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的实践创新

5C聚力,共助学生成长成才


发布时间:2019-03-04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广西省信息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中心工作相辅相成。当代社会,个体自我意识的复苏、教育本体价值的重塑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空前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变革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以“不出错”为目标,事本主义、约束限制、垂直集中的传统管理模式越来越面临着合理性的诘问。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成长成才的高度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探索形成了四方协同(coordination)、分类细化(classification)、以文化人(culture)、社团专业化(corporation)以及信息化支撑(communication)的“5C”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

一、四方协同,构建学生管理新格局

传统的学生管理建基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之下,作为管理主体的教师与作为管理客体的学生常常陷入相互对立的紧张关系之中。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教师——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互主体性关系,构建了四方协同的学生管理组织体系,形成了“教师全体动员、学生民主参与、手段刚柔并济”的学生管理新格局。一是在教师层面成立学院学生管理领导小组、学生工作处、二级学院、辅导员与班主任组成的学生四级管理机构,打破了由学生工作处独立承担学生管理工作的传统做法,明确了各级各类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尽之责,使学生管理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二是在学生层面成立了学院学生会、二级学院学生会、班委会、舍委会组成的学生四级自我管理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在各级各类评奖评优、班级日常事务管理、宿舍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参与权、投票权、决定权,使学生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体。三是在组织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每周例行的“院领导接待日”制度、每学期例行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及其配套的提案反馈制度,畅通学生进行利益表达与民主管理的渠道,创新制度规范与民主协商相结合的管理手段。

二、分类细化,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强调自我解放、个性张扬、多样化发展的时代。同时学习型社会的到来、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职业教育“立交桥”的逐渐打通,使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日趋多元化。因此,传统的同质化学生管理在回应个体价值及管理有效性上越来越吃力。一方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的生源不断多元样化,2018年,中职学生的比例达到了14%左右,来自老挝、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全日制留学生已经有43人。另一方面,在大众创业、“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在学生多样成才理念的指导下,学院确立了“技师型”、“升本型”、“创业型”、“国际化型”共四类人才培养类型。为回应生源结构以及人才培养类型多元化的现实需要,学院确立了分类细化的学生管理方案。一是结合不同生源知识及能力水平的差异,采取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分类编班,设置有差别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采取有差别的教学进度及方式方法。二是在入学之初采取个人申报与学校遴选相结合的方式,为每一位学生制定专属的生涯计划、确定培养类型的方向。同时根据不同人才培养类型的特殊化需要,在培养周期内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如“技师型”强化技能大师的引导、“升本型”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创业型”强化创业项目的孵化与培育、“国际化型”强化中外学生结对学习。

三、以文化人,濡化学生人文精神品质

当前,职业教育“重技术”而“轻人文”的现象较为普遍。从根本上说,职业教育的本体价值在于“育人”而非“制器”。职业教育要培养的“完满职业人”是技术与人文的和谐与统一。文化具有育人价值,发挥文化的濡化作用,是塑造学生人文精神品质的重要途径。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茶类专业办学历史悠久,素有茶类人才培养“黄埔军校”的美誉。学院依托这一历史积淀优势,深入挖掘茶文化中的育人内涵,将茶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构想中,打造学院“思茗”文化育人品牌。一是以美育渗透德育,围绕茶这一主题先后建成了茶圣广场、茶王塔、茶艺楼、茗馨湖、茶文化走廊、三国茶馆、茶博园等茶空间场所以及与茶器、茶服等茶周边产品相关的坭兴陶、壮锦非遗大师工作室,营造形成富于审美情趣的茶文化环境氛围。二是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为契机,先后建成了《中华茶艺》等13门相关慕课,主持、参与完成或在建《百工录:中国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与创新”-陶艺烧制技艺子项目》以及《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茶文化传承创新项目》两个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有效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三是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斗茶大会”、“全民饮茶日”、“茶叶感官评审沙龙”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感性直观的体验“和、敬、怡、真”的茶之精髓。

四、社团专业化,促进两个课堂协调统一

高等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其宗旨是通过职业技能的传授、职业价值观的培养,以职业为中介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活动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教学的第一课堂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完满职业人的培养。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中随意化、泛滥化、娱乐化、商业化的倾向较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社团建设的初衷。针对这一问题,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社团专业化的设想,致力于推进两个课堂的协调统一。一是确立大学生社团差别管理的原则,在场地、经费等方面优先支持发展由某一学科、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生组成的专业社团。经过调控优化,目前学院共有学生社团70个,其中大学生营销学会、茶学协会、园林景观协会等专业社团32个、兴趣爱好类社团20个、体育类社团12个、公益类社团6个,专业社团在数目上占据着绝对优势。二是严格大学生社团的专业化管理,根据《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社团管理办法》,学院先后制定出台了《学生社团年审制度》、《学生社团注销制度》、《学生社团注册制度》、《社团活动质量评估条例》、《社团指导老师换聘制度》、《社团宣传栏管理制度》共6项管理细则,规范社团的注册、审查、质量评估,从而防止社团活动过度娱乐庸俗、挤占社员时间等与第一课堂人才培养相冲突的问题。

五、信息化支撑,提升学生管理的有效性

高度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手段。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学生管理不仅是契合当下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时代“原住民”沟通方式偏好的现实选择,也是克服传统学生管理中“事后补救”的滞后性的需要。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瞄准信息化手段的天然优势,以信息化为支撑,提升学生管理的有效性。一方面,运用新媒体平台改革传统思政教育,构建寓教于乐、互动参与的全新思政模式。学院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在QQ公众号开设“思政教师谈热点”栏目等。同时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建立思政课教师挂钩联系二级学院制度,14位专任思政课教师分别与6个二级学院挂钩,担任思政导师,并适时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推送消息,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学院紧抓大数据发展的前沿科技,加强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以学院统一的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建设为契机,在学生发展大数据层面构建包含学工管理系统、社团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健康运动系统以及门禁系统5个子系统,全方位的学生管理体系。依托实时状态数据,以学业、素养、心理、消费、出勤等为主要质控要素描绘学生发展自画像,并以此为依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问题预测及事前防控。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5C”学生管理模式从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大局观出发,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将理念创新与手段创新有机融合,在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改革成效。2018年,学院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荣誉称号,这是对我院“5C”学生管理模式的高度认可。深耕厚植、开拓创新,方能岁物丰成。我院将继续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