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真抓实干共育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发布时间:2019-01-21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四川省信息

新年伊始,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荣获绵阳市2018年军民融合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伴随着我国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绵阳,这座曾经为我国锻造出“两弹一星”的城市,在奋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以“争当全国军民融合创新排头兵”为目标,奋力开创新时代绵阳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绵阳职院作为一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一流职业大学为奋斗目标。近年来始终坚持围绕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和军民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积极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围绕绵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作为,加强校企、校地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军工科研单位合作,以推进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走出一条政校企研四位一体化,军民融合特色鲜明,协同创新、联合育人的发展道路,全面提升学校服务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能力,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如何围绕“一个目标、五大行动”绵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绵阳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是该校目前在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方面重点思考把握的问题。近年来,该校在与军工科研单位的合作中进行了有效地尝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军民融合科研企事业单位实施战略合作,共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绵阳职院先后与一批军民融合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多家军工科研单位合作开展人才协同培养,围绕构建“1+13”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体系,制定专业人才个性化培养方案,共育军民融合特色人才。并以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九洲集团、攀长钢集团以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兵器五八研究所、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等军工科研院所、企业实体为主体,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在专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团队建设、“订单式”培养以及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员工培训与技术服务等方面实施合作。2012年,该校牵头组建了以11所职业院校为骨干,60余家科研企事业单位参与,多元开放型的绵阳职业教育集团,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宗旨,探索产学研合作共赢和中高职协调发展机制。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军工科研单位的合作培养,积极为地方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绵阳职院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多家军工科研院所合作,以“活模块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在车间探索“厂中校”模式,分期分批轮换进行生产岗位实践,并将实践教学与直接生产相结合,通过“实训学生顶岗生产、工人技师顶岗教学”,做到生产不断岗、实训和企业生产同步有序进行,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切实增强了学生专业技能,每年完成军品加工1800余种、25000余件,提高产量近40%。仅该校机电工程系一个二级院系每年就有约200名学生赴基地生产实习半年以上,培养的学生多次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并获得大奖,部分学生还提前取得技师等高级技能资格,被留用为正式员工。该校还聘请九洲集团首席技师游洪建在校内建立“游洪建机械加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参与课程教学、实践指导、课程评价,并指导骨干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参与九洲集团关键零组件生产技术攻关项目,提升了专业教师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多方共赢。

三是整合多方资源优势,与军工科研单位联合打造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和关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在此背景下,绵阳职院于2015年与游仙区政府、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五研究所、中国(绵阳)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率先合作创办“富乐绵阳?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按照“集中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分散配置研发生产场所”的建设模式,旨在通过整合政府、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等主体资源优势,为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支持和综合服务,有效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潜能。目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取得重大成效,集中服务区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在孵创新创业项目达到62个,入驻创业企业达到93家(其中科技型企业75家),注册资本总规模突破1.6亿,年产总值超过5000万元,吸纳大学生就业500余人,先后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创客俱乐部、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省级新型众创空间、国家级众创空间等荣誉。

四是加强产学研结合,围绕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绵阳职院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和设备优势,支持该校机电工程系专业教师汤世友创办的民参军企业——绵阳市奇石缘科技有限公司,为企业提供技术、设备、人才支持,助力它快速成长为四川省优秀民营企业。并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自主创新,在传感器和工业控制仪表领域开发生产了一系列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产品,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校企双方还合作成立了“现代检测技术工程中心”,每年接收30名学生参与产品研发及产品试制。同时,共建传感器应用技术创新基地和创新团队,并与建材技术创新基地和团队一同被列为四川省高等学校“校企联合应用技术创新基地”项目和“技术创新团队”,先后共同完成多项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成为校企协同创新的优秀范例。该校还积极承办军工科研院所、企业的技能培育及比赛,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职工数控加工技能培训及比赛;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职工钳工、焊工技能比武等,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能力。

    下一步,该校将以推动绵阳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为使命,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深化专业结构调整与布局,建设与四川“5+1”现代产业体系,绵阳“686”重点产业、“1+13”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体系高度契合且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群;加强统筹管理,不断改善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与军民融合科研企事业单位合作的高层次化、集团化、规模化和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在奋力开创新时代绵阳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中找准位置,拓展功能,在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和西部现代化强市建设中发挥作用,贡献绵职力量。(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刘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