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助梦”书记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精准扶贫第一书记纪实


发布时间:2019-06-05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四川省信息

  

【引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讲话中谈到: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2018年7月,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学院派出培训鉴定中心综合培训管理部部长郑怀海同志前往对口扶贫村宏缘乡大堰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树立吃苦肯干、勤劳致富的观念,激发内在动力,精准发力,实现创业梦想。被当地村民称为:行走的“助梦”书记。

     人穷志不短,扶贫先扶心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自驻村工作以来,郑怀海带领工作团队,大量走访调研、摸清家底、掌握情况,发现该村存在两种现象:一是“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有的贫困户,国家给修建了房子、政府送了树苗,还等着帮扶单位买肥料供技术;有的贫困户啥都不干,挖空心思想办低保、吃低保;个别贫困户等慰问、要慰问、抢慰问…… 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变成了“养懒人”的政策,“等、靠、要”“懒、熬、闹”的思想非常普遍。二是辛辛苦苦发展生产,有志于辛勤劳动发家致富,但缺乏启动资金、缺乏技术指导,迟迟不能实现致富梦想……扶工作没有实现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巩固提升成效难以达到。前者需要刨根问底、找寻究竟、找到病根,逐点击破,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拧转思想苗头,再用成功的范例鼓励引导、对标看齐、鼓励就业或创业、实现脱贫;后者相对更加容易,适当的引导、政策激励、科学规划、提供资金帮扶和技术帮扶、加强过程监管,比较容易培育成创业典型、真正实现创业脱贫、发家致富。

     科学扶志,培育梦想

     郑怀海带领驻村工作队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坚持四个导向、“四个必问”,即:坚持务实导向、数据必问,详细了解贫困家庭实际收入、一低五有、一超六有等真实数据,客观反映真实;坚持问题导向、困难必问,详细记录贫困家庭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多方了解求证,并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坚持目标导向、梦想必问,详细了解他们做过什么、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具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帮助他们规划梦想;坚持行动导向、措施必问,让他们去思考怎么做、做哪些、做到什么程度。无论田间地头、还是农户家中,畅谈过去,了解生产生活经验,挖掘可扶持的经验做法;共话现在,寻找缺乏动力因素、困难点、心理预期;梦想未来,侃创业做法、估算收益。创业梦不分年龄、不分大小、不论环境,“还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创业帮扶,实现梦想

    走访中,工作队了解到大堰村六队的唐大爷,有过制作豆腐经验,想开设豆腐店或磨房。经过多次深入沟通,邀请帮扶单位实地调研,确定其创业目标为:开办豆腐店,制作销售手工豆腐。帮扶单位迅速派出创业团队对唐家进行创业指导,帮助其设计创业方案、完善创业规划、精细成本核算、评估市场风险,并帮助唐家找场地、买设备、提供启动资金,助力创业梦想。18年11月上旬,唐家豆腐店开业了。在此期间,工作队入户调研座谈30多次、电话沟通40多次,帮扶单位走访指导5次、提供帮扶资金11000元,唐家豆腐店现日均生产手工豆腐100余方(块),分别供2家餐馆和菜市场零售。实现经济收入每天200元左右,预计月收入5000-6000元,生活正逐步向好发展。

    经过走访座谈、调研梳理、深入沟通,截止目前,郑怀海带领团队为村民个性化定制精准施策方案14个,解决就业3户,重点帮扶5户、梳理典型2个,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初步实现了“一点带动一片,一片带动全面”。

     (通讯员 李数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