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打造素质教育升级版 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


发布时间:2018-06-26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8年6月26日第11版

 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代表团队高水平发挥,勇夺银奖,成为全国获得银奖的4所高职院校之一。

    近年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回归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需求逻辑,以双创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总抓手,构建了“精神、意识、能力”三位一体的学生双创教育体系,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科技服务反哺教学的协同机制,打造了素质教育的升级版。

系统设计,构建一条主线,明晰两个目标

    系统设计、稳步推进,夯实教育教学和人事制度改革基础,更新理念、加大投入,推动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以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丰富双创实践活动为辅线,提升学校文化为隐线的“一主一辅一隐”的分层分类双创教育体系。明确了双创教育的双“125”目标,即全部学生具有创新意识,20%的学生具有创新精神,5%—10%的学生具有创新能力;使全部学生“明其理”,对20%有浓厚创业兴趣的学生“增其能”,对5%左右创业意向明显并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扶其业”。

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优化调整专业布局。围绕“培养交通一线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总定位,回应社会需求,全面分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粤港澳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重点对接智能制造、船舶、轨道、信息等产业发展,采取淘汰、合并、改造、新增的方式对专业进行调整,形成了“公路、水路、轨道三路引领,机电信息、经济管理两翼发展”的专业布局。建构了“动态调整、分类发展”的专业群内生式发展动力机制,提高了专业竞争力,近3年新增国家教学教改专业两个,省级重点专业18个,省级品牌专业14个,为深入开展双创教育打下基础。

    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自2015级开始,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培养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写进所有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职业能力分析中细化不同专业(群)双创素质和能力要求,在课程转化中将学生双创能力培养融入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推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学校文化与双创实践融合”的两个融合。

    搭建双创与素质教育融合课程体系。学校将通识教育课划分为思想政治类、创新创业类、体育健康类、交通运输类、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与人文社科类等6个模块,促进学生思想品格、身心健康、创新创业几个方面同步发展,巩固基础,拓展潜力,搭建“二功能、三性质、六模块”的双创与素质教育融合课程体系。同时,在全校范围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创业就业指导”等启蒙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通识课,开设专业群基础课程、跨专业跨学科的交叉课程、技术前沿课程,对有明确创业意愿、希望创业的学生开展“专门化”创业实践课程或培训,提升这一部分学生创业实战技能,培养实际创办企业的能力,对其“扶上马,送一程”。

搭建双创教育实践活动平台,努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建设“3+1”双创平台。学校搭建实训室、科技平台、创业实践基地等校内外双创实践平台,建立技能大师室、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基地,加强学生技术技能训练,锻造创新能力,培其能扶其业。同时,通过课室改造,推进小班教学和一体化教学。

    举办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学生社团、活动项目按照国家、省级、校级进行分级,按照技术技能比赛项目、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分类建设、指导学生参与。以全国职业教育活动月、学校科技文化节为载体,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以院、校两级方式开展专业竞赛活动,专业全覆盖,学生参赛率超过90%。

    全员育人指导实践活动。按照新生班级学业导师配备率100%,学生学习型社团指导老师配备率100%,参加国家、省、行业科技创新竞赛等指导老师配备率100%的三个100%,实行“时时、处处、人人”开展双创教育。

做强应用技术服务,创新科技反哺教学协同机制

    开放聚源,开展立地式技术服务。明确高职姓“高”,科研是教育教学的源头活水,是校企合作的关键纽带,确定了“搞活三池水、完善两条链、历练一批人”的“321”科技工作方针,对接行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需求,以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开发、二次集成开发为主攻对象,解决科技与生产的“最后一纳米”问题。

    构建团队,搭建平台。搭建省、校二级科技服务平台,使科技平台集专业、服务、育人为一体,成为技术策源地、孵化器和推广基地。以两个省级平台、6个校级平台为依托建设特色团队,加强各二级学院、各专业之间项目协同,形成发挥优势、专业互补、资源整合、协同发展的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路径,发挥技术集成和培训服务优势,使学院成为区域交通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术技能提升的“充电站”。

    创新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深度融合的技术研发与产品推广服务机制,形成了“企业出题、学校组织、师生研发、引领企业、培养学生”的产学研用协同科技服务范式,构建了学生全程参与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的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轮机工程师生团队,近两年依托省级“两中心一平台”,以“导师—项目—团队”模式,吸纳58名学生参与,承担技术研发项目25项,申报学生专利24项(已授权18项),跟随项目转化就业12人。

培育典型,示范引领,创新创业硕果累累

    几年来,学校一直本着“扎硬寨、打呆仗”的战略方针开展双创教育工作,不求急功,但求实效,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学校创新创业成果斐然,走出了一大批双创明星。“广交优品汇”(超市)项目团队,年营业额达到500多万元,团队成员林杜嘉荣获首届世界青商大会“2017年度优秀青商”称号;衣谷传媒团队,承接了包括中央电视台、地方卫视和电视台、企业形象宣传等多档节目的拍摄和服务工作;“视途科技”团队参加了全国“建行杯”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赛银奖;广州奕航科技有限公司在智能交通控制、交通安全与运载工具能效监测管理等方面拥有50多项国家授权的技术专利,为国内20多家交通、物流和港航企业提供技术与产品服务,与合作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中心4个。

    2016年、2017年学校连续两年入选“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院校”,2016年成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受到广泛关注,辐射与示范作用正在不断增强。

    (廖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