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课搬进贫困村——广科院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体察民生纪实


发布时间:2018-07-11 浏览量:

暑假来临,如果给你十天时间你会做些什么?有人会选择去临近城市旅游,有人会选择与家人团聚,有人会选择在家煲剧玩游戏,有人会选择到图书馆充充电,有人会选择兼职赚点零花钱……而在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科院”),却有一群大学生选择上山下乡去扶贫,体察现实社会的人情冷暖,寻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真谛,品味政府干部和贫苦群众的血肉情怀……

 图片1.jpg

时代要求,呼唤这样的选择     

6月26日—7月5日,广科院人文学院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在珠海新思路广告有限公司的合作下,在珠海扶贫办的支持下, 16级自媒体平台综合实训课,从学校课堂,搬到贫困山村,体验知识与运用转换。 

烈日炎炎,酷暑难耐。一群充满青春朝气的“90后”大学生来到了茂名市电白区。他们先后深入塘涵、海丰、架炮、田面等7个村,走村串户,采访扶贫干部,了解帮扶企业的难处与善举。为当地的农家产品及特色产业的开发和商品增值,支招献策,给乡亲们送去脱贫的勇气,给扶贫干部信心与力量。

他们白天采访拍摄,晚上点灯熬油,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在媒体平台大显身手。通过学校官网、自媒体、朋友等平台,先后发布典型人物新闻《他为贫困百姓解心酸——扶贫干部刁初辉二三事》《有个爱情故事讲给你听》,推出贫困村特色农产品《你与幸福只差一枚海鸭蛋》《干吃不胖,美味担当原来是它!》、《小林深处闻蜜香》作品13篇,现场视频《寻味海丰》和花絮照片近100幅,综合报道《90后走进贫困村精准扶贫》等3篇。他们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全面实现小康目标“一个都不能落下”的指示,落实到精神文化扶贫的实际行动。

学生渴望,走向社会的选择

图片2.jpg

在组建学生采访团之初,该专业有80多名同学报名,占总人数一半以上。经过遴选,最终确定30名同学。没有被选上的同学,感到非常遗憾。有的同学主动提出,“如果老师同意带我们,费用我们自己掏”。他们之所以积极踊跃报名,主要是想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水平,以及在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明年毕业后靠现有本事,能否满足自己的美好愿望。正是怀着这些憧憬和疑惑,他们自告奋勇到贫困山区走一遭。

6月27日中午,“扶贫小分队”经过近4小时的颠簸,一路风尘,一颗颗激动的心汇聚到在茂名市电白区,开启扶贫采访之旅。

这些未出过校门的大学生,真的有能力为村民脱贫助一份力吗?如何深入了解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如何发现扶贫的成功经验?如何捕捉、精准挖掘人物典型?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都成为同学们此次实训事先考虑的重点。

初入贫困村,领略新课堂。乡村的生活是怎么样的?那里的人们是靠什么来维持生计的?第一天,同学们怀着好奇心走进塘涵村。当同学们看到一条条崎岖不平的乡村小路,一座座破落的砖瓦房,不禁发出感慨,“穷,是真的穷啊!”

图片3.jpg

困难远比想象的多。这次实训,不是书本知识讲解,也不是简单的课堂作业,而是真枪实弹,智力与能力的拼杀。有同学回忆说:“虽然我们把扶贫工作设想得很美好,可是一到扶贫地点,就有些乱套了。”晦涩难懂的方言、现场状况的多变、农产品特性不明显,一些行业术语和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等问题接踵而来,事先准备好的提纲派不上用场,出现不会问,不敢问,不知道问什么的尴尬场面。这时,有经验的老师及时出来“救火”,非常有条理地指导同学们记录和拍摄。

第一天的走访结束后,同学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们一致认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难题,课本知识无法做出解答,只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行动给出答案,学习在路上,实干出真知。”当晚,各小组会总结经验,认真分析讨论采访细节,思考老师启发引导的写作路数,突然感觉“脑洞大开”,有了方向。第二天,采访海鸭养殖场很顺利,不论是拍摄选取红树林中海鸭的自由窜梭嬉戏,还是抓拍海鸭在滩涂掘食虾蟹,也不论是“海鸭蛋与普通鸭蛋的区别”,还是献策“如何借助网络销售海鸭蛋”,句句入木三分,环环扣在点子上。与前一天相比,他们自信、淡定了不少,一个个俨然行家里手,经验丰富的新闻记者。

人才培养,催生明智的选择

图片4.jpg

为了进一步帮助村民做好宣传,拍出海鸭蛋鲜美的效果,老师们决定拍摄“生吞”海鸭蛋细节。看到同学们抱有顾虑,不敢尝试,老师以身作则,毫不犹豫拿起了一个海鸭蛋,对着镜头一口吞下,并说:“有些东西你去不尝试,永远不知它的滋味怎么样!”在老师的影响下,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把品味海鸭蛋的鲜活画面,记录给无数的消费者。老师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同学们。大胆尝试,敢为人先,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不是停留在课堂上说说而已,必须体现在作品中,让别人看到不一样内容的真正含义。

图片5.jpg

白天在烈日烘烤下采访,晚上回来,同学们围坐在一起,整理采访笔记,收集录音资料,总结经验,集体讨论选题,为下一天的采访报道做策划,他们都希望接下来的采访能够越做越好。令人感动的是,“有时通宵到四点多。怕自己犯困,提前买了些吃的喝的,实在撑不住的时候,就去洗漱冲一冲,让自己清醒清醒,之后,又回到那个思考、讨论的状态中。 几天来,步伐和心跳一直在走访的路上。遇见不同的人,聆听不同的声音,虽辛苦却也收获满满,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里的喜爱……”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骄阳似火的季节,广科院的大学生,满怀希望而来,满载收获而归。他们感受着实训的魅力,在体验中不断成长。

图片6.jpg

思想决定行动,现实转变观念。在几天的采访中,同学们听到了贫困者的曲折离奇诉说,读到了扶贫干部忘我拼搏的感人故事。他们改变了从前对干部官僚腐败,不为百姓办事的不好看法。他们看到扶贫干部的皮肤在阳光下格外黑亮,不禁感慨:“虽然村里还很多人没有脱贫,但他们都在为脱贫而奔忙。”通过与贫困村民、扶贫干部的零距离接触,同学们切实体会到了什么是社会责任感,其意义是课堂上所不能收获的。

特别让同学们挥之不去的一幕:当同学们与扶贫干部刁初辉采访完上个世纪50年代患麻风病、常年与世隔绝的蔡启富、罗美英,准备离去时,“90岁耄耋老人手拄竹竿,伫立门前,久久目送我们远去的眼神和情景,那真叫刻骨铭心!”

经过对比,同学们感慨道,“与这些弱势群体相比,自己是幸福的。我们有完整的家庭,有健康的身体,有风吹不到,雨淋不到的房子,我没理由不努力为他们做些什么,用自己的能力为贫困的人创造些财富。”

通过与当地扶贫干部的不断交流,同学们发现:少数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依然缺乏责任心、进取心和奋斗心。看来,“扶贫必须先扶志,治贫必须先治懒。”

教学需要,校企多赢的选择

“脚踩泥土才知道深浅,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平常枯燥的理论学习中,很难做到“知行合一”,在此次扶贫实训中,同学们充分发挥了敢说、敢担、好学、好写、能熬、能扛等良好品质。同时他们也找到了问题短板:缺乏实战历练,采访跟不上节奏,以及不能“一问到点”等。接下来,他们将找准方向,完善自身,提升综合素质。

这次实训是师生们共同打造出的一次别开生面的课堂,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们,用自身专业知识为地方脱贫出谋划策,以一系列实际行动助力贫困村。通过与乡村、村民、村干部的零距离接触,他们体会和感悟到了什么是社会责任感,其意义是课堂上所不能收获的。这为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他们,注入一针强心剂。

实训结束返回路上,珠海驻电白扶贫工作组刘其峰主任发来微信:几天来与广科院网传专业师生建立了良好关系,希望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找到学校与企业、政府合作的切合点,三方合作共赢,更希望同学们可以从中得到锻炼、有所收获,在求学路上走好每一步!

珠海市委办公室派驻电白扶贫工作组李领导在微信上感谢同学们此次精神文化扶贫之举:所有老师同学们好!电白一行辛苦了!

珠海新思路广告有限公司新媒体运营总监钟杰对本次校企合作的感言是:第一,在较短的时间内走访了7个村,而且对各村均形成形式多样的报道,有扶贫故事,有产品推文,有视频作品等,这些工作需要的人力是比较大的,如果单靠企业的一已之力,恐怕难以为继。第二,在学校发布的推文、视频内容,欣喜地看到有质量非常不错的作品,里面有很多视觉及思路,给企业很多的启发;第三,人才储备库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合作,企业增加了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了解。

校企合作处于一个非常矛盾的时刻,要实现多赢,资金是主要问题。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拿出务实的政策智慧,给它一个向好的作用力,把更多的企业争取到我们这边,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校企合作的故事做鲜做活!

人文学院李双芹院长在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态度上非常明确:“光在学校教理论不行,要把学生拉到社会上去,通过实战,检验教学质量。成功与否的出路,就是在校企合作上实现互补。”而这次政、企、校三方之所以一拍即合,正是由于李院长看中了后者的“新血液”。

图片7.jpg

此次实训的圆满结束,三方精诚合作,收获多多。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契机,所见所闻不仅引起了他们深深的思考和心灵的转变,也使这个世界正变得润泽而生动起来。对老师来说,别开生面的课堂,是一场成功的教学试验,丰富而饱满。

有一种温暖,叫扶贫;有一种责任,叫行动!这次网传专业师生集体下乡搞实训,可以说,在精准扶贫路上我们没掉队!

(编辑: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罗樱樱 撰文摄影:纪力锴、冯美欣、郭沁楠 指导老师:殷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