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建筑职院工匠教师们说:“要对得起学生对专业的期待”


发布时间:2018-05-22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

    一工刀下去,一片长方形的红砖被精确地裁成理想的块型;一眼看过去,一堵立面墙的正与歪尽收眼底;手指轻轻一拃,估量出来的尺寸与钢卷尺量过的所差无几……在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技术是很多教师手底下最基础的手艺。他们进到课堂里能讲、下到工地上能干,他们常常自嘲:既做教书育人的细活,也做水泥瓦块的粗活;既是教师,也是工匠;既讲理论课,也领路手艺人。

    一纸设计见乾坤

    见到白文福时,他正拿着厚厚的一沓住宅建筑工程设计图,细细地看着。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各种图纸、书籍以及尺子、铅笔、绘图工具等,把他整个儿包围了起来。但他沉浸图中,好像并没有感觉到空间的逼仄。

    白文福是青海建筑职院建筑与环境艺术系教师、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建造师,他是学院建筑·设计教研室主任,主讲建筑设计专业。从业25年来,他设计过无数张建筑工程图纸,规划过无数楼房、庭院的装饰装潢,教出一批批扎根建筑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无论是设计还是教学,“精、细、深、新”是他给自己打造的品牌。

    “这是二年级学生的设计。能够把农村的庭院设计成这样错落有致、功能齐全,可以算得上是比较好的作业了。但里面的字体运用、细节构想还有很多不足。”白文福指着一张由学生设计的“农村住宅庭院内室设计图”对记者说。

    建筑是美的艺术。在白文福眼里,图纸就是把美成功变现的第一道关。白文福说:“对学生而言,这些不过是一次次的作业,不会真的用到建筑工程上去。但我们就是要假题真做,让学生转变理念、转变角色,把自己当成未来的建筑设计师,从专业的角度、美学的角度、实用的角度、环境的角度综合掌握图纸的设计。3年后他们必然是要走上社会的,那时,完美的图纸就是建造一流工程的保证。”

    青海建筑职院是一所拥有近40年历史的学校,被很多人誉为青海建筑行业的“黄埔军校”,省内约80%的建筑行业从业人员都是从这里毕业或者受过相关培训的。在诸多专业系类中,建筑与环境艺术系是青海建筑职院的核心系部,白文福所授的建筑设计专业更是学校的王牌专业。“既是‘王牌’,我们就要对得起这个称号,对得起学生对这个专业的期待。”白文福常对身边的人这样说。

    白文福始终坚持“怀抱理想,心存善念,坚持奉行”的信念。每每上课或带学生一起做设计时,他都要先正衣冠,再正心情,三正讲义。在他看来,正人必先正己,为人师表就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化能量于无形,在点点滴滴中影响他人。白文福说:“教育是解决人的发展问题,建筑是解决人的生活实用问题,归根到底,二者都是解决人的问题。作为教师,立德树人,我们责无旁贷。”

    建筑被称为“时代的活化石”。眼下,白文福正带着一批年轻教师,对青海河湟地区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进行开发研究,这一课题已成为青海建筑职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建筑文化发展创新的拳头项目。“河湟民居有独特的人文特色、风俗习惯、地理气候。只有做好了建筑文化的发展、建筑技艺的传承、建筑材料的创新,建筑事业才能向更科学、更环保、更合理的方向发展。”白文福说。

    责任奉献定初心

    刚上完一节课,桂顺军喝了几口水,匆忙又走进下一节课堂。这是一节实践课,他得早点儿过去。患有强直性脊椎炎的桂顺军,走路有点慢,脖颈稍有点歪,但这并不影响他上课带班、实训操作的热情。

    课上,他要给监理一班的学生讲工程测量技能方面的内容。“作为建筑专业的学生,能干的就要干,不能因为你是学监理的就不会识图,不能因为你是学设计的就不懂测量。专业从来是分类不分家的。”桂顺军说。

    桂顺军是学院第一届中专学生,1983年毕业留校后,一直在青海建筑职院的教学岗位上,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与学生一起成长。

    30多年教学生涯,桂顺军的案头一直刻着“责任”“奉献”两个词。这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对职业院校教师初心、匠心的理解。“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尤其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是什么,就是要为学生真正负起责任,给他们更多学习成长的机会;就是要把自己的专业技能、专业精神奉献给学校,让学校、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

    “砌墙,一定要眼瞅一条线,灰要抹平;刀要尽可能下得稳一点,偏了的话,不是伤到手,就是浪费了砖……”桂顺军所讲授的“建筑施工技术”是省级精品课程,与这门课程相对应的重点专业钢结构车间,是他常与学生待的地方。

    这是一个微缩型的建筑工地现场,凡是真实的施工现场所具备的器具、场景,这里一应俱全。脚手架怎么搭,砖墙怎么砌,混凝土怎么配,点点滴滴,桂顺军都可以带着学生们在这里逐项完成。在这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建筑工程的全貌,可以亲身实践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在青海建筑职院,很多年轻教师都是桂顺军的徒弟,如今都已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或者行业领军人才。桂顺军说:“一流的工匠首先要有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教师必须要有一流的品德。帮带年轻教师成长,本身就是一种学术的传承、技术的传承,更是一种人品的传承。”(本报记者 王英桂)