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流深化改革 瞄准优质提升水平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发展谱新篇


发布时间:2019-04-10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10日08版

最近,从远在千里之外的赞比亚传来一个让全体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无比振奋的好消息。由该院组织编制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标准顺利通过了赞比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局的审批,正式成为赞比亚的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

    项目主持人、陕西工院院长张晓云教授表示,该标准是在我们相关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依据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理念和教学模式,结合赞比亚职业教育教学实际研发制定的。不仅填补了赞比亚相关专业国家教学标准的空白,下一步还将在刚果(金)、几内亚、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落地施行。

    作为国家教育部门有色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项目的主要参与方,2016年以来,陕西工院先后选派3批教师赴赞比亚开展职业教育调研和企业员工培训,并于去年年底开始在该国卢安夏技工学校的基础上筹建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学院(陕西工院赞比亚分院)。中赞职业技术学院的成功落地,不仅标志着陕西工院具备在赞比亚开展专科学历教育的资质,也是以工院为代表的中国高职教育“借船出海、走向世界”,探索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并向外推广输出的关键一步。

    加力创新 深化内涵 打造陕西工院的“金字招牌”

    回溯过往69年的风雨兼程,陕西工院以“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不懈办学实践,走出了一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文化荣校”的发展道路,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先进集体、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等诸多荣誉,真正打造了陕西工院的“金字招牌”。

    特别是2011年成功跻身国家示范院校行列后,学院抢抓“后示范”内涵发展机遇期,高点起步、低调务实,持续推动改革创新和内涵提升:启动实施“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承接国家三年行动计划45项任务、15个项目和62个项目点,承接总数居陕西高职之首;“国家优质高职院校”项目排名陕西之首;18个骨干专业建设项目位列全国第六、陕西之首;陕西省“双一流”立项建设验收排名陕西之首;新校区建设列入2019年陕西省重点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工程……学院的办学活力和人才培养水平大幅提升、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声誉显著增强,真正迈入了全国高职院校的首个方阵,成为领跑高职发展的排头兵。

    依托深厚的办学积淀和资源优势,学院主动出击、先行先试,还先后承担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全国集团化办学、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首批教育信息化、单独(自主)招生及混合式教学等改革试点任务,用不断的创新实践驱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并获评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教学资源50强”“服务贡献50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50强”等。

    立足市场 提升质量 打造人才培养的“竞争力”

    按照“对接产业、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引领带动、特色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陕西工院着力强化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办学“核心竞争力”。通过扶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类国内领先专业保优固强、创新发展,加快财经商贸、现代物流类专业提质增效、加快发展;推动土木建筑、能源化工、纺织服装类专业做优做强、稳定发展,构建起“国家重点—省级重点—院级重点”三层并进的专业建设体系,形成了“因装备制造而建、以区域经济而兴、为产业升级而强”的一批高水平专业群,其中,国家重点支持专业、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33个,陕西省一流专业20个,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主持完成国家教学资源库3项,建成国家级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3项专业标准成为全国机械行业通用标准,出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1本。

    同时,以课程教学形态改革为切入点,学院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各环节的形态,突出“产教互动,工学结合”的核心,在实际教学中引入生产标准和国际标准,实施“1+1”双专业带头人制度,组建“校内实训室+综合实训基地+工业技术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相配套的能力训练体系,有效缩短了学生的“职业适应期”,架起了人才培养直通用人单位的“立交桥”。

    优化结构 提升素质 打造助推发展的“顶梁柱”

    秉承“以德为先、崇尚技术、培育名师、打造团队”的理念,陕西工院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方向,通过实施教师分层分类培养计划,专设教师发展中心、名师工作室和大师工作室,以专业、课程、实验室建设和科研项目为载体,全方位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师资队伍专业素质。

    学院现拥有国家督学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教学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等11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等33人,省级教学团队9个,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10人,多人入围国家教育部门和陕西省高职教育专家库,67人担任全国行指委、专指委、教指委主任委员和委员。一支具有较高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双师队伍业已形成,为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及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深化合作 联手培养 打造校企融合的“朋友圈”

    以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契机,陕西工院对接行业企业和产业发展需要,探索出“招生招工一体、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路径,学做合一、理实一体,让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完成了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无缝匹配”。

    学院与国内外50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固的用人合作关系,牵头成立校企协同育人战略联盟,全国、全省行业职教集团积极深化校企融合的“朋友圈”,为国内外知名企业开设冠名订单班174个,企业在校设立奖学金总额超过3000万元,捐赠仪器设备价值3000万元,受益学生近1万人。学院也成为欧姆龙、亿滋、三星等企业在中国更大、更稳定的一线人才输送基地。毕业生就业呈现“专业对口率高、就业起薪点高、就业稳定率高、用人单位满意率高”的特点,一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已成为助力“中国制造”、实现“中国创造”的中坚力量。

    放眼国际 拓展视野 打造高职教育的“国际范儿”

    去年9月,马拉维共和国总统将访华首站选在了陕西工院,并希望能与学院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合作,共同培养优秀人才。作为世界职教院校联盟正式成员,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并把“省内引领发展、国内铸就卓越、国际打造品牌”的目标旗帜鲜明地写入发展规划中,牵头组建中德高职教育合作联盟,与德国、韩国、美国、爱尔兰、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学生出国深造、交换学习,教师海外研修、海外交流等形式,为师生提供了与国际化教育标准相衔接的学习研修及人才成长平台。

    目前,学院对外交流合作项目60个,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等五大洲的21个国家和地区;援助赞比亚筹建“中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学院、商学院;陕西高职首家招收学历留学生,留学生规模位居陕西省高职前列,并先后派出760名师生赴国(境)外开展学术交流、学历提升、学习研修、国际大赛,接待国(境)外代表团72个、培训外籍员工143人次,20名留学生在校深造,18名学生赴德攻读德制硕士学位。学院还是“中国服务外包产教联盟”会员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百万千项目”院校……陕西工院的“国际范儿”形象持续提升。

    融通训赛 彰显特色 打造学生成才的“助推器”

    陕西工院不断探索实践凸显“工学结合、校企融合”的特色文化建设路径,形成了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校企文化融通为载体,集课堂教学、文化实践、社会拓展于一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全力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

    同时,学院坚持“以赛促教、赛教结合;以赛精艺,技艺共长”,广泛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近3年,工院学子在国家级别技能大赛中获奖54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33项;在省级技能大赛获奖项273项,其中一等奖94项、二等奖113项、三等奖66项。许多学生未出校门已经拥有“陕西省技术状元”“陕西省技术能手”等职业资质,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保持在98%以上,第一志愿报考率及新生报到率稳居陕西高职前列。

    在刚刚公布的2018年全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50强”“学生管理50强”“育人成效50强”“教学资源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和“服务贡献50强”六项评比中,陕西工院全部入选。有人说这是一种必然,但更要肯定这种必然背后体现出来的工院人的果敢、付出及坚守。有理由相信,陕西工院有基础、有实力,有信心、有决心,紧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满怀着对“中国制造”的无限憧憬和执着追求,持续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水平,在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教育的宏伟征程上,续写新的辉煌篇章。(王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