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带一路”培养国际化“工匠”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非职教合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8-12-10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8年12月10日第8版

今年是中国与南非建交20周年。在12月3日举办的中南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上,中南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方主席发表讲话,鼓励有实力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到南非开展职业教育,实施好援助南非职业培训学院升级改造项目。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信院)作为高职院校仅有的代表受邀参加此次会议。从2017年开始,该校先后与南非工业和制造业培训署(Merseta)合作首创“实习+实训”留学生培训项目,成立跨境三主体学院,服务当地工业转型升级,走出了高职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常信步伐。

定位、移动、切削……在苏州博众精工科技集团公司的巨大车间里,来自常信院的南非学生Lihaam Hendricks正与40多名同学反复练习着三轴数控铣床的操作技巧,这是Lihaam Hendricks在中国实习期间平凡的一天,却正书写着中国与南非建交20年来双方职业教育合作崭新的一页。从2017年开始,常信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南非工业和制造业培训署(Merseta)合作开启了“实习+实训”留学生培训项目。两年来,141名南非学生来中国进修高端技能,将“中国创造”带回祖国,服务当地工业转型升级,而这仅仅是常信院南非职教合作的开始。

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设立中南职教合作新模式

“在中国,我能明显感受到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所带来的巨变,而南非,却尤其缺乏人工智能、3D打印、物联网、纳米技术、自动化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在今年1月由常信院承办的中南职教合作磋商会上,南非工业和制造业培训署署长PATEL博士曾坦言,一方面,受惠于“一带一路”倡议,截至2017年底,中南双边贸易额达291.7亿美元,中国对南非投资累计已超过250亿美元,另一方面,南非却有将近83万个高技能岗位无人胜任,中南产业合作与发展面临着技术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

国家教育部门要求高职院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教育“走出去”方面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尤其是国家示范校等高水平高职院校,要有更大的作为。常信院校长周勇表示,作为始终专注于信息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相关人才培养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常信院的国际化发展之路从很早就开始迈出,通过紧密对接“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努力,近年来,该校陆续获评“江苏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2017年国际影响力50强”等称号,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基础日渐雄厚。

2017年初,了解到南非当地中资企业的实际需求,经过远赴南非当地的实地调研和由双方政府部门牵头的反复磋商,常信院与南非工业和制造业培训署联合首次设立了留学生技术技能培养公派项目。万事开头难,项目起初的推进并不顺利,“怎样契合当地师生的实际需求设置培养方案,怎样为南非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好包括条件、场地、后勤在内一系列的配套服务,都需要校企之间不断地协调并提出务实的举措。”该校副校长眭碧霞表示:“办学的国际化是高水平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必须从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配备到校企合作做好综合改革。”为此,学校组建专项团队,跑企业、找资源、定方案、配师资……攻下了阻碍项目推进的各个难关。当经过申请和南非高教部专门面试的首批89名南非本科学历公费留学生来到学校后,校园里不仅增添了人文景色,学生们更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为了让南非学生学有所成,学校为他们量身定做了项目化教学与实境实习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培养模式,这在以往的高职院校相关培养工作中是鲜有案例的”。根据该校南非留学生实习带队老师宋波的介绍,这批学生先在该校机电工程、电气自动化、软件工程、网络通信工程4个专业进行半年的项目实习,又在苏州博众、南通中天科技两家企业进行半年的企业实训。“实习+实训”,让学生们真正进入中国高职教育模式,融入真实工作环境,技能水平得到了高效的锤炼。Jakovljevic Zivojin是一名毕业于南非东艾古莱尼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专业的高才生,但当进入中国500强企业实习时,仍感到“震撼”,他说:“在家的时候只知道中国有成龙、有功夫。在常信院的学习和中天科技的实习,让我接触到先进的技术、感受到大公司的管理。这是我在南非从来没有看到过的。”除了学习技术,Jakovljevic Zivojin还爱上了中国的文化,他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叫“左大宝”,“常信的校园里多了我们的身影,我们也增添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我们是中南友谊的见证和桥梁。”目前,常信院2018年南非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也已开始。由于第一期学生均已在企业就业,并获得企业一致好评,今年项目一经启动,就得到了当地学生广泛的响应,经过严格遴选的52名南非学生于今年6月来到学校,即将完成前半年的校内实习。受到激励,该校也正在积极探索着与南非职教合作的下一步。

发挥政校企协同优势,打造中南职教合作新版本

“如果说南非留学生到中国来接受技术技能培养是我校中南职教合作的1.0版本,我们目前正在打造将学校开到南非去的2.0版本。”在周勇规划的蓝图里,从引进西方优秀教学资源到输出专业、课程、师资、教学标准,是常信院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趋势的重要转变。2018年1月30日,学校与智能制造领域知名企业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非中国文化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三方携手签约成立“常信院南非博众学院”,拉开了常信院南非职教合作2.0的帷幕。

作为跨境三主体学院,插上中南合作翅膀的“常信院南非博众学院”,始终围绕政校企协同的职业教育特征开展建设:学院初期主要聚焦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培训,设有“国内中心”和“南非中心”。“国内中心”由常信院负责建设,博众精工科技集团公司参与建设指导,并提供技术人员资源;“南非中心”设立在约翰内斯堡,常信院负责专业、课程、师资建设,并牵头制订培训标准,博众精工负责设备投入和实训师资建设以及操作规程制定,南非机构负责与南非政府、学校的协调、师资和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的组织安排及培训证书在当地的认证。

在三主体架构中,企业走到教育的前台,扮演了重要的作用,“作为走出去的企业,我们十分希望能够招聘到当地大学的优秀毕业生、职校生,但是受限于当地的人才培养条件,人力资源成为制约公司在当地进一步发展的短板。”博众集团北京凡赛斯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志敏认为,我国职业教育的经验、当地政府机构的资源和企业本身的设备、实训条件相结合,让走出去的企业看到了大规模招聘当地技术人才的希望。当然,作为协同办学的中枢环节,常信院也在大力实施高层次国际化师资培训及专业动态调整等措施,拼接南非职教合作2.0版本的每一块拼图。目前,“博众学院”的场地准备、首批设备运送安装及师资选拔、课题体系设计已接近完成,将于近期启动试运行。

扩大教育合作影响,续写中南职教合作新篇章

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国与南非职业教育合作的作用?从与南非工业和制造业培训署(Meseta)合作伊始,常信院就没有停止这一思考。在范围上求效应,在深度上写文章,是该校交出的答卷。

在范围上求效应,就是扩大中南职教合作范围。2018年初,中国教育部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南非工业和制造业培训署联合中南58家单位发起成立了“中南职业教育联盟”,常信院作为首批成员参与其中,在12月3日举行的中南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上,“中南职业教育联盟”项目作为教育领域成果案例在会场展示,得到了与会嘉宾的高度关注,常信院的南非职教合作探索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积极回应。

在深度上写文章,就是发挥人才集聚优势,对中南产业合作前景及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做前瞻性研究。为此,由常信院联合中国与南非产业研究专家、政府人员和重点企业,发起的“中国—南非产业合作与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应运而生,目前该中心已引进了包括南非科学院院士在内的6位中国、南非高校研究人员,聘用了30位校内外兼职研究员,初步组建起专家库,承担4项委托课题,聚焦南非人文历史、经济政策及与中国产业、职业教育合作的第一期研究成果已初步形成。

“以‘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为纽带、‘常信院—南非博众学院’为基地、‘中国—南非产业合作与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为智库,常信院正在以自身为媒,不断拓宽中南职业教育合作领域,推动职业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向纵深发展。面向未来,我们有充足理由相信,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南职教合作会有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周勇说。

(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