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20条”力振职业教育


发布时间:2019-03-01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广州日报》2019年3月1日

大年初九,新春伊始,职业教育界迎来一则重磅消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下简称《改革方案》)正式对外公布。几天后,教育部又特地召开新春发布会解读这份文件。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份也被业内称作“职教20条”的文件开宗明义如此强调。这样的定位令职业教育界人士为之振奋,有人欢呼: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

  近日,记者围绕《改革方案》,采访了多位职业教育界相关人士。他们认为,推进职业教育应该加大政策力度,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吸引力,扩展技能人才的发展空间。

  数读中国职教:根据教育部相关数据,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已经世界最大。2018年,全国有职业院校1.17万所;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专科招生928.24万人,在校生2685.54万人。其中,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03万所,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59.41万人,在校生1551.84万人,招生和在校生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1.37%、39.47%;普通专科招生368.83万人,在校生1133.7万人,招生和在校生分别占普通本专科的46.63%、40.05%。

  职业教育“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

  多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在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产业生力军。

  但正如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所言,与中央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面临着社会认识存在偏差,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渠道窄;办学特色不鲜明,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平衡,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改革方案》指出,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

  在发布会上,王继平指出,职业教育发展好了,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路径,并有效分流高考升学的压力,避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为深化教育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需要数量充足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职能,对接市场需求、更大规模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创业。”

  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

  《改革方案》从七大方面提出了20条措施,包括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完善技术技能人才激励保障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做好改革组织实施工作等。

  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狭窄的问题一直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改革方案》提出,要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楼旭庆说,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出台了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文件。3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参与改革试点,大多数是学校整体转型,部分高校通过二级学院开展试点。

  楼旭庆透露,下一步,教育部将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一是支持各地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在高校设置工作中更加重视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探索建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推动高等学校多样化办学、特色化发展。二是推动高校招生计划向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倾斜,提高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比重。新增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主要向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倾斜。三是重点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实训实习环境、平台和基地建设,鼓励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的实验实训实习设施。

  今年3月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

  《改革方案》方案要求,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说,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是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途径。

  该试点工作计划于2019年3月启动,从五个领域的证书开始,年内陆续启动10个左右,在部分地区遴选符合条件的院校开展试点,试点的省份采取自主申报的方式确定,试点的院校采取自主申报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的方式确定,未纳入试点范围的省份和院校也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自行开展试点工作。

  王扬南透露,目前计划2020年下半年进行试点工作的总结,为全面实施做好准备,2021年以后在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更多职业技能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1+X证书制度。

  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 落实税收政策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组建了56个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汇聚各方面专家3000多人,搭建起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组织平台。组建1400个职教集团,3万多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广泛开展订单培养、校中厂、厂中校、现代学徒制等。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这方面如果做好了,我们就把职业教育做好了。”王继平的这句话,是职教界人士的共识。

  在世界范围内,老牌制造业强国德国的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备受推崇。《改革方案》提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

  《改革方案》要求,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合作。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改革方案》明确,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条件的,可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人物访谈

  广东职教学会前会长李小鲁:从制度着手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在接受记者采访前不久,李小鲁刚刚递交了辞呈,请求辞去广东省职教学会会长职务。他多年研究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李小鲁认为,这次的《改革方案》抓住了制度这个关键,将给职业教育带来更大推动力。

  记者:您怎样看待这次出台的方案?

  李小鲁: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全力以赴抓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抓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时开始抓职业教育,所以职业教育较快发展也是近十几年的事。

  这十几年的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与社会理解、政策支持、产业需要,以及参与者(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的基本态度和选择密切相关。因此,必须要跳出教育来看其发展。

  这次“职教20条”关注到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是直接面向经济主战场的教育,是与产业状况、技术水平、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同时,它又是平民教育,对于教育公平的彻底实现,具有至关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在考虑问题的视角、思路和立场上,“20条”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说明国家将会以新工作格局和政策框架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20条”还抓住了制度这个关键来谈问题。比如说,关注到职业教育的保障支持体系问题、标准体系支撑问题、资格制度与证书制度的关系处理问题等。所有这些,没有制度化的变革,是做不到的。

  记者:现实中,初中生毕业分流时,较多人的第一选择依然是上普通高中。

  李小鲁:为什么不少人选普高不选职教呢?是跟着政策指挥棒走。这一次再从制度建设上提出明确要求,要予以坚持。

  中国的学生在选择升学分流的时候,选择的依据是什么?是克服担心。因为中国人口多,竞争激烈,升学分流的选择对整个人生多重要!在掌握的职业生涯知识不够充分的情况下,那很自然选择普通教育,而不会选职业教育。

  德国之所以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是因为大家都很清楚,不论是读完博士去做教授,还是读完职业教育,成为高级技师,他们在社会工作岗位、收入待遇等差距并不大。

  所以,解决职业教育的问题要从制度入手。

  一方面高级技工招不到,另一方面又没有人愿意学习和从事这些工作。我认为,现在这个情况在逐步改变。这次“20条”着重在制度上来解决问题,我希望会给职业教育以更多支持和推动。

  记者: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的?

  李小鲁:世界的职业教育有三大类:第一类以法国和意大利等为代表,完全政府调控。第二类是德国、北欧、奥地利等国家的模式,即政府和市场共同参与。第三类,则以美、英、日等国家为代表,让职业教育在市场的变动中发展。如果严重缺乏技工,技工的薪酬马上就提高,博士培养过多,博士的薪酬马上降低。这种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价值规律作用,使得人才价值能够得到合理的调节,以此来调整职业教育的发展。

  现在中国想向德国学习,所以我们要加大市场与政府相互作用过程当中的制度建设,来将这两方面的作用都充分发挥出来。

  澳大利亚的TAFE系统也做得很好,他们有一个职业教育资格框架建设的制度体系,劳动技能的等级证书跟学历证书可以等价互换,比如,初级工相当于大专毕业,技师相当于硕士,高级技师相当于博士毕业。

  方案速览

  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

  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即称1+X证书制度试点。

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

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提高生源质量。

  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

  自2019年开始,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职业院校在10个左右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从2019年开始,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从2019年起,在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探索实施试点工作,制定符合国情的国家资历框架。

  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引导一批高水平工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

  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广州样本

  广州2020实现职教集团专业全覆盖

  个案:90后中职娃 买房买车养两娃

  29岁的温俊南现在是广东仁孚怡邦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家。2010年从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毕业后,短短几年间,这位来自广东普宁农村的小伙子靠自己的奋斗在广州买房买车,娶妻生子,现在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太太在家全职带娃。

  温俊南说,2007年初中毕业后,他曾到一个印刷厂打暑期工,工厂的酷热和单调让他看不到希望。后来一个朋友建议他到广州交校学习汽修。自小就喜欢汽车的温俊南果断来广州求学。

  2008年,一年级结束后,适逢奔驰与广州交校开展校企合作,温俊南经选拔进入了首批订单班。奔驰向学校提供了教材、实训设备等。

  广州交校副校长张燕文介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办好职业教育的不二法门,从2000年左右开始,学校就已和名企开展校企合作,现在已与丰田、通用、奥迪、东风雪铁龙等40家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项目覆盖学校所有专业。

  2010年,温俊南毕业后进入现在的公司工作。他很快崭露头角,2014年,顺利升任技工。

  20多岁的农村小伙在广州买房成家,温俊南的故事极大激励了老家的家长和学生。此后,他们村先后有十多二十名学生来广州交校学习。温俊南还将自己的小舅子也推荐到学校读中职,现在小舅子也进入了一家著名汽车品牌4S店工作。

  举措:

  推动产教融合 组建职教联盟

记者从广州市教育局获悉,2018年,广州市中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下同)44所,在校生8.9万人,每年为广州及珠三角等地区输送人才近3万人。广州组建了15个市级专业指导委员会和6个职教集团,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年均订单培养学生近1万名。广州职教无论教学成果还是教学水平、改革力度都在国内处于领跑位置。广州市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成为全国知名职业院校,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改革开放40年最具影响力的五所职业学校之一。

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广州职教围绕广州支柱产业积极探索新兴专业开发,但中职学校布局专业比较传统,与当前广州的产业转型发展匹配度不够高。接下来,将优化布局,把教育发展、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升级三者融合起来,推动高职院校向黄埔、增城和南沙布局,加快推进科技教育城建设。同时促进教育结构、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发展,组建中高职一体化教育集团。2020年,广州将实现职教集团对所有专业全覆盖。该负责人指出,由于缺乏足够政策支撑,部分企业参与产教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个问题,广州将深化改革,推进“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建立校企精准育人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资源统筹,扩大高职学位供给,推进局属中职学校与市属高职院校对接,形成托管关系、组成教育集团,形成“中高职一体化、五年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广州将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要求,推进组团院校与广州相关产业(产业园区)、相关区属学校组成职教联盟(或职教集团),实现产教精准对接、精准育人。

  业界声音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老师庞柳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的本质更接近,毕业生工作后能更快上手。现在《改革方案》提出要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建议为更好引导企业参与职教,要从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实质支持。

  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校长助理张建辉:2010年我曾到德国培训,对德国的职业教育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德国法律规定职业技术教育纳入国民义务教育,是符合德国国情和民情的。现在中国借鉴德国“双元制”发展职业教育,但有一些产教融合还是有点流于形式。“双元制”关键要有政策支撑。

  某著名汽车品牌校企合作项目负责人张女士:现在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主要还是靠企业付出。但企业需要盈利,如果没有制度、法规去要求,企业参与育人的积极性很小,因为企业也愿意招聘现成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