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付出 用心浇灌 做一位有情怀有品格的教育者

——记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施亚齐


发布时间:2018-09-19 浏览量:

“他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老师”,他被学生这样真心喜欢着;“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事们这样尊重着他;“学院能有这样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核心教师,是学院的幸运与骄傲”,领导对他的工作赞赏有加。

作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只问奉献不求回报,用真心付出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用敬业专业得到了同事们的爱戴,用勤勉踏实收获了领导的肯定。

当记者请他讲讲自己的故事,他说的不是学生就是专业建设。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学院的专业建设才是他最关心的。

125A0831_副本.jpg

“他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老师”

他刷新了大学班主任的打开方式

2015年,学校与部队加强合作,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开设了通信技术专业士官班。对于士官人才的培养,学校十分重视,必须要选派最专业的老师参与士官班培养的全过程。

“施老师是通信技术教研室的教研室主任,这个专业是他带领大家一起创办起来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责任心强,敬业踏实,通信技术士官班同学们的专业学习的交给他,我才能放心啊。”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戴月虽然知晓施老师肩上的担子已经很重了,承担着好几个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兼顾着学院实训室建设的项目负责人,同时还是学院重要赛事的指导老师,课程教学、专业建设、大赛指导……这些工作已然很艰巨了,但当戴院长跟施老师说起这个任务后,施老师毫不犹豫地应承了下来。从那以后,施老师成为了通信技术士官班的专业课老师兼班主任。

“施老师刷新了我对班主任的认识,刷新了我对大学老师的认识。”周鑫浓说,以前在高中时期的时候老师算是管理很严格的,来到了士官班,遇到了施老师,周鑫浓发现,大学班主任的管理居然更严格了。

“别人都说一年见不到班主任一次,我们的班主任呀,就跟大宝一样,是天天见”,说起这个班主任,与其相处两年的16级通信士官班的孩子们个个称赞,“施老师比高中班主任都跟得紧,不管是专业课的学习还是体能训练,甚至是衣食住行都关心,面面俱到。”

“李航这个孩子勤勉踏实、做事认真,就是有时候会有些固执”“徐少帅呀,聪明又灵活,就是玩性很大,喜欢到处溜达”“姚雨辰的眼睛刚动过手术,记得一定要控制看手机看电脑的时间啊”“习旺斌的专业能力确实不错,但注意要各方面均衡发展,体能训练也不能放松”……16级通信技术士官班班长徐少帅说,“我们班48人,每位同学的性格、成绩、家庭情况,施老师都了如指掌,这个能力我们是真佩服啊!”

其实,谁都没有超能力,施亚齐也不例外。这个让同学们无比佩服的超能力都是施亚齐一步步走出来的。

从担任士官班班主任开始,只要当天有课,施亚齐早上六点准会出现在士官班的训练场,查看同学们的训练情况;只要情况允许,施亚齐都会在同学们晚自习结束后去学生宿舍跟学生们交心谈心。“百善孝为先。大家12月就要入伍了,一定要珍惜十一假期,回家后跟爸妈好好说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孝顺的儿子”,前几天,施老师专门去宿舍跟大家说了一下十一假期回家要注意的事情,包括提前买票、在家要尊重父母等等。

“在施老师的督导下,我们班现在上课已经形成了不玩手机的习惯了,也没有人睡觉打盹儿。”16通信技术士官班刘佳雄说,一开始,是上施老师的课很听话,后来,上别的课程施老师也会来巡查,会现场没收手机并耐心劝导。“面对上课睡觉打盹儿的同学,施老师并不是铁血管制,而是耐心了解,并找到原因,最后督促我们形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从源头解决问题。”所以,对于施亚齐的管理,同学们都很服气。

李航说,我们对施老师的感情很复杂,既敬畏又喜爱。

刘佳雄还说,“施老师对同学们很关心,但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同学们说,施老师有老胃病,在课堂上犯过好几次,疼的汗珠直冒,大家都劝施老师回去休息,“但他总是会忍痛支撑着直到下课,我们都特别心疼。”

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他没有大家惯性思维中的专业教师那般来去自由如风,而是每天扎根在校,在教研室、在课堂、在实训室、在训练场、在宿舍……在同学们的身边。施亚齐说,“很荣幸能成为为通信技术士官班和地铁订单班的班主任,‘跟班’的工作比其他教学工作更贴近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也让我的人才培养经历更完整更全面,更好地因材施教,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

在施老师的眼里,学生的成长就是他生命价值所在和快乐的源泉。

125A0842_副本.jpg

 

“我们是他的学生,也是他的孩子”

他对学生倾注爱与真情

“‘咸伙计’不止解除了我们身体的疲惫,更滋润了我们心田啊”,17级通信技术士官班同学万超在接到施亚齐老师大老远送过来的饮料时,这位小硬汉心头一紧,眼眶都有点湿润了。“施老师真的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的。”

原来,正值学校士官班学生暑期实训,同学们每日在武汉的高温烈日下刻苦训练。施亚齐说,老看孩子们买一些碳酸饮料,既不解渴对身体也不好,咸伙计对于体能消耗大的同学们来说有一定缓解作用,他便借了姐夫的面包车,把车座都卸下,驱车来回100多公里前往青山区,自费为同学们运回了一车“咸伙计”,给学院士官班的每名同学发了三瓶。“孩子们训练辛苦,天气又热,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我宿舍还留着一瓶,舍不得喝,想留着作为珍贵的记忆”,还有三个月就要启程入伍的徐少帅说,“等到离开校园的时候,施老师一定是我最舍不得的”。

“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整个世界,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寄托,所以我不能放弃一个孩子,不能辜负一个家长。”施亚齐说,今年开学朋友圈流传的这句话深切地表达了他的心声。

与施亚齐一起搭档管理士官班的辅导员倪泽龙还记得,15级士官班的张楷文同学刚入学时,因为士官班的学习生活相比于自己高中时的生活而言节奏快压力大,暂时无法适应,产生了退学的意向。当天晚上九点,施亚齐从家中赶来学校,与张楷文交心谈心,说专业、谈岗位,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说学习机会的不易,谈如何学习和以后走出社会的情境,并跟张楷文的父母联系,“施老师跟楷文的父母谈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张楷文坚定了继续在士官班学习的决心,父母全力支持孩子在学校学习。如今,张楷文顺利完成学业和训练任务,光荣入伍。

“施老师其实有两面呢,工作中很严肃,生活中很亲切。我们对施老师也有两面性,既敬畏又喜欢。”学生李航说,敬畏是我们尊重他,尊重他的学识,尊重他对工作的严谨认真;喜欢他真心地对我们好,真心为同学们着想。

施亚齐在生活上给孩子无限关爱,在课堂上却无比严格。

“我们的课堂上没人睡觉、没人玩手机、没人开小差,开始是因为不敢,后来是听了施老师的劝导觉得不应该。”跟着施老师学习了两年的16级通信技术专业的姚雨辰说,施老师开始是对同学们很严格,说明班规,上课有上课的规矩;之后就会跟同学们讲道理,告诉大家专业学习的重要性,让大家从被动学到主动学,所以我们班的班风很好。

“施老师鼓励先进带后进,让成绩靠前的同学与成绩靠后的同学结对帮扶。为了给我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施老师将我们的实训室全天候开放,并随时解答我们的问题。”刘佳雄说,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上,施老师花了很多心思。“施老师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与大部分老师们组队考核不同,每次考核都是一个个来,绝不让人蒙混过关。”

施亚齐认为,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专业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太重要了,是学生们毕业后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所以必须督促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本领。

去年12月,施亚齐所带的第一届士官班——15级通信技术士官班的43名同学通过体能和专业的双重考核,光荣入伍。今年暑假,学校校长王进思、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戴月和施亚齐一起前往北京为同学们颁发毕业证书。在与部队领导们的沟通中得知同学们表现优异,施亚齐很开心,“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啊。”

125A0903_副本.jpg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老师,学院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他是任劳任怨的专业建设者

近几年,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师生在全国、全省、各行业的各类技能比赛中摘金夺银,学院大赛成绩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为学校摘得了荣誉。

说到这些成绩,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戴月感慨良多,“这些成绩的取得并不在于一朝一夕,而在于我们学院老师们数十年如一日的辛苦付出。”

戴月院长说,施亚齐是学院发展的中坚力量和重要参与者。对于施亚齐,戴月院长除了感激还有愧疚。“施老师为学院付出了太多太多,学院成长的每一步都凝聚着他的汗水。”在专业建设上,施亚齐是专业建设负责人;在实训室建设期间,施亚齐是项目负责人;在课堂教学上,施老师承担着巨大的工作量,每年承担着学院核心课程的1000多个学时的教学任务;在教学管理上,担任地铁订单班和通信士官班的班主任;在技能大赛上,担负着重要赛事的主要指导老师的职责。所以,201620172018三年的时间里,施老师基本上没有假期。

今年暑假,实训室建设与士官班的训练占据了施亚齐的全部时间,每天从家里来回学校一个半小时,与平时上班无异。其实按照学校的值班表来说,士官班的训练施老师只需要值班2天,但他却天天陪着,“我要时刻关注同学们的情况,这样才能更好的制订相关的考核标准。”原来,与部队联系,了解部队需求,沟通专业学习情况,沟通学生训练情况,都是士官班人才培养计划制订者施亚齐的重要任务。“士官班人才培养方案前后修改了六、七次,我要时刻关注同学们各方面的动态,才能制订出最合适的方案。”

“施老师务实、踏实、创新,把专业发展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做,培养出了一批批企业满意、部队认可的学生。”戴月院长说,他总是公而忘私,总是抽不出时间去参与职称评定、个人奖项的资料准备等事情,付出颇多收获甚微。而施亚齐却说,“把学生培养好了,专业建设好了就是我最开心的事。”

 

记者手记:“施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感谢您对我们的谆谆教导与辛勤付出,愿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每年教师节,施亚齐都会收到来自祖国各地同学们的祝福。施亚齐的真心付出获得了同学们的真诚爱戴。

作为二十世纪90年代从村子里走出来的第一名大学生,施亚齐对读书改变命运有着自己深刻的感悟。他说,“一个孩子能够进入大学读书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就是全家的希望,被全家给予着厚望。”所以,施亚齐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每一个孩子都很重要,我们要尽全力将他们培养成才。”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者的使命,从教14年的施亚齐有着自己的见解。“说实话,进入高职的学生有一部分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利者,有一部分是在高中阶段就觉得自己成绩不好放弃学习的学生,在学习上,他们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面对学生身上进校就携带的特殊“烙印”,施亚齐做的第一步就是为同学们树立自信,去除印记。“为同学们讲解专业,带同学们了解社会,告诉同学们读书的意义,为同学们指明前方的道路,让他们不再迷茫。”接下来就是持续的指导与陪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了“施亚齐式”班主任的工作模式。在清华大学,重视班主任工作的优良传统已经延续了六十多年,鼓励和支持教研系列长聘教授、副教授担任本科生班主任特别是新生班主任,以加强对学生学术志趣的引导和为人为学规范的涵养。如今,“一届班主任,一生师生情”已成为很多清华师生的心灵共鸣,班主任也成为了毕业生返校时最先看望的老师。

采访结束,望着施亚齐朴实的身影,回想着同学们对老师的赞许,记者似乎看到了高职教育的新希望。试想,如果在施亚齐的引领下,有更多老师以他为榜样,像他一样,与同学们朝夕相伴,在求学过程中为同学们持续提供关怀和指引,那么,每个孩子都会有光明的未来,每个家庭的希望都会变成现实,高职教育的价值也将最大程度地实现。这样的话,该有多好啊!(马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