倒过来查,哪些权重有问题,这个很复杂,模拟几遍以后,我们看到经验判断的一些院校在,我们就估计这个系数是准确的,所以也是蛮复杂的,也欢迎您你经常指导。



-------2018/7/15 11:09:00

刘杰【《教育与职业》杂志】:


我是教育职业杂志社,从我们杂志社改版以后,我们综合版取消了,现在是学术版,我第一次参加报告会,也非常荣幸。我看到以后有一个想法,我们内容真实性这一块,看了我们数据调查有一个学校的责任声明,除了这个,有没有真实性的调查或者抽样调查来核实一下数据的真实性。我们三级复核制度是哪三级?我们用的指标所占的比重是什么,分值是多少,所用的公式是什么,是否能在质量报告里体现出来,增加它的透明度和公平性,这样是不是会促进其他职业院校来弥补短板,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或者是教学办学。谢谢。


-------2018/7/15 11:07:42

马树超:


谢谢。


-------2018/7/15 11:04:52

叶桉【《职教论坛》社长】:


我参加过五次发布会,感觉到这个报告是越做越完备,越做越好。特别是50强开始以后,对我们办学术期刊的人来讲,对我们来讲是更有指向性,从数据完备不完备,还有不断进步的过程。这一次能不能跟马院长有一个建议,因为前几次我也谈了这个问题,我们高等院校担任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地方、文化传承,现在还有国际化的问题。我们年度报告中,以前我也提过,是不是把我们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和文化建设也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阐述出来,体现出来,也搞一个50强。因为高职院校跟其他的院校的差距,恐怕在科学研究方面我们正在一个过程中,如果我们提升了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还提升了我们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很多,每一个学校都有它特定的文化的特色,我们年报能不能以后逐渐加大高校职责的六个方面的全面的展示,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这样对各个高职院校的建设起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我们报告更加完备,当然也对我们学术期刊来讲也是非常好的本本,我们可以关注这些学校,关注这些行业。谢谢。


-------2018/7/15 11:00:09

马树超:


感谢唐主编。非常感谢能理解我们排行榜的苦衷。校联会委托我们做高职质量年报,我们也是希望能够逐步的从比较重要的一些指标或者比较容易量化的指标开始,我们也是摸索。你刚才提到这个问题,比如说农民增加收入的问题和我们指标的问题,有一个可测量和不可测量的问题。选择指标里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可测量,还有一个可信度的问题。作为案例可以随便说说,说几十亿也照样可以说,只要你自己认为是诚信的。但是作为指标统计就不一样,如果一旦蔓延开来,问题就大了,刚才也说到,我们这些指标本报告选择的有两个特征,一是校长联席会委托做的,我们承载着1388所院校长的委托。第二,要对国家负责,因为校联会委托很明确,要按照国家的要求,所以我们职成司领导和校联会主席我和高职处的领导都担任策划者,委托第三方按照国家要求,类似于德国受老板的委托,对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培训条例和大纲负责任,而不是说另外想一套衡量你是不是合格。所以委托和委托不一样。

我们在设计指标的时候,除了刚才考虑可测量和不可测量,可信任和不可信任之外,我们还考虑个性因素,是引导性大和小的问题。有些指标大家很容易做到,我们就不需作为我们测量指标。还有是我们关注它有引导性。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我们开始听一下校长们的意见,除了引导性以外,能够再有一些能客观反映我们服务贡献的指标或者是资源的指标,或者国际影响力指标。另外在我们公示期间,也听到一些反映,关于一些指标的结构性优化的问题,比如说互相一些结构优化,我们都将重点考虑一下。感谢唐主编,也希望你经常指导我们,因为你是评估专家。感谢。


-------2018/7/15 10:52:01

唐以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


我是第三次来参加这样的发布会,我今天是以媒体人的身份来参加发布会,因为我过去是做评估,我也知道特别是做排行,这个事是杀伤力很大,但是也是最容易引起诟病的事,在这当中我能够理解大家做这个排行榜的辛苦,作为媒体人来讲提一个问题,接着刘红(音)的问题来提问,关于这个指标,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因为我看到现在的指标,比如说服务贡献50强,办学规模、毕业生就业去向、横向技术服务、纵向科研经费等等,我看案例当中很多,比如说某个学校,比如湖南生物,因为提供社会服务以后,使当地的农民增加了多少收入,这些真正反映影响力的指标,在我们的统计数据当中有没有?真正影响力的指标与现在学校会接触到的关键问题,在设计指标当中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2018/7/15 10:51:43

马树超:


这是两个概念。比如培训,邮电类的就很厉害,现在通讯技术发展非常快,中国移动、中国通讯、中国电信,我们以前上过榜,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给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邮电培训的到款额达到1.7个亿,这就不得了。我们一般达到300万、500万也算可以,跟产业也有关系。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院校要有这个意识和想法,所以我们用这些指标希望能发挥一些引导作用。谢谢。


-------2018/7/15 10:48:57

覃勇【央广经济之声主编】:


三分之一的学校是不是意味着做职业培训的方向的调整?它的发展显然是受到限制,原来专业设置和职业培训的方向是不是就成问题?


-------2018/7/15 10:48:27

马树超:


很感谢。确实三分之一的院校不到10万,这个数字应该也是比较惊人的,也是比较大的问题。因为作为高校,搞研发服务,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研发服务这是很重要的,刚才我特意强调,对于我们深化产教融合,对于我们服务地方战略都非常有价值,而且对于我们培养人才也非常有价值,提高我们地位也非常有价值。现在很遗憾的,我们有些院校反映的是教师水平不行,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我们教师没有研发服务能力。同时也反映,刚才刘老师提到一个问题,它不同的类别是有差异的。比如我们目前在研发服务上比较强的,像交通类,所以交通类的院校多。建筑类、农林类等都是比较厉害的。一般文科类,都是有文秘的,有一些民办学校文秘的全是文秘的,文科类为主的,一般的民办院校成本低,所以老师也就是以上课为主,还有一个分类的问题。多的,现在我们在第一次2012年发布的时候像江苏农牧,已经达到3000万的水平,研发服务的纵向横向服务加起来3000多万,现在已经超过5000万,今年他们有一个数字,有一些第三方在发布的时候,一点几个亿,像这些数字我们就不去做太多的追问。一般我们目前界定大概在五六千万的水平是比较正常的,刚才我说的交通类、农林类和建筑类。对于我们发展还是要根据专业特征和产业链的对接情况,现在包括我们中西部一些交通类的、农林类的、建筑类的,也都做得很好。反而很有意思,区域差异不大,比如上海的交通类和四川的交通类和云南的交通类、贵州的交通类,他们一点都不差,研发的服务,因为交通产业的发展区域差异是比较小的。道路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发展,区域差异比较小。这是很有意思的。我们作为觉得作为高职院校,尤其是一批刚刚从中专升上来的院校,在中等教育的时候,高中阶段教育的时候不做这方面的要求,而到了高等教育的时候,我们老师自我强调,我是高等教育,就要强调研发服务的能力。


-------2018/7/15 10:48:01

覃勇【央广经济之声主编】:


我参加了好几届,尤其是吸纳就业产生影响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刚刚马树超先生在做发布会报告的时候说到一点,现在三分之一的高校研发投入这样的比例,投入到款额不到10万元。这个指标对高等职业教育意味着什么?而且是三分之一的学校,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做得比较好的,到款率比较高的,而且还更高的这样的高等职业学校有多少?对于我们高等职业学校向中高端发展,它起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怎么衡量这个指标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它起的作用?


-------2018/7/15 10:47:38

周建松【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关于辅导员的问题这是很正确的,之所以会暴露出学生对辅导员和班主任接触太少,有两个原因,大部分学校都在高教园区,教师是走教,这是技术上的问题。从政策层面来看,原来是要求辅导员要跟学生同住同吃,经常在一起,现在的辅导员都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很快就结婚成家,有些人硕士毕业的时候是工作后考上硕士,再来应聘辅导员,尽管应聘的时候承诺三年内同吃同住,实际上他成家了,像女的辅导员怀孕了,她也需要照顾,辅导员从礼拜一到礼拜五住到宿舍也有点困难,政策上的落实也有一定的困难,否则人家认为你这个学校不人道。这也是一个原因。再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担任辅导员的同志都是起点很高,都得是中共党员比较好的学生进来,但是辅导员的工作很辛苦,因为几年以后要转岗,现在还不能说三年五年之后再转岗,现在开始要研究如何转岗,因此他相当一部分的精力还是放在选择原来的专业课。这样就少了很多精力跟学生接触。这个问题客观上,我相信这个问题调查是真实的,但是后面提出的希望要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这个要求和呼应是很合理的,在学校范围内要重视这支队伍建设,要千方百计,一是从量上来说,不要把1:200作为最高标准,真正作为最低标准,我们现在往往把中央要求的最低标准当成最高标准,这要多配,配强、配多。二是强调全校的老师辅导员班主任都来关心学生的问题,这样我觉得应该能够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一所学校最后能不能成功,跟在校期间老师和学生能不能有很好的接触实际上是有必要的关系,今天老师不重视学生,毕业以后校友一般来说不大认同母校,如果校友不认同的话,这所学校就不是一所成功的学校,增加老师跟学生的接触和交流,这是办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18/7/15 10:46:31

马树超:


你提的这三个问题都非常好。第一个问题,王院长说了一下,我补充一下,最近有一个复旦大学的人说大学不是养鸡场,大学不是股票交易所,希望大学更多给人理想和信念,留下一点什么。他认为这是大学很重要的标志。高职教育和大学有没有区别?总书记说既是国民教育体系,既有高校的特征,又有培训中心的特征,所以高职很可能既不是养鸡场,可能又办了养鸡场。比如农科类,搞养猪场更多是偏重于研究,我讲这是什么意思?希望我们能够给学生留下一点什么,而辅导员和学生工作者在这方面是需要加强的。

第二,为什么我们特别提农民和农民工孩子,我们要更多的关心他们,他们得到的关心从主观反映来看更少一点,为什么说我们从第三方的角度,因为瞭望周刊的周老师给我们提问题的时候,我们都记下来,我们希望能更多的改进,而且很高兴的是,职成司的领导在审读的时候都是持支持态度,觉得你们说得好,你们是第三方,应该说。我们非常高兴,每次审读我们都非常高兴,觉得我们提好多问题。比如去年提轰轰烈烈的“双一流”和我们冷冷清清的“创优”形成鲜明的对照,本来以为通不过的,领导说很好,就是这样客观,反映客观的事实。

关于榜单教学资源,实际上大家都不理解,我们公示的时候没做说明,我们是有两张表的主要数据,一张是资源表,一张是政府责任落地表。这里有很多软资源,包括我们教师的资源,包括财政,包括教学的设备,在资源表里也有软资源,包括课程开设的数字,实事求是的讲,梁主编确实提到很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些软资源统计的量化的难度更大,我们确实也是存在指标结构性的问题。

第三,关于国际影响力的问题。这也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一些问题,当然微信可信不可信,我们也不好说。国际影响力的角度来讲,为什么2017年增加国际影响力,教育部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把国际竞争力作为我们教育部里文件里教育质量的四个维度,现在称为四个一级指标,学生发展、服务贡献、办学实力、国际竞争力。我们从国家当时整个发展战略上考虑,我们高职也是需要有担当,尤其是天津实施的“鲁班工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实际上也是替国家怎么样能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所作为,包括和一些企业合作,包括有色金属,我们怎么样为他们服务。应该说总体上效果是好的。你今天听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我们也在做一些调整,怎么样能够更多的从我们教学资源、内涵倒逼的角度,来给我们国际的影响力能够更大,从这个角度更大。我们也在注意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留学生的问题。我们下午讨论也会提出这个问题,我们有一些指标的结构,我们会做一些调整。但是你这个问题确实提得比较有水平的。



-------2018/7/15 10:36:55

王伯庆:


首先在满意度开始提升的情况下,还存在着这么高的比例比较少,这是可能的,但是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讲,为什么农村子弟在这个问题上还要单独说,希望我们的高校,读这个报告的人特别给农村背景家庭的孩子给予特别关注,因为他们可能主动性各方面,是因为特关注所以把他列出来的。师生接触会影响什么,这个问题要尽快解决,也希望这个报告很大一方面是高职校长和教育管理者,因为我自己这几年做了一些研究,不管是本科还是高职研究的时候,如果师生接触比较少,不高频的话,最后会发现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和专业的认知也比较受影响,最后导致可能两个结果,一个是出去了愿意做自己本专业的学生的意愿会受影响,二是职业的稳定性会受影响。职业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我们做职业教育的人希望这些孩子出去以后能够坚持一个东西做下去,因为职业是需要积累的。刚才讲师生接触频率的事情希望得到高职院校的领导和各级方面给予注意,因为可以改变职业成熟度,第二个就是以后对专业和认同程度。


-------2018/7/15 10:35:39

董刚:


第一个问题请王伯庆博士回答。


-------2018/7/15 10:34:17

梁国胜【中国青年报】:


其实我有好多的问题,我挑两个问题,自己一直比较疑惑的,也希望在座的院校长能够给我一些佐证的回答,甚至可能接下来怎么去改进这些问题。刚才马院长提到一个数据,因为中国青年报特别关心的是学生,这里提到高职毕业生认为与辅导员或班主任接触时间太少的比例为46%,这个数字我觉得太惊人了,惊讶到让我觉得学校没干什么事,辅导员没干什么事,这么多辅导员,就是因为比例46%,并且还单独提出来农民和农民家庭背景的毕业生这一比例为48%,这个责任好像在农民工孩子,是不是不愿意去沟通,去接触。好像单独拎出来是什么意思?我不是很明白。另外,如果这一块工作要改进的话,或者这个比例要降低的话,我们学校有些什么样的方式或者做法。因为这一次好像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学生满意度的调查,80%多,这很好,感觉这两个数字是矛盾的。我主要有这样的问题。

第二,关于这几个排行榜或者榜单的问题。榜单今年加了教学资源,明摆着好像东部比较多,因为教学资源比较丰富,提到一些硬指标,软指标没有提到,软指标怎么去体现,有没有?比如说教学资源,教师的这种教学质量可能也是一个层面。在这里面怎么去体现?

第三,这段时间大家有一个沉重的话题,关于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大家也都知道相应的高职院校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个排行榜有两年,我们的目的是要鼓励或者一个方向,高职做国际化,但同时确实使高职院校在千方百计就做国际化,甚至有些人说国际化到底怎么搞,为什么一定要国际化,使得这些问题都呈现。比如这一段时间也在反思教育国际化的事,高职国际化到底怎么去做的问题。还有每个院校要不要去做的问题。



-------2018/7/15 10:34:03

董刚:


下面我们进行今天上午会议的第二个环节,可能刚才媒体朋友提问的没有太尽兴,下面我们有充分的时间,我们的会争取到12点左右。我们这一段的内容是请媒体的朋友跟在座的各位高职校长进行互动。下面看看哪位媒体朋友先提问。


-------2018/7/15 10:33:21

董刚:


我们一会儿还有很长的时间可以跟两位,包括各位院校长互动。现在是茶歇时间。


-------2018/7/15 10:09:22

王伯庆:


首先高职质量年报不会说拿自己的高职就业质量数据去对比本科,因为大家类型不一样,这个事情也会在七年的高职质量年报中间谈到这个事,但是社会上也有各种可能,前前后后报导说高职就业率超过本科,你会发现高职质量年报从来没有谈过这事,就业蓝皮书也没谈过。但是今年既然你提到,我就说一下,从我们做的数据来看第一次超过了本科,整体水平。高职的就业导向,为什么会这样?本科有一个特点,本科有一部分人毕了业并不工作,准备考研或者考公务员、出国留学,这部分比例在一点几左右,具体的数据我现在记不清楚。而高职,如果他不是就业,他下一步的事情已经在做,不会在家里去准备一个什么事。虽然高职在现在的就业环境中间能够做到这个成绩,大家看今年的高职就业率,整个从就业来看,稳中有升,非常不容易的。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就业,做了12年的就业,高职在就业这个导向和强调职业这个导向上,已经开始呈现它的生命力。大家其实面对一个是生源,一个是就业环境,但是我自己的基本判断是,在未来几年,高职还会继续彰显这个生命力,在这些年中间高职其实做了很多事情,正在开始往这方面展现实力。谢谢。


-------2018/7/15 10:09:05

翟帆【中国教育报】:


我想请教一下王伯庆博士,上半年麦可思发布了就业蓝皮书,社会也特别关注,我特别奇怪大家的关注点都放在一个高职的就业率,半年的就业率说首次超过了本科,因为我记得我们七年的质量报告,从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当时做的时候,亮点很多是放在高职就业率方面,几年前就说是仅次于“985”院校,不知道今年为什么又提出说首次超过本科,到底跟我们前几年的提法有一些什么口径上或者不一样的地方?请王博士解释一下。


-------2018/7/15 10:08:45

董刚:


刘老师刚才说的,下午就50强的指标还要进行一些研讨,是多项指标,最后跟打分一样综合出来的结果。


-------2018/7/15 10:08:01

马树超:


这也是非常好的问题,这正是我们要继续改进的地方。我们要做深层次、分层、分类的分析,我们准备逐步逐步来做。提得非常好,这就是我们每年改进的动力。谢谢。


-------2018/7/15 10:02:56

刘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


第二,服务贡献50强,今年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关键词,的确我也非常关注这个关键词,但是我在长期的记者工作中也是走访了很多的院校,有一些院校的的确确因为他们行业的特点,可能就会导致培训虽然量非常大,影响力非常大,但是到整个国家数据表现一比较就不是那么高,在这里我在想我们有没有考虑过或者是我们分专业或者是行业把它切分一样,这样更有可比性,因为进入50强对院校来讲是非常大的鼓励,可能大家都想进这个榜。如果那样比较的话,会不会也会挫伤院校的积极性。


-------2018/7/15 10:02:33

马树超:


提得非常好,这就是个性和共性的问题,这个很正常。个性,这一点很好,但是不代表它整体,因为我们有综合指标,这就体现我们量化指标的客观性、公正性,不是因为你这个很好就进来吧,不行,我们都是有指标、有模型的。谢谢。


-------2018/7/15 10:00:55

刘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


非常高兴又一年参加此次活动,刚刚听到马院长的介绍,先讲一点我好奇的地方,第一点是我们国际影响力50强里面,天津作为一个非常突出的案例,“鲁班工坊”这个项目成为一个新品牌,但是我观察到50强里面好像没有天津的院校。


-------2018/7/15 10:00:26

董刚:


谢谢王伯庆博士。下面看看各位媒体朋友有没有就一些质量年报里的,刚才一个是看,一个是听,需要跟我们台上两位编委会的主任、副主任互动的,后面还有一大段时间跟学校互动。


-------2018/7/15 9:59:13

王伯庆【麦可思研究院院长】:


大家关注这个质量报告会发现,出现高频词汇,代表高职发展的变化和将来,一个是“专业”的词汇出现比较多,一个是“产业”,还有是“学生”,还有“社会服务”。大家关注这几个关键词汇,代表着现在高职发展的一些重视程度。其他没有什么补充。


-------2018/7/15 9:57:21

董刚:


马院长说了这么多感谢,还差一个,感谢马院长的精彩解读。刚才马院长对质量报告做了比较全面的解读,下面看看我们编委会的副主任王伯庆博士还有没有补充?


-------2018/7/15 9:56:36

马树超:


第八是高职教育国际合作呈现新亮点,包括来华留学的规模与境外人员培训的规模实现双增长等等,这都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国际合作从留学生到专业教学标准,到有的院校搞专门研究中心,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成立捷克研究中心,获得教育部备案,他们的研究成果获得省委书记和省长的批示,就是国际合作的层面也在往高处走。

第九是高职院校境外合作办学呈现多样化发展,包括我们探索设立鲁班工纺,海外分校,一起合作建立培训中心等多种办学形式,主动服务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天津市教委积极推动鲁班工坊项目,正在成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品牌,得到国家领导人孙春兰副总理赞扬。

第十是吸收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持续增加。我国与28个国家和地区举办高职高专层次的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达到960个,占高等教育吸引境外资源优质资源办学总数的41.8%,“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发力,有效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第十一是服务贡献50强的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50强院校横向技术服务、纵向科研服务和非学历培训款额等三项指标的中位数,第25位,分别增长49%、75%和93%。增长比例,一年增长这么高的比例,有的院校长说是不是有疑问,实际上我们专门公示调研,专门找一些院校长了解情况,重视不重视不一样,以前数据填报准确不准确不一样,原来就是叫一些科长,科长安排一些帮忙的人填一填,交上去,签字,现在不行,我们要关注这些指标,因为事关我们院校的发展,真正发挥是引导性、引领性的作用,重视这些指标,否则我们搞这些指标干什么,评价指标本来就希望具有指挥棒的效能,发挥这个作用。也有的院校说,我们去年还评上,今年还是这些数据怎么评不上呢。今年你评不上,人家今年进步明显,所以这些个别指标具有一个引导作用。

第十二个,地方政府统筹发挥高职院校优势资源,推动实施精准帮扶活动,服务贫困攻坚责无旁贷、不可替代。刚才特点里专门强调,这是一个重要关注点。

第十三个,高职教育发展为中国制造注入新动力。刚才讲服务农村的时候,我接着就想说服务制造,因为很精彩,一看真的很精彩。服务中国制造高端水平的,如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80%的专业、80%的博士和协同创新平台聚焦智能制造领域,拥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级以上智能制造创新与服务平台10个,储建华(音)博士获得江苏省“双创人才”称号,并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和项目总负责人。

第十四个,服务乡村振兴不可替代。

第十五个,一批院校正在成为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新地标。上面写着一些地区就一所高职,人家就说什么大学在哪里,成为新地标,而且大量的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

我就说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感谢新闻界的老朋友新朋友,感谢本报告的策划对编写的支持,感谢我们谢俐副司长,高职发展处林宇处长、任占营副处长多次对本报告编写工作提出具体指导和修改意见。也感谢院校长和各省教育厅的重视支持,我们质量报告都是从上面挖掘的,感谢我们的合作团队,感谢上海教科院和麦可思研究院的专家,以及编委会全体同仁,感谢我们高教社和支持我们的院校。

谢谢大家!



-------2018/7/15 9:56:00

马树超:


第一,高职质量年度报告15个关注点。第一是高职教育毕业生就业质量整体趋好,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增长明显,约为毕业半年后的1.8倍。2014届的高职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达到5636元。各个地方平均下来5000多,应该说是很可观的,我们报告里说有效的阻止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第二是高职院校在注重职业能力培训的同时,更加重视重塑学生自信心、重塑学生上进心,更加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效显著,我们不仅仅是就业的培训,我们更加注重重塑学生自信心、上进心,更加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现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关键特征,立德树人。这也有很多数据,不展开说。

第三是2014届高职毕业生三年内,为什么2014届,因为到2017是三年,三年内自主创业比例为8.5%,比2010届高出了2.5个百分点。校长们,2.5个百分点很不容易啊,我们到院校去调研,一说你们有几个创业,说有100人,我说毕业生多少,毕业生3000人,一算,3%,所以2.5个百分点很不容易。

第四是首次发布院校教学资源50强榜单,刚才已经在特点里说了,这是关注点。体现了报告继续向质量评价指标量化的方向发展。

第五是跨区域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成效开始显现,1043所院校,3094家行业企业参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参与这个建设本身就是校企同育人才的平台,又是跨区域的辐射,跨区域给中西部填补了中西部院校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

第六是院校主动将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融入专业建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将产业先进技术元素,优秀文化元素和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过程。

第七是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取得成功,并成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基本制度,为国家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就是2017年12月27号,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我们高职战线院校长们看到都非常振奋,因为我们已经实践了多年,看到国办发的文件非常高兴,比如说清华大学副校长就在座谈的时候指出,这是我们职教的经验开始向全国教育的辐射。



-------2018/7/15 9:50:35

马树超:


时间关系,我简单地把27个问题做一个概括。在学生发展方面,我们指出了三处,比如第一处,有学生在调研中认为,与辅导员或班主任接触时间太少的比例高达46%。而贫困地区或者农村农民家庭背景,高达48%。这就是质量问题。我们的学生渴望和辅导员、班主任多接触,但是不到50%的认为接触太少,学生们回答问卷都是很客观的。这就反映我们在教书育人上的问题。所以我们说这是我们在学生发展上,还有一些“双创”就不说了。第二章,教育教学,我们指出了六处问题,比如资源短缺,在我们1338所提交资源表数据的院校当中,46所院校生师比高于20:1,17所院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低于3000元,还怎么办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低于3000元。37所院校校园网主干最大宽带低于10兆,比我们手机的流量还不行,说还搞媒体专业,怎么下载文件。所以离我们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要求信息要求相差较大,这是我们指出的资源短缺。当然还有校企合作,合而不深、合而不融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院校对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过于教条化、形式化、机械化和表面化,学校思政育人评价方式单一问题。

政府责任部分,我们在政府责任部分每年都是比较重视指出问题,今年高达11处,可以说这部分是每年高职教育报告指出问题较多的部分,就是政策不落地。有些问题还是比较大的,比如像现在1.2万的问题,教育部、财政部2014年文件提出,2017年各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要不低于1.2万元,其实我今年是希望宣布的基本达到,后来我们算了一下超过10个省包括自治区平均没达到,这是比较厉害的。地市属公办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未达标比例达到38%,行业企业属公办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未达标,达到67%,这确实因为我们今年是很希望基本达标。这是在环境质量方面,因为我们国内外高等教育的评价指标比较讲究的都有一栏叫环境质量。第四章国际影响力,我们提出三个问题。服务贡献,我们也提出一个问题,主要是全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高职院校研发拨付到款额不足10万元,一所高校,三分之一的高职院校的研发服务到款额不足10万元,实际上是比较大的问题;我们非常遗憾的看到,近四成的院校,1300多所里面四成就是超过500所,非学历培训到款额不足50万元。我们说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我们职业教育既是国民教育,也是人力资源开发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差距。在本书最后提出三大挑战,第一是专业建设面临挑战,第二是我们教师队伍的教书育人存在挑战,第三是院校治理。这是我们讲的第三个特点,本年度报告更加重视从第三方的视角来评价高职教育的质量,主要体现在更加客观的呈现高职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2018/7/15 9:50:01

马树超:


新格局三,高职教育扶贫显示“贴身帮扶+就业扶贫”的独特优势,全国近四分之一的高职院校(300多所),四分之一的高职院校分布在六盘山等教育扶贫工程区域,2017年共培养60万毕业生,本地就业规模超过30万人,扶贫区域的毕业生一半以上能够留在当地就业,这是我们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这样一个重要的文件精神。

案例13,精准扶贫与扶志扶智,一扶志气,二扶智力相结合,我们有一批案例,新疆维吾尔医药高等专科学校86%的学生留在当地就业,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开设29个专业,毕业生全部留在当地就业,为自治区输送了2万余名技术技能人才。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梯专业开展“校企精准扶贫班”,上海城建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针对国际化大都市酒店专业需求。凉山地区彝族学生,尼苦伍呷(音),在家书中写到,我承载着家人的希望来这里求学,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能改变我家族的命运,并为彝家孩子树立好榜样。扶志扶智,一个是志气,一个是智力。服务乡村振兴,也是形成了格局,第一个格局,投入乡村振兴成为高职新热点;第二个格局,技术支农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第三个格局,乡村合作,校政合作成为城乡融合新机制。也是有很多案例,不一一介绍。

总而言之,体现了高职教育责无旁贷和不可替代,那是真不可替代。

第三个特点,本年度报告更加重视从第三方的视角来评价高职教育的质量,着重体现在更加客观的呈现高职教育质量方面的问题。我们统计了一下,先后有多达27次提出高职院校质量建设方面的问题,还提供了八张表格,让读者有机会看到各省高职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比如就业率,有的省份它的中位数,22所学校中位数就是11个,只有84%的就业率,也就是说有11所要低于84%的就业率,而且现在这个数据越来越真实,越来越客观。这是比较大的问题。中位数就是第11个学校,或者说50个学校第25个学校叫中位数,只有84%,也就是低于84%的还有24个学校,类似于这样一些数据,也指出了很多问题。



-------2018/7/15 9:42:30

马树超:


 可以看一下57页,高职院校服务脱贫攻坚呈现了新的格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体现了责无旁贷和不可替代。第一个格局,高职教育服务脱贫攻坚呈现“跨省互助+省内自助”的全新态势,高职院校积极落实中央确定的东西部扶贫协作要求,东部省份组团援助中西部地区,帮扶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覆盖的中西部省份由2016年7个增加至10个,招收中西部学生由2016年7万人一下子增加到12万人。这个强度非常大。在中西部地区省级政府统筹下,高职院校组团开展跨省援助和省域内帮扶,通过院校联办专业,高职帮扶中职,中职延伸服务,开启了中西部地区“跨省互助+省内组助”的新模式。

案例11,组团式帮扶有非常精彩的案例。这个案例就是本质。湖南省教育厅组织高职院校开展组团式帮扶,在跨省互助方面组织10所优秀院校帮扶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10个专业。山东省教育厅先后与重庆、新疆、青海、西藏四省区签订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协议书,明确对口支援任务。湖北省教育厅组织34所高职院校与34所贫困县中职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等等。

“跨省互助+省内自助”组团式帮扶。第二个新格局,精准扶贫逐步形成,专业支撑加上产业扶贫的基本模式,高职院校精准教育扶贫,逐渐形成专业支撑产业扶贫基本模式,聚焦高职院校以专业为支撑,聚焦贫困地区产业精准发力,依托优势专业援建当时急需的专业,招收当地学生开展职业培训。

后面专门有案例12,多样化帮扶带动当地土特产品出山,我们上面仅仅举了4个例子,实际上这些例子不胜枚举。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电子商务专业搭建电商平台,帮助企业和农户销售广西特产50余万斤,走出一条“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新路子,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数次专门播保。

黔货出山:黔货贵州,贵州安顺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该校省级制茶大师工作室,牵头成立安顺有机茶产业联盟,建设1000吨精制茶生产线、500吨抹茶生产线。

湘货出山:我们随意举个例子。湖南汽车工程学院,依托信息工程和经济管理学专业优势,最后一句话,帮扶的人均年收入由帮扶前3000元提高到8700元,校长们都坐不住了,我们都干了这些活,等会儿校长们有机会可以和媒体们介绍。

滇货出山: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优势专业打造“云农职·慧农时邦”等,为云南农业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销售农产品达到300万元,非常多。校长们觉得我们都干了这些活,怎么没有我们呢,都可以理解。



-------2018/7/15 9:37:58

马树超:


我们相信这些工作将会对今后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相关指标数据准确性会有导向作用,更重要的是会对我们高职院校长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引导作用。今天下午校联会将专门邀请20个左右的院校长代表共同对5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进行研讨,为今后高职质量报告的量化指标及测算模型提出修改意见,使我们质量年度报告的质量能有进一步的提高。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2018年度的高职质量年报在继续重视学生发展办学条件等五个密切指标的基础上,特别重视评价高职院校服务贡献质量。这一点可以在篇幅上一看目录就很清楚的可以体现,在我们五个一级标题,除了最后一个挑战,一共六个一级标题,只有学生发展和服务贡献分别达到15页的篇幅,一共70多页的篇幅,其中学生发展是15页,所以学生发展是根本质量,每年都是最高的篇幅,今年我们服务贡献也达到了和学生发展一样的篇幅,其他一般都是6页、7页、8页、12页等。在图表中学生发展占有最多的篇幅,根本质量的体现,在21个个案中,因为有学者专门说,案例就是本质,实际上我们案例是反映我们高职质量改革发展的一些本质的要求。服务贡献的案例数量达到11个,超过50%,一共5个一级指标,我们仅在服务贡献就高达11个。一方面是因为高职院校的服务贡献能力本身是高职院校贯彻十九大报告关于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前提、重要基础。我们服务贡献的能力,为什么我们校长联席会议、编委会这么重视服务贡献能力,我们第一个评50强就是服务贡献,今年又特别强调服务贡献,因为它是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础。没有较强的服务贡献能力,院校就很难做大培训,没有较强的服务贡献能力,院校更难以吸引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改革,变成一个弱者,老是求人家,你来帮帮我吧,当我们有服务贡献能力、研发能力、培训能力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在一个平台上说话,我们特别重视。另一方面更重要,面向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只有两年,其实就是后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十九大的部署,高职院校责无旁贷,高职教育不可替代。我们今年为什么这么重视,因为2020全面小康,十九大又专门提出来乡村振兴战略,高职教育责无旁贷,高职教育不可替代。我专门在前面先给新闻界来解读一下责无旁贷和不可替代。



-------2018/7/15 9:25:59

马树超:


 第三,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认可。2012年时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对高职质量年度报告做出了长段的批示、高度的评价,尤其是对高等职业教育面向85%以上的家庭是第一代大学生,缩小农村家庭孩子和城市孩子入学机会的鸿沟,认为这是功德无量的大事,功德无量的好事。这是非常高的评价。此后,2014年当时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作出批示,肯定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2017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肯定了高职教育在“双创”等方面的贡献,并要求各级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这个新闻点一直没有报道过,这次我们在2018年的后记里面专门作了比较完整的一段描写,李克强总理2017年的批示。

第三部分,2018年高职质量年报的三大特点,昨天晚上我和王伯庆院长还在讨论到底是叫亮点还是重点,还是特点,后来说叫特点,三大特点概述。第一个特点,在先后发布了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的基础上,2018年度新增加发布了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这既是中国高等职业院校质量提升展示的一个缩影,也是对我们高职质量年度报告强化量化指标,对高职教育质量意识、质量内涵建设引导的一个导向。特别是今年4月份,编委会在校长联席会议的要求下,对相关指标数据与模型测算后有可能进入50强的院校数据进行了社会公示,这是第一次面向社会进行公示。既提高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指标的透明度,也增加了高职院校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在公示过程中,有个别院校因为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问题受到了质疑,也有的院校因为院校长未做数据和报告真实性的承诺,而取消了最终入选50强的资格。有几个院校,应该说我们也了解数据是比较真实的,但是因为没有做承诺,等会儿我专门讲我们有100余所高职院校报送的质量年报没有做承诺,因为质量年报是面向社会发布的,所以教育部通知要求院校长、法人代表要做真实性的承诺,这是有100余所院校没做,后面我会专门说。



-------2018/7/15 9:21:12

马树超【质量年报编委会主任、上海教科院原副院长】:


感谢董刚主席,感谢林总,新闻界的老朋友、新朋友,全国高职院校院校长代表们,各位来宾,首先衷心地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关心支持,由于新闻媒体朋友们的关注,每次新闻发布会都是我们高职质量年度报告往前进一步的重要时机。刚才我和《瞭望周刊》杂志的周老师在说,你们每次提的问题,我们吸收进来,正好是我们每次编写研讨的时候都关注的问题。我们2018年广泛的吸收,连续六年,包括周老师和到会的各位代表提的一些问题。我想从四个角度,一是要跟发布会的代表们说一下我们为什么发布高职质量报告,为什么连续七年召开新闻发布会。首先这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10年发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高等教育要向社会每年发布质量报告的率先的行动的标志。2011年高职战线就行动,然后2011年校长联席会就委托我们上海教科院和麦可思研究院联合成立编委会开始行动,到2012年正式出版。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委托我们按照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标准是国家的标准,委托第三方,按照国家对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对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面向社会、面向新闻界评价发布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因此这也是落实国家关于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率先的行动。这里提到两个很重要的概念,一是率先落实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行动,二是率先落实管办评分离的行动。这是很重要的两个定位。

第二,过去六年高质量年度报告面向社会发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首先是初步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的共识,这是五个一级指标,包括学生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质量,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和教学改革是第二个指标,发展环境质量是第三个指标,发展环境质量特别重视政府责任与政策落实的情况,特别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要求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就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落实,实际上是存在问题的。可以说,我们连续七本高职质量年度报告对于政策的落地始终是指出问题的,每一年都是有这个内容。第四个指标国际影响力,第五个指标服务贡献。一共是五个一级指标,共计33个二级指标。对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产生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职成司领导称报告为引领者、推动者、贡献者,我们在后记里不断地说我们努力的方向,实际上是领导在审读我们材料时的评价。其次,我们得到社会和高职院校的重视,从一个简单的指标,我们高职质量年度报告发行量来看逐年提高,2017年度超过了两万册,应该说也是蛮重要的一个指标。实际上谢俐副司长在审读的时候再次说,你们宣传不够、你们出版发行覆盖面不够,最后我还是希望为我们这本质量年报要站台,能够呼吁。



-------2018/7/15 9:17:55

董刚:


感谢林总的致辞。高职质量年度报告多年来一直得到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再次对高教社和林总表示感谢。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质量年报编委会主任、上海教科院原副院长马树超教授对今年的高职质量报告进行解读。掌声有请。



-------2018/7/15 9:13:27

林金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质量年度报告的编写得到了教育部相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职成司谢俐副司长多次到会指导并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高职发展处的林宇处长和任占营副处长多次亲临编写工作会议;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董刚主席至始至终为编写工作进行悉心指导,在此也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高教社对年度质量报告的出版也是积极重视,我们积极配合编写组在时间紧、要求高的情况下,我们抽调骨干编辑认真做好质量年度报告的编辑出版工作,今年组织召开了五次编写会和一次合规性检查,拓展了质量年度报告的发行渠道,制作了宣传片,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发行力度,将组织相关人员和部门深入到各高职院校,为学校订购提供更好、更快捷的服务和支持。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高教社的信任和支持。祝发布会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收获满满。谢谢大家!



-------2018/7/15 9:13:05

林金安【高等教育出版社 副总编】:


尊敬的董刚主席,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又和大家在这里相聚,去年是梅地亚中心,今年在友谊宾馆,也就是源于我们一年一度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新闻发布会,每次发布会都会邀请高职高专院校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也会邀请全国各大媒体的记者朋友们参加。刚才董刚主席已经介绍,在此我谨代表质量年度报告的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今年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连续出版的第七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20年。因此,站在更高的视野,用更深层的角度来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是今年编写质量年度报告的主题。刚才董刚主席也说了,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相关内容作出了重要指示,高职院校对促进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他要求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要和产业升级方向的技术技能人才,利于推动脱贫和推动社会公平,这是对全国高职院校领导和老师们工作的充分肯定,也给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也说明出版的质量年度报告已经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里要特别感谢媒体的记者朋友们。今年质量年度报告编写组的专家们贯彻以学生为本的主线,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成绩和成果,他们深入挖掘各省市自治区和各高职院校提供的各级质量报告数据,力图通过质量年度报告的形式反映出我国高职教育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因此,今年的质量年度报告发布会应该是亮点多多,一会儿报告编写的专家会做精彩的解读,也期待新闻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出版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



-------2018/7/15 9:12:10

董刚:


经过质量报告编写团队的潜心研究、校联会秘书处的精心筹备,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今天正式向社会发布。感谢大家一如既往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发布会现在正式开始。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嘉宾单位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心、中国退役士兵职教集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等;还有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政协报、瞭望周刊等19家中央级的通讯社、报纸和杂志的新闻媒体单位。

作为质量报告编写的委托方,我代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向质量报告的编写团队表示由衷的敬意,感谢你们的努力和付出,我们才能更好地向社会展示高职教育发展成就和人才培养质量;向媒体朋友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深深的敬意,感谢你们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一直以来的关心与支持,并不断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鼓与呼;也向应邀参加发布会的各位高职院校长表示感谢。

今天上午的发布会有三项议程:

首先进行第一项议程:请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林金安先生致辞。大家掌声有请。



-------2018/7/15 9:03:37

质量报告目录QUALITY REPORT CATALOGUE

2018ml.png

历年回顾REVIEW OF THE Y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